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22)
2023(10847)
2022(9209)
2021(8363)
2020(6851)
2019(15923)
2018(15880)
2017(29886)
2016(16544)
2015(18478)
2014(18740)
2013(18521)
2012(17781)
2011(16458)
2010(17144)
2009(16045)
2008(16339)
2007(14979)
2006(13610)
2005(12658)
作者
(50979)
(42510)
(42076)
(40023)
(27310)
(20478)
(19173)
(16468)
(16299)
(15386)
(14611)
(14458)
(13878)
(13819)
(13240)
(12988)
(12635)
(12316)
(12306)
(12301)
(11038)
(10519)
(10464)
(9811)
(9617)
(9437)
(9423)
(9416)
(8730)
(8417)
学科
(81483)
经济(81411)
管理(47860)
(43278)
(34975)
企业(34975)
方法(30291)
中国(26667)
数学(25907)
数学方法(25396)
地方(23670)
(19481)
业经(17262)
(17143)
(15357)
(14586)
(13357)
农业(13179)
(13169)
银行(13149)
理论(13139)
(13135)
金融(13134)
地方经济(12798)
(12743)
(12630)
环境(12622)
贸易(12614)
(12192)
(12078)
机构
大学(247656)
学院(247410)
(99062)
经济(96674)
研究(90051)
管理(89709)
理学(75171)
理学院(74161)
管理学(72407)
管理学院(71932)
中国(68741)
科学(56951)
(55591)
(47343)
(45992)
研究所(42416)
(40762)
(40483)
中心(40238)
(37046)
师范(36678)
北京(35897)
财经(35494)
业大(34671)
(33129)
(32335)
(31900)
农业(31571)
经济学(30125)
师范大学(29316)
基金
项目(155283)
科学(122262)
研究(112472)
基金(110753)
(96765)
国家(95936)
科学基金(81875)
社会(71309)
社会科(67652)
社会科学(67633)
(62087)
基金项目(57327)
自然(52372)
(52174)
教育(51895)
自然科(51097)
自然科学(51088)
自然科学基金(50118)
资助(46640)
编号(45066)
(38804)
成果(37977)
重点(35675)
(33320)
课题(33283)
(31371)
发展(30869)
(30374)
创新(29410)
国家社会(29208)
期刊
(122694)
经济(122694)
研究(79664)
中国(57267)
学报(40432)
(38047)
科学(37151)
管理(36073)
(35227)
教育(32272)
大学(30201)
学学(27907)
农业(25803)
(24566)
金融(24566)
技术(23295)
业经(19970)
财经(18845)
经济研究(18728)
问题(17451)
(16376)
图书(15124)
统计(13813)
(13807)
技术经济(13403)
资源(13050)
(12564)
(12547)
(12182)
(11924)
共检索到3997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长庆  
作者认为:资源型城市具有经济社会的综合服务功能与发展工业支柱功能.呈现出产业结构重型化,国有经济大型化,第三产业滞后化等特点。管理体制的二元化,虽然在建设之初是必要的,但以后却存在着很大的弊端,由此派生出了两个城市功能主体:一是以市政地方为主体经济社会运行的城市功能圈;二是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体经济社会运行的城市功能圈。为此,必须处理好资源开发与城市建设、科技进步同步推进的关系,城市与大企业协调运行的关系,工业建设与基础设施配套的关系,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接替产业的关系,资源利用与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的关系,推进城市化与振兴农村的关系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何邕健  毛蒋兴  
阐明了资源型城市城乡协调发展的意义。从资源型城市的城乡关系特征出发,指出资源开发中的狭隘资源观是导致这类城市城乡发展失调的根源所在。提出了资源型城市的城乡协调发展战略,即树立广义资源观,建立与广义资源观相适应的新型产业结构,构建与新型产业结构一致的城乡空间结构。阐明了城乡协调发展战略重点,并以河南省舞钢市为例,对发展战略进行了具体论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吕利娜  王璐瑶  叶欣  
以资源衰退型城市——双鸭山市为例,基于1995—2020年土地利用及社会经济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度模型验证土地、人口对产业的影响及其阶段差异性,采用土地基尼系数方法从人口、产业单指标角度定量分析城市用地效率,进一步构建评价“人口-土地-产业”系统耦合协调程度的指标体系,探究资源型城市整体及各区(县)在发展进程中人口、土地与产业三者之间协调程度时空变化特征及转型效果。结果表明,双鸭山市人口-土地-产业之间的推进关系表现为产业发展影响土地布局,土地布局影响从业人员结构;从人口、产业单指标而言,研究区的城市用地效率在空间与质量结构层面整体趋于均匀状态,仍处于较低利用效率状态;人口-土地-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在三产之间及不同区(县)也迥然有异。第一产业系统耦合协调度经历了协调-失调-协调变化规律,其中市区和友谊县协调状态提升明显;第二产业受资源限制与煤炭行业市场的影响,经历了由协调到失调的状态变化,2010年后集贤县呈断崖式下降;第三产业发展整体处于失调状态,后期城市转型升级初见成效,耦合协调程度稳步提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傅春  林永钦  谢莉芳  
基于弹性的概念,从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的交互耦合关系着手,将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的耦合协调程度分为七大理论类型,并给出了资源型城市协调发展程度的定量判定依据和评价方法;从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内涵和特征着手,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分别构建了表征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以萍乡市为个例,利用因子分析方法确定出了城市发展指数与生态环境指数,并定量分析了该市近十几年来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结果表明:萍乡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的耦合模式以耦合协调发展型为主,并可分为协调发展阶段和波动式发展阶段。实例研究证实,本定量评价体系目的明确、简单易用,评价结论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翟彬  聂华林  
资源型城市因其建立与发展模式的特殊性,区域内城乡二元结构更为明显。城乡关系失调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中一个重要的障碍,协调城乡发展对转型中的资源型城市意义重大。本文以甘肃省白银市为例,从资源型城市城乡关系特征出发,通过分析白银市城乡发展失调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城乡协调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剩余劳动力、改善民生等方面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资源型城市城乡协调发展的思路,即要坚持"三个结合",并针对白银市情况给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袁晓梅  崔海潮  何磊  
