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83)
2023(4011)
2022(3337)
2021(3326)
2020(2732)
2019(5972)
2018(6130)
2017(12130)
2016(6774)
2015(7509)
2014(7501)
2013(7697)
2012(7188)
2011(6496)
2010(6750)
2009(6362)
2008(6467)
2007(6230)
2006(5580)
2005(5042)
作者
(19168)
(16593)
(16367)
(15391)
(10030)
(7985)
(7237)
(6466)
(6277)
(5747)
(5734)
(5419)
(5193)
(5033)
(4998)
(4971)
(4921)
(4804)
(4595)
(4554)
(4227)
(4160)
(4147)
(3951)
(3816)
(3809)
(3774)
(3477)
(3380)
(3374)
学科
(43847)
(32198)
经济(32172)
农业(28963)
(27195)
管理(13335)
业经(11889)
方法(9905)
农业经济(9586)
(9292)
劳动(9275)
数学(9158)
数学方法(9059)
中国(8833)
(8828)
农村(8823)
(7482)
(7300)
土地(7296)
(6940)
企业(6940)
农业劳动(6438)
发展(6426)
(6414)
人口(6299)
地方(6267)
收入(6212)
动力(6121)
劳动力(6083)
(6005)
机构
学院(98747)
大学(93012)
(44800)
经济(43963)
(41000)
管理(37583)
研究(32353)
理学(32081)
理学院(31827)
管理学(31288)
管理学院(31139)
农业(30843)
中国(28416)
业大(23096)
科学(19393)
(18996)
农业大学(18691)
(17482)
(17054)
(16883)
中心(16840)
研究所(14996)
(14613)
经济管理(14540)
(14386)
财经(13540)
经济学(12491)
(12438)
(12343)
(12214)
基金
项目(61651)
科学(47938)
研究(47841)
基金(44190)
(37697)
国家(37237)
科学基金(31591)
社会(31304)
社会科(29187)
社会科学(29177)
(25541)
(25229)
基金项目(23783)
编号(21773)
教育(19678)
(19385)
自然(18548)
自然科(17992)
自然科学(17985)
自然科学基金(17629)
资助(17333)
成果(16700)
(14473)
(14162)
(13452)
课题(12947)
国家社会(12907)
(12903)
重点(12845)
(12838)
期刊
(59592)
经济(59592)
(48412)
农业(32628)
研究(26096)
中国(25395)
业经(16911)
学报(16354)
科学(14835)
(14350)
大学(13584)
(13358)
金融(13358)
学学(13208)
农业经济(13195)
农村(12983)
(12983)
(12274)
问题(9457)
农村经济(8673)
管理(8492)
技术(8091)
(8003)
世界(7969)
经济问题(7689)
教育(6672)
社会(6513)
资源(6431)
财经(6423)
社会科(6113)
共检索到1589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莉  
在当今社会中,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经常受到侵害《,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行,对保护农民工权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围绕《劳动合同法》对农民工的保护进行了浅析,阐述了农民工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运用《劳动合同法》的法律条款,提出了保护农民工权益的途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忠培  
为避免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处于"眠其权利之上不觉醒"的窘况,首当其冲的是必须唤醒其应有的法律意识,使其知晓《劳动合同法》已经为劳动者谋取了"五大福祉"。为编织一张更加周密的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恢恢法网",国家应在规范"包工头"劳务关系、建立健全"劳动用工信用档案"、增设用人单位精神赔偿法律责任等方面予以完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肖进成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动合同签订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新签劳动合同的平均期限也确实有所延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进一步的保护。但如果不能从制度上解决用人单位不将劳动合同文本交农民工持有、能以较小的代价随意非法解除各类劳动合同等问题,并不能说明《劳动合同法》保护弱势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立法目的在整体上得到了实现。应通过完善《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强化劳动监察等,引导用人单位积极、自觉地执行《劳动合同法》,切实保证《劳动合同法》的有效实施。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郑英隆  武志伟  田莎莎  
目前,我国农民工劳动并未得到劳动合同法的有效保护,劳动不签约和违约现象普遍存在。基于广东农民工的问卷调查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劳动合约与人力资本专用性、流动性、工会组织、合约知识有着密切联系。给合约双方足够的合约激励与约束是有效推进农民工签订劳动合约的重要条件。最后基于劳动合同法,从提高农民工劳动合约制度的激励作用和增加违约成本两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宋先明  张建华  
《劳动合同法》将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在新的法律条件下,如何调整劳动用工形式、规范劳动关系、规避用工风险,合理控制人工成本,是国有能源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面临的严峻挑战。一、油田企业劳动用工现状目前,大多数油田的劳动用工形式和管理模式基本相同。油田企业的用工形式呈多样化,除了和油田签订劳动合同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何一鸣  罗必良  
