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20)
2023(2930)
2022(2630)
2021(2495)
2020(1984)
2019(4288)
2018(4361)
2017(7791)
2016(4380)
2015(4875)
2014(5003)
2013(4792)
2012(4385)
2011(4143)
2010(4418)
2009(4290)
2008(4484)
2007(4318)
2006(3991)
2005(3670)
作者
(14369)
(12112)
(11791)
(11294)
(7455)
(5793)
(5392)
(4562)
(4484)
(4267)
(4146)
(4061)
(3926)
(3864)
(3679)
(3643)
(3488)
(3431)
(3412)
(3364)
(3058)
(3020)
(2787)
(2767)
(2700)
(2680)
(2627)
(2602)
(2335)
(2289)
学科
管理(19039)
(16694)
经济(16684)
环境(13210)
(11679)
(10602)
企业(10602)
(7154)
(7138)
生态(6178)
规划(5591)
环境规划(5464)
方法(5338)
资源(5154)
理论(5034)
(5003)
(4706)
(4645)
业经(4080)
中国(3906)
地方(3855)
(3748)
(3501)
区域(3499)
(3423)
数学(3392)
数学方法(3303)
区域环境(3226)
(3161)
教育(3147)
机构
大学(71483)
学院(71389)
(24244)
管理(23980)
经济(23541)
研究(23225)
理学(19640)
理学院(19387)
管理学(18939)
管理学院(18827)
中国(17651)
科学(15871)
(15825)
(12842)
(12465)
(12253)
(11775)
师范(11666)
研究所(10989)
(10486)
中心(10474)
北京(10186)
业大(10151)
(10010)
财经(9937)
师范大学(9238)
(8750)
(8372)
(8192)
农业(7863)
基金
项目(42913)
科学(33118)
研究(31798)
基金(29995)
(26311)
国家(26084)
科学基金(22105)
社会(19860)
社会科(18773)
社会科学(18762)
(17505)
基金项目(16115)
(14559)
教育(14209)
自然(13894)
自然科(13374)
自然科学(13368)
自然科学基金(13083)
编号(12385)
资助(11684)
成果(10405)
重点(10079)
(9530)
课题(9235)
(8892)
(8358)
国家社会(8285)
科研(8097)
大学(8080)
(7962)
期刊
(34629)
经济(34629)
研究(21187)
中国(14512)
学报(12984)
(12111)
科学(10711)
大学(9825)
教育(9633)
管理(9347)
(9257)
学学(9100)
技术(6891)
财经(6308)
农业(6259)
资源(5683)
(5451)
图书(5293)
业经(5233)
(4945)
金融(4945)
生态(4721)
(4610)
问题(4601)
书馆(4075)
图书馆(4075)
科技(3656)
经济研究(3517)
现代(3468)
技术经济(3339)
共检索到1129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汤惠君  
 在综述了生态住宅小区的内涵及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根据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系统技术导则的基本要点,讨论了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生态设计的必要性,并对水环境系统的生态设计的目的和原则、给排水子系统设计的模式、人工湿地处理生态住宅小区污水的生态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结果认为,在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系统的设计中,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雨水收集系统、景观水系统、中水回用系统和绿地系统综合起来进行设计,使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工艺与生态小区园林及其水景艺术相结合,建设集观赏、娱乐和污水处理于一体的景观湿地系统是实现住宅小区水环境生态化的理想途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英  段颖群  史倩  
人们往往关注小区入口对交通、防御、形象及标示的作用,而忽略它对小区物理环境的影响。从建筑物理环境的角度关注小区入口的形式及位置设计是提升建筑设计质量的重要一环。通过对住宅小区入口类型的研究,根据实地的调研测试及数据模拟分析,研究了小区入口设计对建筑风环境和声环境的影响,提出了改善小区入口物理环境的设计方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鲁良栋  甘藏春  李晓玲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是实现可持续绿色生态和可持续社会的载体,设计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应当从外环境分析,并在总体规划层面予以充分考虑和实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维洋  刘璀  
建立一套标准的、适用的和可操作的绿色生态小区环境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已成了推广和发展绿色生态小区的必要条件。本文按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从住宅小区的水环境系统、气环境系统、声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热环境系统、能源系统、绿化系统、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绿色建筑材料系统、小区智能化系统、开发系统和管理系统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权重进行确定,应用灰色系统评价方法对住宅小区环境性能进行评价,通过具体实例证实模型是科学和实用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天志  王洪海  刘淑荣  
