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67)
- 2023(5190)
- 2022(4668)
- 2021(4331)
- 2020(3703)
- 2019(8631)
- 2018(8631)
- 2017(16625)
- 2016(9229)
- 2015(10477)
- 2014(10505)
- 2013(10623)
- 2012(10060)
- 2011(9126)
- 2010(9309)
- 2009(8854)
- 2008(8917)
- 2007(8363)
- 2006(7783)
- 2005(7300)
- 学科
- 济(35745)
- 经济(35698)
- 管理(24930)
- 业(22724)
- 税(21682)
- 税收(20241)
- 收(20073)
- 企(17203)
- 企业(17203)
- 地方(14030)
- 财(13325)
- 农(13048)
- 中国(10025)
- 方法(9876)
- 制(8741)
- 农业(8660)
- 业经(8651)
- 学(8576)
- 数学(7742)
- 数学方法(7593)
- 贸(6757)
- 贸易(6748)
- 和(6726)
- 理论(6667)
- 地方经济(6490)
- 财政(6395)
- 易(6235)
- 务(6159)
- 财务(6135)
- 财务管理(6120)
- 机构
- 学院(128706)
- 大学(127344)
- 济(46466)
- 经济(45139)
- 研究(43962)
- 管理(42082)
- 中国(35660)
- 理学(33817)
- 理学院(33304)
- 管理学(32747)
- 管理学院(32486)
- 财(31810)
- 京(28461)
- 科学(27682)
- 江(24038)
- 所(23091)
- 财经(22174)
- 中心(20947)
- 范(20651)
- 师范(20527)
- 研究所(19997)
- 州(19992)
- 农(19589)
- 经(19452)
- 省(19273)
- 北京(18507)
- 师范大学(16268)
- 业大(16051)
- 财经大学(15519)
- 院(15424)
- 基金
- 项目(73636)
- 研究(57986)
- 科学(56298)
- 基金(50114)
- 家(43077)
- 国家(42625)
- 科学基金(35620)
- 社会(34632)
- 社会科(32572)
- 社会科学(32557)
- 省(29801)
- 基金项目(26868)
- 编号(25749)
- 教育(25507)
- 划(24833)
- 成果(22898)
- 自然(21529)
- 自然科(20928)
- 自然科学(20924)
- 自然科学基金(20502)
- 资助(20132)
- 课题(18152)
- 发(16962)
- 重点(16582)
- 性(15936)
- 年(15464)
- 部(15272)
- 项目编号(15164)
- 创(14599)
- 发展(13777)
共检索到2254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廖声丰
清代前期,运河地区商船数量众多,流通的商品来源广泛,大宗商品主要有粮食、梨、枣、棉花和各种手工业品。大量关系国计民生的商品,经过运河诸关中转到全国各地,对于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推动了不同经济区域之间的商品交流。但至乾嘉之际,运河地区商品流通量大为减少,其原因是受到运河沿线地区农产品产量的增减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河道不畅、南北粮价差的影响以及漕运等因素也不同程度影响了商品流通,使运河地区的商品流通受到一定的限制。
关键词:
清代前期 运河地区 榷关税收 商品流通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廖声丰
清政府为保证赣关关税的征收,力图从制度约束和考核检查等方面予以加强,以确保国家对榷关的切实控制和榷关功能的正常执行。这些税收制度维持了赣关的运转,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对清代赣关税收制度的个案考察,可以得到两个较为宏观的结论:一是推行"恤商"政策、保护商品流通是清政府的基本立场,二是正是像赣关这样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榷关,对于清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地方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清代 榷关 赣关 税收制度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廖声丰
清代前期,长距离贸易的兴盛,推动了不同经济区域之间的商品交流,粤海关也由此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商品流通枢纽之一。清代前期粤海关对全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既为全国各大区域之间的经济往来提供了平台,促进了全国各区域之间的商品流通,满足了市场需求,又推动了广东自身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乾隆朝以后,粤海关税收增长主要依赖其良好的区位条件、发达的交通、优惠的外贸政策以及繁华的商品流通所致。
关键词:
清代前期 粤海关 商品流通 税收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丰若非
杀虎口、张家口和归化城同属清代户部管辖的榷关,是清代北部边疆商贸流通的关节点。该文主要对此三关实征关税之分配作出相关梳理,指出三者在税收分配方面的特点及存在的差异性,并就其对于清代北部边疆商品流通外部环境的影响做出相关评价。
关键词:
清代 北部边疆 榷关 分配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廖声丰
清代前期,上海不仅是东南沿海重要的粮食转运中心,而且也是江南地区手工业贸易的转运中心,繁荣的商品流通推动了江海关的设立与发展;而江海关的设立又为上海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两者形成有机的互动。
