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63)
2023(9786)
2022(8099)
2021(7402)
2020(6279)
2019(13534)
2018(13504)
2017(25869)
2016(13462)
2015(14810)
2014(14213)
2013(14245)
2012(12817)
2011(11341)
2010(11814)
2009(11435)
2008(11858)
2007(11213)
2006(10050)
2005(9125)
作者
(36954)
(31512)
(31259)
(28999)
(19637)
(14914)
(13824)
(12102)
(11709)
(11198)
(10529)
(10413)
(10032)
(9786)
(9378)
(9198)
(9131)
(9047)
(8938)
(8919)
(7718)
(7662)
(7516)
(7299)
(7284)
(6941)
(6919)
(6853)
(6320)
(6191)
学科
(84686)
(68276)
企业(68276)
(59934)
经济(59860)
管理(55766)
(44265)
农业(29587)
业经(28107)
方法(22391)
(21317)
技术(19867)
(16643)
财务(16632)
财务管理(16615)
中国(16170)
企业财务(15696)
(15198)
数学(14762)
数学方法(14671)
(14412)
技术管理(13512)
(12201)
(12127)
理论(11840)
(11522)
企业经济(10743)
经营(10621)
(10394)
贸易(10385)
机构
学院(198243)
大学(187776)
(89376)
经济(87882)
管理(87076)
理学(74532)
理学院(73974)
管理学(73291)
管理学院(72923)
研究(58422)
中国(50773)
(44997)
(39848)
(38110)
农业(33638)
(33238)
科学(32117)
业大(31360)
财经(30867)
中心(28640)
(28123)
(27857)
经济管理(26457)
(25475)
经济学(24937)
研究所(24659)
商学(24058)
商学院(23864)
北京(23263)
经济学院(22516)
基金
项目(123929)
科学(101186)
研究(97636)
基金(90493)
(75934)
国家(75016)
科学基金(67754)
社会(65727)
社会科(62040)
社会科学(62023)
(52237)
基金项目(48828)
教育(41243)
自然(40687)
编号(40321)
(39872)
自然科(39844)
自然科学(39833)
自然科学基金(39230)
(33951)
资助(33664)
(33611)
成果(30496)
创新(30224)
(28651)
(27595)
(27303)
国家社会(27019)
(26706)
重点(26285)
期刊
(112997)
经济(112997)
研究(57236)
(49987)
中国(44837)
管理(36331)
(34212)
农业(33373)
业经(26572)
科学(25862)
(22505)
金融(22505)
学报(22467)
技术(20078)
大学(19274)
学学(18501)
(17656)
教育(16143)
财经(15461)
经济研究(14936)
问题(14754)
技术经济(14236)
农村(13927)
(13927)
农业经济(13624)
(13436)
科技(13009)
世界(11786)
现代(10974)
商业(10956)
共检索到311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晓燕  
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和基础产业,多年来,为我国国民经济和地方经济持续、稳定和健康的增长提供了有利的支撑作用,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不容乐观的是,目前全国农业科技的总体水平还较低,农业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大约在30%左右,与世界发达国家的60%-70%相比,还相差甚远,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因此,在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下,探讨农业科技创新对加快地方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潘传彪  杨明丽  
浅谈农业科技开发小区的建设潘传彪,杨明丽(湖北省监利县科委433300)"监利县新兴垸湖垸湿地农业开发示范区"是湖北省十大农业科技示范区之一,面积约4666.67hm2,是一个湖垸同体的平原湖区,水高田低,外洪内涝,雨汛同期。开发前,土壤潜育化面积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泽锋  里里  
深入研究"十二五"时期农业发展的精神,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有助于确定辽宁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的重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茉莉  岳铭鉴  
科技创新是引领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十五"以来随着我国农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但是,在农业创新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农业的发展。科技创新处于前沿阵地,科技工作者站在第一线,应有自强不息的精神、爱国的情怀、科技创新的魅力和勇往直前的活力。深化改革,强化农业科技管理,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聂敏  杨乙丹  
秦汉时期,由于国家的统一,传统农业经济和科技得以迅速发展。加之交通网络的形成和秦汉王朝对岭南地区的移民和开发,中原王朝农业科技文化对外交流逐渐兴盛。这一时期作为古老农业大国的中国和印度在作物品种、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以及工艺制品等农业科技文化领域有着广泛的交流。两国之间的这种交流是两个对等主体的不同文化类型的相互渗透,是一种双向的互动,在两国间产生了积极的回应,丰富了各自的农业文化体系;同时,也奠定了历史时期两国之间频繁交流的基本内容和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慧筠  
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浓缩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和知识宝库。振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最终取决于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应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使之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实现这一终极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柳云波  张大勇  
科学枝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发展靠人才,下面仅就农业科枝人才发展建设谈几点意见 一、提高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要切实加强各类人才的培养,既重视人才的业务素质培养,又注重人才的政治素质的提高,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章力建  
本文针对农业科技创新的特点和现状以及农业科技创新中的资金要求,认为集成创新是当前农业科技创新的战略需求,是建立农业科技创新长效机制的基础。认为应该把战略集成、资源集成、优化组织机制和加强支撑体系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科技集成创新的重要措施,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汪懋华  
汪懋华院士简介:汪懋华,男,广东省兴宁市人,1932年11月生。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1956年6月毕业于原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农业机械系,1958年10月到前苏联莫斯科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学院从事电力拖动与自动化学习与研究工作,1962年6月获苏联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丽娟  张玉喜  潘方卉  王磊  
文章以2004-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SFA模型,研究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平均效率为0.469,东部地区创新效率较高,而西部地区创新效率较低,但东、中、西部地区效率的差距在逐年缩小。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对农业科技创新效率促进作用显著,而劳动者素质对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出现负面效应。同时,农业政策性金融投入与科技人员投入的弹性系数均小于1,虽对创新效率有促进作用,但不显著。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敬华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是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之一。本文提出了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创新的内容,分析了园区科技创新的制约因素,并对园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进行探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蒋永穆  
近日,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了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吕火明教授等所著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研究》一书。该书站在农业经济学和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前沿,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翁伯琦,刘荣章  
本文阐述了“三农”发展与农业科技支撑的内在关系,分析农业产业开发与资源持续利用宏观形势变化,提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村小康建设的若干对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解宗方  李海现  李锦辉  
通过对农业科技创新特征的分析,指出了影响农业科技创新的障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农业科技创新的双规三力互动模型。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傅琼  曹国庆  
苏维埃时期,苏区的农业科技教育具有诸多创新性之处。包括教育主体的创新、教育内容的创新、教育方法的创新。正是这诸多创新,极大地激发了苏区农民革命与生产热情,使得苏区农业长足发展,为战争时期的苏区提供了有力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