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95)
- 2023(2352)
- 2022(1997)
- 2021(1910)
- 2020(1644)
- 2019(3634)
- 2018(3746)
- 2017(7567)
- 2016(4125)
- 2015(4813)
- 2014(4871)
- 2013(5004)
- 2012(4779)
- 2011(4084)
- 2010(4331)
- 2009(3938)
- 2008(4257)
- 2007(3991)
- 2006(3696)
- 2005(3397)
- 学科
- 济(16136)
- 经济(16026)
- 业(12607)
- 管理(11862)
- 企(8638)
- 企业(8638)
- 农(7134)
- 方法(6851)
- 制(6831)
- 中国(6759)
- 银(6038)
- 银行(6030)
- 数学(5926)
- 数学方法(5864)
- 行(5825)
- 劳(5372)
- 劳动(5355)
- 融(5251)
- 金融(5251)
- 财(5114)
- 农业(4642)
- 体(4193)
- 体制(3778)
- 法(3345)
- 贸(3332)
- 贸易(3330)
- 业经(3299)
- 易(3282)
- 度(3252)
- 制度(3251)
- 机构
- 大学(60614)
- 学院(59163)
- 济(26105)
- 经济(25488)
- 管理(21773)
- 研究(19973)
- 中国(17991)
- 理学(17753)
- 理学院(17565)
- 管理学(17253)
- 管理学院(17138)
- 财(14816)
- 京(12733)
- 财经(11305)
- 科学(10683)
- 江(10451)
- 所(10301)
- 经(10295)
- 中心(10009)
- 农(9041)
- 研究所(8878)
- 经济学(8639)
- 财经大学(8545)
- 北京(8168)
- 州(7901)
- 范(7738)
- 经济学院(7735)
- 省(7689)
- 师范(7671)
- 业大(7452)
- 基金
- 项目(34229)
- 科学(26830)
- 研究(26207)
- 基金(25201)
- 家(21476)
- 国家(21275)
- 科学基金(18098)
- 社会(17577)
- 社会科(16565)
- 社会科学(16558)
- 基金项目(12649)
- 教育(12282)
- 省(12247)
- 资助(11164)
- 编号(10735)
- 自然(10563)
- 划(10537)
- 自然科(10353)
- 自然科学(10350)
- 自然科学基金(10165)
- 成果(9848)
- 部(8357)
- 重点(7546)
- 国家社会(7473)
- 教育部(7445)
- 课题(7422)
- 性(7375)
- 制(7067)
- 人文(6989)
- 社科(6653)
共检索到1029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蒋天成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蒋飞
2004年12月 4日,上海市劳动学会劳动法专业委员会组织了对《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专题讨论会。参加这次讨论的专家主要有:劳动法专业委员会主任董保华,上海市劳动局法律顾问室主任张宪民,上海市总工会法律工作部部长屠国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邹碧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薛文成、张洁,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审判长郭文龙,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乔佩华,上海市劳动局法规处处长戴建平,上海市劳动局关系处处长杜可风,上海市劳动局劳动争议仲裁处副处长余成斌,以及部分法院的法官代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施德福 李荔 柏晓君
所谓受案范围交叉是指当事人就同一劳动争议或违法行为,既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机构裁决,也可以向劳动监察机构投诉。目前,两部门受理案件范围的划分,是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其受案范围交叉的案件类型主要是:工资、社会保险、履行劳动合同等三类案件。这三类案件中,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袁建文
2012年以来,江西省于都县劳动监察大队、仲裁委为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合力办案,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多措并举调处劳动纠纷。一是建立健全劳动监察、仲裁"二位一体"的维权平台。建立劳动监察、仲裁联合接待室,监察大队(仲裁办)工作人员兼管接访,负责信访接待、登记,疏导上访群众,做好政策咨询和解释工作,缩短劳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鑫超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法理基础是权利人对义务人的请求权。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以下简称仲裁时效),是指权利人于一定期间内不行使请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请求权,就丧失该请求权的法律制度。仲裁实践中,关于二倍工资和带薪年休假争议仲裁时效存在争议,本文就此来谈谈个人的观点。第一,二倍工资仲裁时效怎样起算。仲裁时效的起算直接影响到双方当事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江梅 向鸿
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从1987年《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国发[1987]69号)颁布实施,迄今已恢复了近20年。劳动争议仲裁作为一种准司法处理劳资矛盾的形式,在近20年的发展中为规范企业管理,化解劳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保护职工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民事诉讼相比,劳动仲裁还存在着一些制度盲点,影响和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默
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恢复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劳动争议案件数量逐年大幅度增加,且纠纷的内容日益复杂。现行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企业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增强,要求越来越严格,现有的工作力量(包括人、财、物)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另一方面,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姜起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黄国琴
劳动保障监察是政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性行政力量,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发展理念决定了其既要履行为劳动权益实现提供国家保护的责任与义务,又要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双重价值目标。劳动保障监察职能定位应以"二元"本质属性特征为基本出发点。基于对劳动监察职能国际发展趋势与新时代对劳动保护升级现实要求的综合考量,劳动保障监察职能范围广泛性的制度安排具有现实合理性。当前引发劳动争议的主因源自雇主劳动违法的客观现实,以及劳动执法权与行政调解手段的职能优势互补特点,劳动保障监察作为劳动争议多元处理机制参与主体兼承的调解职能制度扩容也成为必要,但应按类型划分实行分类处理。
关键词:
和谐劳动关系 劳动保障监察 职能定位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子华
当前,国家正加强顶层设计,发力推进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动向综合审批和综合执法转变。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制如何改革?2015年人社部、中央编办、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建设的意见》已有明确回答,但基层从实际出发,各地做法不一。2015年底,江苏省如皋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综合执法的实施意见》,明确"相对集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