本文从《劳动合同法》的立法目标和实施中发现,该法实质上是中央政府对企业自由协约权利的管制,其制度效应将是租金耗散;在该法律框架下,企业追求租金耗散最小化的行为选择导致农民工雇佣权益被弱化。此外,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数理模型证明,地方政府介入对《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效率具有约束作用。本文得到的基本结论是,在信息成本约束下,中央政府把监督《劳动合同法》实施的权力下放到地方政府手中,但后者出于自身租金最大化考虑可能无动力介入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博弈中。企业为了减少因协约权利管制而产生的租金耗散,将对劳动者采取歧视性协约策略:跟谈判能力较强的技术和管理型员工签订正式的书面劳动合同;同时,与谈判能力较...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连刚  
《劳动合同法》)已于2007年6月29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将于2008年1月1日施行。在《劳动合同法》施行之前,笔者尝试从一名劳动争议仲裁工作者的视角解读总则部分内容对劳动争议仲裁工作的影响和意义。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军胜  
一、可以制订农民工简易合同文本《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现实中常常发生农民工不愿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一个很重要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伟  李龙  宋月萍  
本文基于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依托OLS方法检验劳动合同形式对农民工工资率的影响,并借助分位数回归方法细致深入地诠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签订劳动合同将会显著提升农民工的工资率,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尤其是对中低收入的农民工,工资促进效应更为突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雷佑新  雷红  
在强资本弱劳动的总体格局下,用人单位不愿意签订合同是劳动合同缺失的根本原因。虽然其他因素对劳动合同签订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它们并不足以构成决定性的力量。因此,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是:(1)建立健全工会及相关制度,通过工人的联合来增强劳方的力量;(2)政府应加大对用人单位的监察与惩处力度,增加其不签订劳动合同的违法成本;(3)加强农民职业技术、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等相关培训,使其能够适应劳动合同的要求;(4)灵活处理劳动合同期限条款与中止条款以适应农民工的短期性与季节性特征;(5)进行相关宣传教育,增强农民工维权意识,促使其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世伟  张娟  
基于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基于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本文应用劳动合同选择方程的多层Logit模型分析了市场化对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的影响对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的影响,应用劳动报酬方程的多层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劳动合同和市场化对农民工劳动报酬的影响工劳动报酬的影响,估算了市场化通过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劳动报酬的间接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区市场化指数每提高一个单位场化指数每提高一个单位,男性农民工和女性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发生比将分别提高3838.98%和3737.05%;;男性农民工和女性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将导致其劳动报酬分别提升1414.55%和1717.83%;;地区市场化指数每提高一个单位化指数每提高一个单位,男性农民工和女性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水平将分别提升7.1818%和66.69%,,其中男性农民工劳动报酬增幅的55.85%和11.33%分别源自市场化的直接效应和劳动合同签订的间接效应分别源自市场化的直接效应和劳动合同签订的间接效应,女性农民工劳动报酬增幅的55.19%和11.50%分别源自市场化的直接效应和劳动合同签订的间接效应分别源自市场化的直接效应和劳动合同签订的间接效应。因此,政府部门积极地推进市场化进程门积极地推进市场化进程,督促用工单位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将有助于农民工劳动报酬水平的显著提升提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姚先国  
本文对《劳动合同法》实施近三年的情况作了回顾总结,认为拥护者和反对者当初的预期均未得以实现,《劳动合同法》面临与《劳动法》一样被虚化的风险。而其根本原因,不仅在于《劳动合同法》某些规定与现实脱节,更在于《劳动合同法》权利调整所受到的社会经济关系制约,只有从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入手,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和公民权利均等化,才有望解决深层次的体制性矛盾,为和谐劳动关系、和谐社会构建创造良好的宏观条件与体制基础。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世诚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劳动合同法》。应当说,这部法是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出发点,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培育成熟的劳动力市场、使企业和劳动者共同和谐发展为目标的一部法律。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6月29日表决通过了《劳动合同法》。这部备受关注的法律经历了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意见、四次审议之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韩桂君  
集体劳动关系是因劳动者自愿联合成独立主体与用人单位或其团体在平等、自主的前提下,就劳动待遇、劳动条件等进行谈判而形成的宏观劳动关系,而集体合同是劳资团体对等谈判达成协议的结果。劳动者联合组成工会的权利之法律依据是《宪法》中关于公民的结社权~①和《劳动法》上劳动者的团结权~②以及《工会法》所规定的职工自愿联合的权利。~③但仅有集体合同制度规定~④而无独立主体之间的利益实质博弈,只是形式上或者纸面上的集体劳动关系。通过建立工会独立性保障机制,落实劳动者的团结权、谈判权、行动权及正确发挥公共机构的平衡作用,引入工人代表制,切实保障实质集体劳动关系的运行,才能有效化解劳资矛盾,使劳、资、政三方各司其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