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99)
2023(4770)
2022(3801)
2021(3764)
2020(2833)
2019(6278)
2018(6296)
2017(11559)
2016(6506)
2015(7200)
2014(7166)
2013(7248)
2012(6774)
2011(6487)
2010(6803)
2009(6475)
2008(6676)
2007(6571)
2006(5990)
2005(5331)
作者
(18947)
(16626)
(16187)
(15379)
(9798)
(8029)
(7071)
(6364)
(6289)
(5754)
(5660)
(5349)
(5164)
(5111)
(4917)
(4845)
(4797)
(4712)
(4480)
(4410)
(4218)
(4175)
(4060)
(3990)
(3782)
(3781)
(3734)
(3432)
(3345)
(3336)
学科
(47731)
农业(31913)
(31790)
经济(31762)
(27409)
业经(14812)
农业经济(12256)
管理(11387)
(9341)
农村(9324)
(9155)
中国(8451)
发展(8191)
(8166)
(7887)
地方(7684)
(7307)
企业(7307)
建设(7280)
土地(7107)
(7084)
劳动(7080)
(6609)
教育(6570)
方法(6563)
收入(6478)
农业劳动(6318)
及其(6241)
人口(6198)
(6143)
机构
学院(102892)
大学(97504)
(42444)
经济(41566)
(40711)
管理(36430)
研究(34326)
理学(30738)
理学院(30442)
农业(30254)
管理学(29981)
管理学院(29804)
中国(28470)
业大(22310)
科学(20643)
(20029)
农业大学(18276)
(18062)
(17998)
(17790)
中心(16907)
(16025)
师范(15975)
研究所(15706)
(14173)
(14142)
(14034)
经济管理(13841)
财经(13620)
(12834)
基金
项目(60526)
研究(50365)
科学(47237)
基金(42050)
(35539)
国家(34992)
社会(32587)
社会科(30179)
社会科学(30168)
科学基金(29366)
(25883)
(25429)
编号(23594)
基金项目(22517)
教育(21273)
(19730)
成果(19598)
自然(15538)
课题(15129)
资助(15119)
自然科(15099)
自然科学(15097)
(15071)
自然科学基金(14827)
(13809)
(13675)
(13276)
国家社会(13160)
重点(13088)
(12909)
期刊
(62629)
经济(62629)
(50585)
农业(34271)
研究(31098)
中国(25689)
学报(18609)
业经(17923)
科学(16405)
大学(15501)
学学(14751)
农业经济(14319)
(14234)
教育(13689)
农村(13659)
(13659)
(13652)
(12913)
金融(12913)
问题(9959)
(9899)
农村经济(9020)
社会(8736)
技术(8307)
社会科(8198)
社会科学(8198)
世界(8149)
经济问题(8062)
管理(7975)
财经(7824)
共检索到1676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宇欣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一直以来坚持的奋斗目标,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便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深刻而丰富的新农村文化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方向指导,如果想要办好新农村的经济建设必须紧紧依靠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具体目标和战略指导。古代诗人的文学创作多以真实的农村生活为题材,冲破了原有诗词创作的题材和模式,拓宽了诗词创作的表现领域,寄托对农民美好生活的祝愿和期盼。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雯  
苏轼的音乐词提到的乐器种类繁多,场面描写生动传神,包含着较为丰富的文学与文化信息。词人善于捕捉各种乐器的音乐特点、演奏者的情感内涵,描写乐器或演奏者之美,刻画听歌赏乐之境,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尽现个人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开拓了词境。苏轼在音乐词中使用通感等多种手法描写音乐,并将诗的用典方法移植到词中,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瑜  张静  
苏轼是宋代著名文学家 ,其人口思想、经学思想、经济思想、美学思想都有独到之处。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苏轼的人口思想 :对“人众国富论”的批判 ,反对“不举子” ,主张“度地以居民”。苏轼人口思想中的一些内容 ,在人口思想史占有重要地位。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韩玺吾  
谪居黄州的五年为苏轼思想转型的关键时期,苏轼作于此期的词与其诗文一道成为其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苏轼黄州词作中意象虽极为繁富,但贯穿其始终的水意象无疑可为其主体意象。苏轼黄州词作中的水意象分明呈现出一条由凄丽而至平和,再由平和而转旷达的演变路径。而其演变之因,既与苏轼善于排解忧愁,随遇而安的性格有着密切的关联,更与其在遭贬黄州的特定背景下,经由楚天之雨楚地之水的熏染而生发的水性思维有着紧密的关联。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这样认为,水性思维在助推苏轼思想转型的同时,促成了苏轼人生观的形成。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魏际兰  
苏轼曾十几次来到常州,并终老于此。他的诗词反映了常州在他心目中具有不可比拟的地位,描绘了常州"多君子"、好风光、宜归隐的形象,抒发了他对常州的眷恋之情。查考他的诗词,可以发现宋代的常州是君子之邦、鱼米之乡和归隐佳境。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余红艳  辜邻舟  
