- 年份
- 2024(2559)
- 2023(3868)
- 2022(3088)
- 2021(3117)
- 2020(2702)
- 2019(6501)
- 2018(6703)
- 2017(13534)
- 2016(7299)
- 2015(8391)
- 2014(8513)
- 2013(8234)
- 2012(7139)
- 2011(6276)
- 2010(6599)
- 2009(6054)
- 2008(6117)
- 2007(5511)
- 2006(4718)
- 2005(4339)
- 学科
- 济(31231)
- 经济(31209)
- 业(20755)
- 管理(20580)
- 方法(18851)
- 数学(17363)
- 数学方法(16871)
- 企(16673)
- 企业(16673)
- 农(8534)
- 中国(8485)
- 财(6789)
- 理论(6385)
- 农业(5750)
- 业经(5648)
- 贸(5416)
- 贸易(5413)
- 劳(5361)
- 劳动(5344)
- 易(5289)
- 学(4960)
- 制(4744)
- 务(4672)
- 财务(4634)
- 财务管理(4622)
- 教学(4483)
- 企业财务(4316)
- 银(4205)
- 银行(4195)
- 和(4075)
- 机构
- 学院(100952)
- 大学(99786)
- 管理(40711)
- 济(40343)
- 经济(39457)
- 理学(35176)
- 理学院(34859)
- 管理学(33832)
- 管理学院(33671)
- 研究(28835)
- 中国(23334)
- 京(21053)
- 财(18140)
- 科学(18036)
- 江(15758)
- 业大(14610)
- 农(14595)
- 财经(14548)
- 所(14504)
- 中心(13965)
- 北京(13280)
- 经(13194)
- 研究所(12863)
- 经济学(12401)
- 州(12350)
- 范(12320)
- 师范(12193)
- 技术(11750)
- 农业(11324)
- 经济学院(11120)
- 基金
- 项目(65321)
- 科学(51500)
- 基金(47383)
- 研究(46407)
- 家(40946)
- 国家(40662)
- 科学基金(35711)
- 社会(29050)
- 社会科(27665)
- 社会科学(27656)
- 省(25928)
- 基金项目(24134)
- 自然(24046)
- 自然科(23593)
- 自然科学(23590)
- 自然科学基金(23134)
- 教育(23084)
- 划(21647)
- 资助(21627)
- 编号(19521)
- 成果(15180)
- 重点(14457)
- 部(14111)
- 创(13448)
- 课题(13250)
- 发(12853)
- 科研(12591)
- 创新(12566)
- 大学(12520)
- 教育部(12381)
共检索到1502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蒋天成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江梅 向鸿
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从1987年《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国发[1987]69号)颁布实施,迄今已恢复了近20年。劳动争议仲裁作为一种准司法处理劳资矛盾的形式,在近20年的发展中为规范企业管理,化解劳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保护职工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民事诉讼相比,劳动仲裁还存在着一些制度盲点,影响和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默
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恢复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劳动争议案件数量逐年大幅度增加,且纠纷的内容日益复杂。现行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企业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增强,要求越来越严格,现有的工作力量(包括人、财、物)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另一方面,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明娟 王明亮 曾湘泉
劳动争议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建立。本文利用中国雇主-雇员匹配数据追踪调查(2012年数据)探讨了劳动争议处理模式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企业工会和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设立有助于推动劳资争议通过制度化途径解决,特别是在推动劳动争议的调解、仲裁等方面;企业归属感越强的员工越倾向于选择协商、调解和工会维权等制度化途径来解决劳资争议,而选择非制度化途径的可能性越低。而建立基层工会参与的第三方调解机制有利于推动劳动争议的制度化处理。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牛泓亮
化解劳动争议,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调解是不可或缺的方式,而通过建立劳动仲裁案前调解模式,在案前化解劳动人事争议十分必要。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笔者认为,先行调解主要指的就是立案前调解,简称案前调解。劳动争议调解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劳动争议案前调解是指劳动争议案件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立案受理前,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