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66)
- 2023(6887)
- 2022(5670)
- 2021(5299)
- 2020(4332)
- 2019(9804)
- 2018(9544)
- 2017(17692)
- 2016(9323)
- 2015(10928)
- 2014(10879)
- 2013(11150)
- 2012(11031)
- 2011(10559)
- 2010(10606)
- 2009(10258)
- 2008(10200)
- 2007(9194)
- 2006(8566)
- 2005(8099)
- 学科
- 济(69060)
- 经济(69013)
- 管理(24935)
- 方法(22111)
- 业(20237)
- 数学(19467)
- 数学方法(19395)
- 中国(18153)
- 地方(15799)
- 企(15437)
- 企业(15437)
- 学(13978)
- 地方经济(12158)
- 贸(11696)
- 贸易(11687)
- 易(11369)
- 农(11328)
- 业经(11142)
- 财(9858)
- 制(9831)
- 融(9219)
- 金融(9218)
- 环境(8991)
- 银(8792)
- 银行(8785)
- 行(8588)
- 发(8174)
- 关系(8006)
- 和(7995)
- 体(7855)
- 机构
- 大学(160747)
- 学院(155400)
- 济(84003)
- 经济(82823)
- 研究(63057)
- 管理(52893)
- 中国(49184)
- 理学(43695)
- 理学院(43131)
- 管理学(42708)
- 管理学院(42390)
- 财(36515)
- 京(34520)
- 科学(33393)
- 所(32057)
- 经济学(29499)
- 财经(29095)
- 研究所(28734)
- 经(26530)
- 经济学院(26285)
- 中心(25997)
- 北京(22934)
- 江(22889)
- 范(22036)
- 师范(21929)
- 院(21520)
- 财经大学(21443)
- 农(19898)
- 科学院(19606)
- 社会(18545)
- 基金
- 项目(90050)
- 科学(71899)
- 基金(68531)
- 研究(68461)
- 家(59141)
- 国家(58711)
- 科学基金(49281)
- 社会(48630)
- 社会科(46290)
- 社会科学(46278)
- 基金项目(34290)
- 教育(30412)
- 省(30191)
- 资助(28976)
- 自然(27212)
- 自然科(26554)
- 自然科学(26545)
- 划(26387)
- 自然科学基金(26115)
- 编号(24614)
- 国家社会(22349)
- 部(22296)
- 中国(22151)
- 成果(21963)
- 发(21131)
- 重点(20769)
- 教育部(19794)
- 济(18825)
- 经济(18669)
- 人文(18491)
共检索到258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吴先明
中国经济学重建的关键在于理论创新,理论创新的重点应集中在体制转型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中国经济学应高度关注中国现实经济中的紧迫问题,通过对一系列重大问题的长期地、踏踏实实地研究,来推进中国经济学的发展。
关键词:
中国经济学 处境 重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申有
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理论界展开了“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的大讨论,现在,这场讨论正在向纵深发展。现就重建“中国经济学”的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关于“中国经济学”的概念界定长期以来,经济学对中国来说是一种外来科学,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西方...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程恩富 齐新宇
重建中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应当以物质和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点,重点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并涵盖经济运行、资源配置、经济行为、经济发展和人的福利等基本层面的内容;应当在辩证的规范分析和全面的实证分析之上注重阶层性(阶段性)、国度性和主体性等,充实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应当克服以往忽视运用数学的缺陷,适当增添经济数量的成份,但又要防止走上西方过度数学化的另一个极端,把科学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人文精神与数量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应当以马克思经济学的主要假设为基点,积极借鉴古今中外各种经济思想的合理假设,构造既超越马克思经济学和苏联经济学范式,又超越西方经济学的新假设,并据此确定反映我...