苏轼为民抱不平,力求赋税公平,倡行用度俭省。实践上,以减轻民众负担、让利于民为目的,减免赋役,反对民营变为官榷,怒斥有司聚敛。税收制度和机构建设上,坚持税法改革应慎重,机构设立应合理透明简省,执法要严明,手段要改进,赋税运输要设法减少损失。关于赋税的使用,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苏轼认为官府不应利用赋税再行生利、与民争利,应充分发挥赋税的公益功能,官府用度应合理俭省,分配公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喻后勇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的收入水平及分配状况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政策的落实,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农村小康目标的实现。尽管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已从1978年的151.9元攀升到2001年的2366.4元。但是近几年农民人均收入呈减缓的趋势,致使城乡差距进一步加大。从1994年开始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岳芬   常如瑜  
在《文心雕龙》中,“祝”这一文体被定义为祭祀群神的文辞,撰写“祝”的人也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这些人或是专门的祭祀执掌者,或是社会地位显赫者。北宋时期,苏轼就曾经是重要的祝文撰写者。在内容上,苏轼的祝文以祈福为主,如祈雨、祈雪、祈晴、祭神等。苏轼的祝文表明,在古代社会观念当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向神明祈福实则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追求。祝文象征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理想,体现了中国古人的生存智慧和环境智慧。祝文在精神上给予祈福者以力量,使之产生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陆铭宁  
随着经济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国西部贫困农村的经济发展机会增多,经调查显示,近年来,西部地区农户的借贷频率增高,农户借贷的规模正在大幅加大,借贷需求一再上升,农户借贷已经变为主动的借贷。关系型融资农贷可以因地制宜的设置合适的贷款模式,降低贷款的风险,在解决西部贫困农村农户借贷难问题的基础上增强银行与农户之间的信任。本文对西部贫困农村经济发展关系型融资进行了分析,并在探讨两者关系的基础上对关系型融资农贷问题进行研究。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魏际兰  李静  
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其诗词题材广泛,意象丰富,语言生动,风格独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其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该词的3个英译本呈现不同的诗性特征:许译本最具音象美,林译本最重义象美,华译本最有事象美。文章比较分析了3个英译本的诗性特征,深入探讨了译者的翻译风格和常用的诗词翻译策略,旨在为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提供参考依据,促进中国文化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形象的合理构建。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国光  
从本质上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公共关系属政府公共关系范畴,它除具有一般政府公共关系的基本属性外,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公众的特殊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公共关系与其他公共关系相比,公众范围是相当广泛的,主要是广大的投保对象比较广泛,包括农村应投保的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皎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带动了中国二十多年的农地制度变迁,各地在农地使用权方面创造了多种制度形态,提高和优化了土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但是,因为中国农村劳动力过多,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土地制度的创新,并未完全消除土地在社区和集体内农户之间的重新调整和流动,从而决定了土地调整和土地使用权流转一直是中国农地制度变迁中的普遍现象。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苏静  
一、问题的提出 马克思指出:“真正的经济——节约——在于节约劳动时间,降低最低限度的生产成本,但这种节约就等于发展生产力。”办学质量是否高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教育能否为经济服务,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办学不仅要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还要着力提高办学的经济效益。这对充分而合理地使用教育领域的每一份人力、物力和财力,节约教育资源,使有限的资源得以发挥最大的效益,用以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利,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金麟  
本文认为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是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增加人力资本总量、提高劳动者收入的重要途径 ,并引用了大量数据对云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特征 )和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云南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四点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