文章在分析国内外生态住宅环境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基于Internet平台的城市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评价系统的构建方案。系统根据生态住宅小区评价的业务流程,设置对外信息发布子系统、住宅小区环境评价业务管理子系统、参评项目电子文件制作子系统三个模块。系统可实现远程客户端参评资料上传或在线填写;评审专家远程登录系统,对已建成或规划中的住宅小区总体环境进行定性与定量化的评价;系统克服了传统单机评价系统的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俊杰  顾锦磊  张建坤  成虎  
为科学有效地评估住宅小区的环境负荷影响,运用能值生态足迹方法,对住宅小区各个建设阶段的环境负荷进行了定量分析。实证分析表明,生产阶段、运营维护阶段和建造施工阶段是住宅小区环境负荷产生的主要阶段,其中生产阶段对小区的环境负荷起主导作用。基于这一结果,就改善住宅小区的环境负荷提出了解决思路和相关建议,如提高住宅小区建设管理的水平,在小区运营过程中使用高科技、低污染的高新材料设备,减少对空调设备的依赖等。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周滔   李启明   申立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珍  
从能源及资源效用、物理环境的保护和居住的舒适程度三个方面的少数关键指标构建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评价指标体系,为使评价结果更可靠,提出了业主参与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评价方法,同时充分利用专家的知识和智能来确定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评价指标权重和指标属性值的方法。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舟  
一个完善的住宅小区,应该具有便捷、安全、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确保每一个住户生命财产的安全是住宅小区建设的基本要求。在住宅小区中设置智能化安防系统,可以高效地保障住户人身财产安全,是建筑领域的新课题、新动向。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就楼宇对讲系统、闭路监控系统、周界防范系统、停车管理系统、电子巡更系统等子系统的设计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为相关专业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赵连山  
城市住宅小区的业主自治,是近年来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作为消费者群体自己管理好家园的一种民主管理模式,业主自治在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扶持和完善它,事关亿万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实行业主自治将是今后迅速提高我国城市住宅区管理水平和发展房地产经济的必由之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云  
住宅小区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空间,其特殊性表现为人为性建设、资本性裹挟和独享性排他。在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基于自然万物作为一个有机共同体的生态哲学意涵,这种特殊的生态空间从理论上应该获得共享正义的基调。从现实层面上看,这种特殊的生态空间共享正义则应该以"开放小区"的模式展示出来,其在空间资源的稀缺性、空间权利的尊重性、空间善恶物的分配性以及空间差异的包容性等方面可获得一定的解释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蔡为民  孙晓丹  
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建筑物消耗着大量资源和能源,并且污染十分严重。根据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概念和内涵以及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评价的特点,构建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必将为我国推广和发展绿色生态小区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云  
住宅小区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空间,其特殊性表现为人为性建设、资本性裹挟和独享性排他。在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基于自然万物作为一个有机共同体的生态哲学意涵,这种特殊的生态空间从理论上应该获得共享正义的基调。从现实层面上看,这种特殊的生态空间共享正义则应该以"开放小区"的模式展示出来,其在空间资源的稀缺性、空间权利的尊重性、空间善恶物的分配性以及空间差异的包容性等方面可获得一定的解释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英  王玉卓  邹越  
以百万庄旧住宅小区为例,通过现场考察、实测、计算机模拟,研究小区在进行社会物理环境改造的过程中声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通过三种不同的规划改造声环境方案效果的计算机模拟分析,提出了旧住宅小区改造在实现良好社会环境的同时保证声环境质量的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