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2246)
- 2022(1958)
- 2021(1888)
- 2019(3589)
- 2018(3321)
- 2017(6755)
- 2016(3847)
- 2015(4442)
- 2014(4672)
- 2013(4731)
- 2012(4522)
- 2011(4240)
- 2010(4531)
- 2009(4410)
- 2008(4857)
- 2007(4720)
- 2006(4317)
- 2005(4139)
- 2004(4072)
- 2003(4051)
- 学科
- 济(18854)
- 经济(18837)
- 管理(13520)
- 业(12028)
- 企(10830)
- 企业(10830)
- 方法(7903)
- 数学(6387)
- 数学方法(6304)
- 财(5557)
- 制(5468)
- 中国(5315)
- 融(4821)
- 金融(4820)
- 银(4661)
- 银行(4659)
- 行(4463)
- 学(4326)
- 理论(4308)
- 农(3888)
- 务(3820)
- 市场(3811)
- 财务(3805)
- 财务管理(3795)
- 业经(3665)
- 企业财务(3650)
- 贸(3582)
- 贸易(3576)
- 易(3427)
- 体(3208)
- 机构
- 大学(67814)
- 学院(65329)
- 济(27941)
- 经济(27201)
- 管理(22819)
- 研究(22689)
- 中国(20061)
- 理学(17825)
- 理学院(17598)
- 管理学(17382)
- 管理学院(17235)
- 财(16456)
- 京(15213)
- 财经(12545)
- 江(11815)
- 所(11732)
- 科学(11357)
- 经(11268)
- 中心(10231)
- 北京(10144)
- 研究所(9793)
- 州(9426)
- 经济学(9292)
- 财经大学(9280)
- 范(9243)
- 师范(9197)
- 系(8334)
- 经济学院(8171)
- 农(7973)
- 院(7926)
- 基金
- 项目(31306)
- 科学(24787)
- 研究(24201)
- 基金(23383)
- 家(19647)
- 国家(19478)
- 科学基金(16869)
- 社会(15444)
- 社会科(14679)
- 社会科学(14669)
- 教育(11566)
- 基金项目(11513)
- 省(10716)
- 资助(10525)
- 自然(10453)
- 自然科(10221)
- 自然科学(10217)
- 自然科学基金(10052)
- 划(10015)
- 编号(9662)
- 成果(9067)
- 部(7670)
- 课题(7116)
- 教育部(6878)
- 重点(6864)
- 性(6639)
- 大学(6428)
- 人文(6396)
- 国家社会(6368)
- 中国(6099)
共检索到1184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杭迺安 杜成玻
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的特征,概括起来说,就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表现为国家对全局经济的主动调节,不断发挥商品经济所固有的价值规律、市场机制的作用。也就是说,我们在组织经济活动中,既要实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秦尧 张贵涤
利率作为经济杠杆,在企业经营机制向市场转换以后,要不要引入市场机制,如何引入市场机制,这应该是当前利率机制改革的重大研究课题。 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两种形式,而不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这一重大的理论突破,为我们利率改革引入市场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顾乃华
利率市场化与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利率管制一方面加大了银行风险,另一方面也越来越不能给国有企业提供资本补贴。利率市场化后,企业融资成本将会有所增加。对此,国有企业将会有一个痛苦的适应阶段,政府在这个阶段应起何种作用?如何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在《利率市场化与企业间接融资问题浅论》一文中,顾乃华同志进行了一番探讨,不妨一读。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白新艳
逐步建立计划金融与市场金融相结合的金融运行机制,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适应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整个经济运行机制的客观要求。在我国金融经济生活中,究竟计划与市场应该各占多大比例?如何才能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怎样扬其长,避其短,促使我国金融既有宏观计划控制,又有微观市场调节,走出一条名符其实的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社会主义金融的道路来?这不但是一个事关久远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急迫的实践问题。本文着重就计划金融与市场金融相结合的必要性、结合的主要途径以及实现其结合的具体形式作一粗略探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弘泽
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根本任务。在现阶段,要使这个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必须明确目前我国短缺市场的实际以及在短缺状态下市场运行与计划管理的方式,搞清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周建
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中,变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计划利率为由中央银行间接调控的市场利率,是顺理成章、符合逻辑的。本文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本前提,论述利率市场化问题,以求助于金融界同仁。所谓利率市场化,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国家放弃对商业银行利率的直接控制,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韩雷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是一个大题目,已有不少人从各方面加以论述。现在,党中央号召我们学习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文拟从这个角度,对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向题谈一些体会。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吴强
探讨“金融的计划调节与金融的市场调节相结合”机制既是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需要,又是社会主义中国金融理论的新内容。一、金融的计划调节与金融的市场调节必须结合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孙伯良
一、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激励相容"机制在总结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时,有人曾把经济运行的弊病概括为"一放就乱、一控就死"。这说明我国现行的经济运行机制没有很好把计划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从而导致各微观单位的行为与社会总目标发生了摩擦。从经济机制学的角度讲,这一弊病是宏观调控机制与微观激励机制不配套造成的。所以,必须建立一个能使宏观调控体系内的所有微观单位都能积极主动地执行国家计划的"激励相容"的经济运行机制。所谓"激励相容"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机制中,每一个微观单位即使追求各自的个别目标,其客观效果正好达到社会所需要实现的宏观目标。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唐家孝
在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而经济发展水半较低的我国,构造怎样的机制,才能更好地解决劳动就业问题,已成为国人观注的热点。目前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劳动就业压力,主要表现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军需要转移,城镇企业中存在“隐性”失业大军,机关事业单位仔在人量冗员等。上述问题给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在农村,延缓了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进程,阻碍着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大量“农转非”又严重冲击着城镇的就业、交通、卫生、环保、治安。在企业,大量冗员的存在。降低了经济效益。从宏观上观察,正是这支宏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玉安
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是内在于现代商品经济之中的相互依存的基本运行机制。在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二者的结舍充分体现在体制结构实现、所有制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实现、时间结构实现、空间结合实现、决策结构实现、企业规模结构实现和客体结构实现等方面。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高涤陈 陈乃道
1.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是一个老而又新的课题。说其老,有人认为,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自公有制诞生以来就一直是经济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有人认为,自社会经济走出小生产的框范,进入社会化大生产以来,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就是经济领域中人们努力解决的核心问题。说其新,表现在无论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改革,还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改革,都提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国炉
利率市场化包括两方面管理;一方面是以中央银行为主体的宏观管理;另一方面是以商业性金融机构和该企业为主体的微观管理。(一)以中央银行为主体的宏观管理 央行对利率的宏观管理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对利率总水平的管理,即基准利率的管理;第二层次是日常利率的管理,就是如何使市场利率符合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要求。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许崇正
一、中国现行管制利率机制下的利率刚性及其危害 在中国现行利率机制下,利率在自身变化受到政府行政干预的同时,其调节功能赖以作用的空间——金融市场也受到政府行政控制,导致了利率调节功能的弱化。利率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不能提供和传递真实的信息,并使我国三大货币政策的作用受到严重影响,严重失灵。具体表现有: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杜汉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卫生部门如何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机制,这是摆在卫生经济研究者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所谓计划经济,一是指经济制度,二是指经济管理方法。经济制度是指:“以生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