关键词:
理论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范式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继祥 张方高
经济理论史表明,无论在近代,还是在现代,不管在东方,或是在西方,经济学家们总是在设置种种"假定"的基础上展开分析,推演出一系列原理,进而构筑起自己的理论大厦的.但就笔者所见,经济学界一直无人对这一重要的理论现象问津.本文则打算就此谈些想法,以弥补这一欠缺.同时,我们已经注意到,近来国内经济理论界发生的许多争论,都与是否了解,如何理解某一经济理论分析中所设置的"假定"有着直接关系.这就更从现实上证明了弥补这一欠缺的必要性.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江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理论经济学滞后于实践的状况日益突出,理论建设赶不上实践的需要,致使许多改革举措难以推行。因此,有责任感的经济学工作者疾呼:重建中国经济学。近年来活路在中国经济学论坛,以“海派经济学”著称的程恩富教授为此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当代中国经济理论探索》(程恩富主编、何玉长副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以下简称《探索》)就是新近推出的积极探索中国经济学的一本力作。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林义
构建中国经济学应重视两个问题●林义[教授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成都610074]如何构建中国经济学,近年来已成为经济理论研究中的重大课题之一。尽管理论上的突破有待长期的努力,但构建中国经济学的路径与方法,则是尤需关注的重要问题。构建中国经济学的路径问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禹飞
中国经济学不可能在短期内构建成一个理论体系的主要原因:一是目前中国的经济理论具有“先天不足”和“后天失调”的缺陷;二是中国目前市场经济形态的不成熟性和不确定性;三是理论界自身的素质亟待提高,而这是一个历史过程;四是中国经济学“主流”体系的形成既要找准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结合点,又要在理论界达成基本共识,这也是一个历史过程。因此,当务之急并非是忙于建立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而应当是“过渡政治经济学”的“百家争鸣”及其相互融合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成全
对构建中国经济学几个问题的思考●朱成全在中国经济学如何构建问题上,目前人们的争议仍是较大的,其主要观点有:(1)“修补论”。主张在坚持现有的苏联模式的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经济学的科学理论及其方法,以达到对现有体系的修补和完善的目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维通
经济学目前在中国处于困境中,要使经济学能成为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础理论,必须进行经济学理论创新。创建中国经济学必须在思路上有新突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上有新发展、传统观念上有根本的转变,同时需具备相应的人才条件。
关键词:
理论创新 中国经济学 创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润葵
文章从三个视角说明创建中国经济学的难度。首先,由于知识结构残缺不全,在讨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价值观定和操作控制手段等基础性重大问题时,缺乏共同语言,常常出现不应有的常识性纰缪;其次,由于宏观经济目标及行为主体不明确,宏观经济理论失去科学依据,在当代,没有科学的宏观经济理论,也就谈不上科学的经济理论;再次,由于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急于求成是没用的
关键词:
中国经济学,知识结构,宏观经济,学术氛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积极的财政政策与中国经济增长效应分析”课题组
本文对中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分别分析了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内需推动,其中消费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投资。目前积极财政政策暂时还难以退出,需要做的工作是转换模式,扩大内涵,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
积极财政政策 经济增长 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艳
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已经不能适应和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和完善引致的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的实践,必须进行理论观点、体系框架和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与时俱进,创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经济学成为我们的紧迫任务。
关键词:
经济学 中国经济学 创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丁文锋
我国经济学方法论研究滞后,亟需发展。其主要问题是:片面倚重抽象法与轻视抽象法的倾向并存;轻视实证法与简单运用实证法的倾向并存;轻视数学方法与滥用数学方法的倾向并存。这些问题与研究目的上的功利主义(进而表现为功利主义与价值偏执并存)、思维方式上的简单化倾向(进而表现为简单否定与照搬照抄并存)、价值观念上的官本位思想(主要表现为轻视理性思维和轻视科学方法的观念)密切相关,且有着“言行不一”、“东方民族思维方式”、“封建等级专制政治体制”等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殷德生
纵观经济学在中国的历史变迁, 理论创新才是中国经济学的灵魂, 实现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 必须解决中国经济学的本土化、国际化和规范化问题。本文认为, 中国经济学研究应从本土问题着手, 而其走向国际化的突破口在于将中国制度分析与经济发展有机融合, 重构发展经济学。同时中国经济学要求建立一个良性的理论创新、接受、修正、摒弃的规范化机制
关键词:
经济学 本土化 国际化 规范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