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56)
2023(3148)
2022(2726)
2021(2483)
2020(2176)
2019(4946)
2018(4891)
2017(10592)
2016(5538)
2015(6552)
2014(6515)
2013(6614)
2012(6374)
2011(5611)
2010(5595)
2009(5232)
2008(5349)
2007(4768)
2006(4034)
2005(3535)
作者
(15044)
(12772)
(12338)
(12027)
(8271)
(5984)
(5771)
(4869)
(4830)
(4539)
(4361)
(4311)
(4086)
(3941)
(3908)
(3807)
(3784)
(3687)
(3681)
(3637)
(3137)
(3079)
(3038)
(2922)
(2843)
(2820)
(2750)
(2646)
(2466)
(2398)
学科
(34378)
经济(34343)
方法(23161)
(20342)
数学(20093)
数学方法(20038)
管理(18863)
(17040)
企业(17040)
(9267)
中国(7872)
(7601)
业经(6589)
(6340)
财务(6330)
财务管理(6313)
企业财务(6093)
(5747)
贸易(5745)
(5581)
农业(5562)
(5472)
劳动(5455)
理论(5058)
(4791)
(4730)
(4516)
金融(4516)
地方(4215)
(4198)
机构
大学(85661)
学院(83521)
(41892)
经济(41322)
管理(35544)
理学(31339)
理学院(31120)
管理学(30822)
管理学院(30666)
研究(22263)
(20653)
中国(18745)
财经(17211)
(16102)
(15908)
经济学(14814)
经济学院(13703)
财经大学(13106)
(12586)
中心(11236)
商学(10813)
商学院(10730)
科学(10148)
经济管理(10023)
北京(9847)
(9816)
(9780)
业大(9623)
(9396)
(9313)
基金
项目(54029)
科学(44449)
基金(42806)
研究(40228)
(35386)
国家(35127)
科学基金(31905)
社会(29404)
社会科(27953)
社会科学(27946)
基金项目(22498)
教育(19604)
自然(19457)
(19279)
自然科(19093)
自然科学(19091)
资助(18831)
自然科学基金(18799)
(16212)
编号(15018)
(13926)
教育部(13063)
国家社会(12827)
人文(12718)
成果(12100)
重点(11501)
大学(11457)
(11077)
社科(10930)
(10888)
期刊
(40969)
经济(40969)
研究(25051)
(17013)
中国(15158)
管理(12555)
(10338)
金融(10338)
学报(9982)
财经(9938)
科学(9052)
大学(8642)
(8408)
学学(8180)
(7481)
经济研究(7046)
技术(6916)
教育(5869)
问题(5826)
业经(5629)
统计(5314)
(5294)
技术经济(5186)
理论(4594)
(4589)
农业(4575)
商业(4496)
决策(4263)
财经大学(4047)
国际(4012)
共检索到1221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吴晓军  朱志权  
举证责任分配作为一项法律问题,直接关系到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和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当前,我国关于该问题的立法不断完善,学界对此问题的争论也更加科学。在举证责任分配过程中,应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诉讼经济、保护弱者的原则,考虑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和举证能力,依据形式分配标准和实质分配标准,切实提高劳动争议案件中举证责任分配的科学性、合理性。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大卫  
"谁主张谁举证"是我国民事诉讼证据的一般原则,即将于2008年5月1日施行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进一步强化了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本文认为,用人单位除严格遵守法律外,必须加强日常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证据收集意识和证据保管工作,积极推进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徐小年  
由于我国没有劳动争议诉讼程序特别法,劳动人事仲裁委员会和法院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时一般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确立劳动争议案件的证明标准时,通用民事诉讼案件的证明标准。但我们认识到,劳动争议诉讼案件无论是性质还是证明责任的分配均与一般民事案件有着相当的区别,鉴于劳资双方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能够获得诉讼资源的渠道和可能性、付出成本的心理价位等等,存在相当大的落差,在考虑劳动争议纠纷案件的证明标准时也应当与一般民事案件加以区别。笔者就此作简要分析。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玉荣  朱煜明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程小勇  
案情简介张某于2009年12月15日进入上海某珠宝公司工作,担任珠宝公司销售总监,月薪为人民币3.3万元。双方签订的前两份劳动合同期限分别为一年。2011年12月16日,双方又签订了第三份劳动合同。2013年9月30日,张某向珠宝公司提出辞职。2014年2月20日,张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以双方签订的第三份一年期的劳动合同到期后,珠宝公司未与其再续签劳动合同,故要求珠宝公司支付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肖兰  
案情简介某包装公司系某德国公司在青岛设立的独资子公司,该母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均为德国人瑞纳。张某原系该包装公司的总经理,与公司订立了期限自2006年1月1日起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约定:劳动合同开始执行后,公司将管理权移交给张某,但重要的决定需要德国总公司相关执行管理的人员议同后作出。同时约定:张某拥有每年20天的带薪年休假(不包括公共假日),或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孙德强  
只要承认劳动关系与民事关系不同,那么,就要承认用于调整劳动关系和民事关系的程序法就应当有所不同。但是,目前我国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调整这两者的程序法统一为民事诉讼法,这不仅明显缺乏理论基础,而且对于日益增长的劳动争议处理的效果也十分不理想。因此,本文提出高度盖然性占优势的证明标准在劳动争议案件中重新构造。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徐小年  
《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用人单位在用人过程中更加注意规范,在常规的劳动争议纠纷相对减少的情况下,由于举证责任分配问题而引发的劳资争议上升幅度较大。比如,辞职还是辞退引发的经济补偿金纠纷、长期加班无加班记录引发的纠纷、因企业成立时间与注册登记不一致引发的企业工龄经济补偿金纠纷、因企业原因职工休假与工龄中断引发的工作年限纠纷、因职工辞职未获批准与是否连续计算工作年限引发的工作年限纠纷等。在实践中,法院也很难做出裁判。部分法官认为,证据是第一位的,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