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48)
2023(7989)
2022(6624)
2021(5846)
2020(4391)
2019(9894)
2018(9499)
2017(17095)
2016(9202)
2015(10164)
2014(10515)
2013(10453)
2012(10089)
2011(9400)
2010(9663)
2009(8977)
2008(8976)
2007(8176)
2006(7676)
2005(7283)
作者
(28694)
(24048)
(23850)
(22415)
(15179)
(11546)
(10756)
(9138)
(9117)
(8718)
(8167)
(8135)
(7980)
(7665)
(7316)
(7275)
(7129)
(7094)
(7033)
(6914)
(6217)
(5957)
(5802)
(5649)
(5560)
(5471)
(5333)
(5317)
(4922)
(4883)
学科
(48805)
经济(48763)
(24339)
管理(23278)
地方(19315)
(18101)
中国(17830)
(16442)
企业(16442)
业经(14071)
农业(12960)
方法(11668)
(11238)
地方经济(10258)
(9024)
金融(9024)
(8974)
银行(8966)
(8845)
发展(8763)
(8733)
(8590)
数学(8556)
数学方法(8476)
(8114)
贸易(8103)
(8067)
环境(8040)
(7953)
(7736)
机构
学院(139202)
大学(134273)
(56178)
经济(54811)
研究(53700)
管理(48856)
中国(41650)
理学(39901)
理学院(39317)
管理学(38724)
管理学院(38424)
科学(32557)
(30396)
(27594)
(26607)
(24555)
研究所(24444)
(24416)
中心(24026)
(23119)
师范(22911)
北京(19967)
(19946)
(19647)
财经(19501)
(19310)
农业(18335)
师范大学(18309)
业大(18201)
(17453)
基金
项目(84660)
科学(66715)
研究(65423)
基金(58636)
(50529)
国家(50018)
科学基金(42507)
社会(42125)
社会科(39854)
社会科学(39845)
(35798)
基金项目(30913)
(28890)
教育(28411)
编号(26666)
(26035)
自然(24592)
自然科(23952)
自然科学(23948)
自然科学基金(23490)
资助(23478)
成果(21718)
发展(21384)
(20987)
课题(20211)
重点(19375)
(17772)
国家社会(17203)
(17160)
创新(16533)
期刊
(78992)
经济(78992)
研究(46204)
中国(37332)
(26029)
科学(20073)
管理(19487)
教育(19453)
学报(19428)
(18979)
农业(17983)
(16618)
金融(16618)
业经(15603)
大学(15142)
学学(14044)
技术(12810)
经济研究(11552)
问题(10075)
财经(9232)
(8504)
(8247)
(8068)
商业(7723)
(7453)
(7357)
图书(7337)
资源(7263)
世界(6931)
农业经济(6925)
共检索到2389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建宏  
休闲农业是农业功能的延伸,发展休闲农业能在旅游、教育、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农民旅游需求的实现和消费能力的提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荫凯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壮大县域经济”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针对我国县域人口基数庞大、县域国土面积广阔的特殊国情提出的一种经济发展新思路,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据统计,截止到2002年底,列入我国县域经济统计范围的2070个行政单位中,有1643个县、377个市级县、50个区。目前,我国县域单位的国土面积为91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95%;人口总数为9.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4%;县域经济的GDP约为6.1万亿元,占全国GDP的59%;人均GDP为6439元,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阮建明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将统筹城乡发展放在第一位,说明在我国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城乡协商发展的重要性。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二次会议通过的《衢州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最近,我们开展了农村资金流动情况调查,对农村资金流入和流出的现状进行了剖析,对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进行调研,以期从资金要素的角度来探索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骆隆森  
今年5月,是原温江地区与成都市合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10年。10年的实践证明,实行市带县体制,是发挥城市功能,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其特征主要表现在: ——工业发展的交融性。实行市带县体制以来,我们充分发挥城市工业功能,有计划、有组织地把部分设备、项目、产品、零部件和工艺扩散到区县,鼓励城市国有大中型企业与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长生  简玉峰  
利用广义熵指数对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不均衡性进行测度与分解,构建区域旅游产业开发与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在影响机制的静态与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并进行实证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旅游产业开发吸收了大量乡村居民从事非农业劳动和参与相关旅游项目投资,获得相应的劳动收入与投资性收益,对城乡协调均衡发展有较大的积极影响,但这种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性。旅游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劳动就业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相对较大。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边炎炎  
马克思主义的城市观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本规律之上的科学真理。城市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前景,马克思认为,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新时代,我们要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制度现代化,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当前,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指导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城市观为行动指南,促进城乡一体化,完善城市治理机制,深化国家现代化管理能力和管理系统,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周莉  夏涛  
城乡第三产业的发展,将带动城乡间要素的流动,促进社会总产出的增加,达到城乡协调的目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通过促进城市资本要素向农村流动、城市现代化要素向农村流动、进城务工农民工返乡、城市高素质人才下乡等途径,促进城乡互补与互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而第三产业促进农村要素向城市流动,主要表现在促使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和促进土地要素在各交易主体之间流转两个方面。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叶仰蓬  蔡飞  
作为庐山旅游必经之地的九江各级城镇是否只能作为过境地的角色而存在,九江各级城镇与庐山旅游如何协调发展是本文思考的主题。本文在评述九江城镇旅游资源的挖掘、保护与开发现状基础上,提出了各级城镇在区域旅游开发中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城镇与内外景区间的协同开发等系列措施,解决二者间协调互动发展的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承华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缓解我国经济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现阶段我国城镇和农村在居民收入、社会保障、受教育水平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地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郁成  
城乡统筹发展,一般的理解是中国在发展城市的同时,必须考虑到乡村的同步发展,以城市发展拉动乡村发展。当前,中国正处在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发展的时期,很明显,乡村并没有与城市一起得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骆泽顺  林璧属  
基于经济增长收敛理论,利用2000—2012年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检验了旅游发展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在全国和东部地区中,旅游外汇收入每增加1%,分别能够带动人均GDP提高0.0034%、0.0119%;当入境旅游因素引入条件收敛模型后,区域经济的收敛速度分别从1.14%、2.57%提高为1.65%、5.37%,收敛半衰期从61年、27年减少到42年、13年。研究发现,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增长因素,旅游发展能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作为一个经济增长收敛的条件因素,旅游发展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收敛机制,即旅游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并...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华杰  
基于对不同类别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分析后发现,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类型乡村旅游模式及其策略,方能有效地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