资源型城市因其建立与发展模式的特殊性,区域内城乡二元结构较为明显。城乡关系失调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一个重要障碍,协调城乡发展对转型中的资源型城市意义重大。本文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从资源型城市城乡关系特征出发,通过分析榆林市城乡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资源型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雪梨  何如海  
中国矿产资源储量丰富,采矿业在工业生产中占据重要位置,但是在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采矿业也给周边环境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安徽省淮北市、淮南市、马鞍山市和铜陵市四大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以2013年和2017年为时间节点,对四个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研究发现:2013年铜陵市耦合协调度最高,为良好协调发展,淮北市和淮南市耦合协调度最低,为勉强协调发展;2017年淮北市耦合协调度最好,为中级协调发展,淮南市耦合协调度最差,为勉强协调发展。淮北市耦合协调发展态势最好,由勉强协调发展转变为中级协调发展,铜陵市耦合协调度下降,由良好协调发展变为初级协调发展。资源型城市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坚持绿图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节能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统筹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秦泗刚  段汉明  李正军  
在深入分析克拉玛依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人口–经济–环境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系统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模型,定量分析了2000年以来克拉玛依市人口、经济、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系统发展最快,人口和环境系统则呈波动上升态势;2系统间协调发展程度不高,协调水平逐年上升,由2000年的0.391增加到2012年的0.616;3克拉玛依发展类型依次为人口主导经济滞后型、人口主导环境滞后型、经济主导环境滞后型。最后根据这一发展趋势,提出了各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景普秋  
矿业开发特殊性引起矿区与城镇、乡村之间的冲突,加剧了城乡之间的非平衡,统筹矿—城—乡发展是城乡协调在资源型区域的特殊表现。本文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资源型区域矿区、城镇、乡村之间的对立:产业单一与空间布局的分散性,弱化了城市的聚集经济效益,资源租金收益的流失与转化,加剧了矿区、城镇、乡村的收入差距,矿业开发负外部性,恶化了城镇建设、乡村生产与生活环境。矿—城—乡协调发展基本思路为:通过产业多元化与空间集中布局促进矿—城—乡经济协调,通过矿业收益合理分配与资源财富共享促进矿—城—乡社会和谐,通过资源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补偿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侯正芳  
2004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2006年中央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在二产占比达到61%以上的三门峡工业中,其工业结构层次较低;主导产业不同程度存在资源枯竭、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问题;部分支柱产业产能过剩或潜在过剩,与宏观调控出现了耦合效应;金融部门贷款投放和金融稳定工作难度增大。要实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正确处理工业与金融协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陈小五  
该文以货币自由兑换的含义辨析为起点,分别从通货兑换权利、自由兑换的层次、自由兑换的范围、兑换价格、货币兑换的自由程度等多个角度,论证了货币自由兑换与外汇市场的内在联系。通过东京、伦敦、新加坡等国际外汇市场的发展历史比较,印证了货币自由兑换与外汇市场发展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关系。最后,文章分析了人民币自由兑换与外汇市场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白世强  
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原经济区建设既是对国家加快中原崛起战略的细化和落实,是对东部乃至国际要素流动和产业有序转移的响应,也是国家培育中部地区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的重要支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史宝娟  邓英杰  
随着资源型城市发展阶段的不断推进,产业、城市和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问题也频频出现。文章从产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水平、生态化水平出发构建了产城融合生态化动态耦合指标体系,以13个典型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三者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资源型城市产城融合生态化耦合协调度处于良好耦合和初级协调的水平,离优质耦合相差较远;产业经济、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度和资源禀赋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产业经济与生态化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的关系,与城镇化水平呈负向关系。最后从产业、城市、人的发展等方面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史宝娟  邓英杰  
随着资源型城市发展阶段的不断推进,产业、城市和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问题也频频出现。文章从产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水平、生态化水平出发构建了产城融合生态化动态耦合指标体系,以13个典型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三者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资源型城市产城融合生态化耦合协调度处于良好耦合和初级协调的水平,离优质耦合相差较远;产业经济、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度和资源禀赋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产业经济与生态化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的关系,与城镇化水平呈负向关系。最后从产业、城市、人的发展等方面围绕生态化建设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邱晗耕  杨乐  
采用OLS回归方法,分析2010—2019年黄河流域215家A股资源型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经济价值的关系,并从股权性质和流域范围两个角度探讨其差异。结果表明:(1)流域内资源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经济价值具有促进作用。(2)流域中游资源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经济价值的影响较之上下游企业更显著,非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经济价值的影响较之国有企业更显著。(3)对股东责任、员工责任和政府责任的履行对经济价值都具有促进作用。从政府法治和企业自治两个角度提出推动黄河流域资源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