关键词:
清代前期 江海关 商品流通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纪宝成 谢莉娟
在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商品流通渠道如何支持社会产品实现高效、通畅、有序的流通过程,与去库存、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等问题息息相关。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商品流通理论,结合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矛盾变化,本文对新时代商品流通渠道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系统地再考察。本文具体分析了商品流通渠道及其经济内容、渠道的蛹化形态(直接流通渠道)及其常态化、渠道的发展形态(间接流通渠道)及其再蜕变、新时代商品流通的组织与运行等问题。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汪瑞霞 王继宗
处在丹阳与常州中间的奔牛古镇,由于其地处地势较高的"宁镇丘陵"与地势较低的长江下游环太湖平原地带的交界处,只有在此处造坝才能避免大运河水一泄无余,因此奔牛这一造坝之地便成为水路驿道上行人盘坝、住宿、休息、商贸的理想地点和军事要塞,造就了古代奔牛镇的繁华。文章从字义角度探讨税收起源,提出以奔牛坝为代表的"牛埭税"是古代税收起源的一个缩影。由于要用畜力(牛)拉船过坝,需要缴纳一定的使用费,古人谓之"牛埭税","奔牛埭"也就成了大运河上过往船只过坝征税的"税务(税卡)"所在。
关键词:
税 牛埭 大运河 奔牛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郭冬乐 卢中原
1990年4月,我们对澳大利亚的商品流通体制作了三周的实地考察。通过访问管理销售的法定机构、行业协会、批发市场、期货市场和农场,对澳大利亚小麦、大麦、肉类、钢铁和煤炭几种主要产品的分销体系和悉尼期货市场的发展变化有了初步了解。这次考察为如何培育我国的商品市场、改革商品流通体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郭冬乐 卢中原
四、煤、钢铁的分销体系与政府政策澳大利亚的煤矿生产和分销主要由私营企业经营,没有专门的批发商,煤炭的销售完全由生产企业自己的销售部门负责,主要通过5年以上的长期合同与用户建立稳定的直接供销关系,价格由生产者和用户直接商谈决定。政府对私营煤矿的生产和国内分销不加任何干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京祥 刘雨平
随着发展环境的变迁,京杭大运河的功能与价值发生了新的转换,其在国家经济、交通、文化等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日益显著。文章以大运河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扬州段为研究实证,论述了沿运河开发的意义、内涵和总体要求,针对当前沿运河地区空间发展的突出矛盾,提出了产业、空间、环境管制等相关战略,为全国其他沿大运河地区的空间发展提供了全面、典型的借鉴。
关键词:
大运河 区域发展 空间利用 扬州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史哉书
局部等于整体,是数学上的一个悖论。本文指出,在商品流通中也存在类似现象。商品流通W—G—W昭示人们:商品生产者买回的商品等于他们卖出的商品。其实商品生产者们买回的商品只能小于他们卖出的商品(有一部分商品被货币生产者买走了)。于是这里也就出现了局部等于整体的现象。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雪
超速增长和增长不足均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本文利用2009-2019年上市的商品流通企业年度数据,通过股东、高管、独立董事、董事会四个公司治理层面角度构建变量,进行实证检验。经实证检验发现:第一,股权集中度加剧了商品流通企业的增长偏离现象,高管权力、独立董事工作地点和董事会成员薪酬均能抑制商品流通企业的增长偏离现象;第二,在增长不足的情况下,股权集中的加剧作用,高管权力和董事会薪酬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而在超速增长的情况下,独立董事工作地点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本文从公司治理特征角度为商品流通企业增长偏离现象的成因提供了经济解释,并针对超速增长和增长不足的问题为改善商品流通企业增长偏离现象提供了可能路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苗润洁
西北汉简当中有很多珍贵的名籍资料,对于来往人员的信息记载详细。从这些名籍资料来看,来往于西北地区的人员当中三河籍的占据了很大比重。这说明三河地区与西北地区之间有着频繁的区域联系,这种联系带有明显的经济目的。两个相距千里之遥的地区之间能够产生经济联系的原因主要与四个因素有关:三河地区繁荣的商业经济和经商传统是实现区域经济联系的内在驱动力;三河地区发达的手工业经济和大量的手工业者能够为西北地区带去宝贵的资源;大量到西北地区“占田”的人员带动了两区域间农业经济的沟通;两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优越性也是实现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条件。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学如 陈勇
义庄始于北宋,盛于清朝,以苏南地区最为兴盛集中。本文借助族谱、方志、文集等史料,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清代苏南义庄的数量,考察其空间分布,探讨其兴盛缘由,藉以管窥清代苏南社会的发展变迁和时代特征。
关键词:
苏南 义庄 数量 分布 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