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03)
- 2023(11611)
- 2022(9579)
- 2021(8773)
- 2020(7257)
- 2019(16117)
- 2018(15708)
- 2017(30505)
- 2016(16185)
- 2015(17927)
- 2014(17695)
- 2013(17872)
- 2012(16841)
- 2011(15353)
- 2010(15809)
- 2009(15319)
- 2008(14551)
- 2007(13304)
- 2006(12103)
- 2005(10560)
- 学科
- 济(64802)
- 经济(64719)
- 业(47831)
- 管理(44570)
- 企(33656)
- 企业(33656)
- 农(31460)
- 中国(27102)
- 融(27009)
- 金融(27008)
- 银(25964)
- 银行(25918)
- 方法(25878)
- 行(25116)
- 数学(23288)
- 数学方法(23080)
- 财(21294)
- 农业(20869)
- 制(19377)
- 业经(17954)
- 地方(15014)
- 贸(14460)
- 贸易(14447)
- 易(14169)
- 学(13399)
- 务(11856)
- 财务(11832)
- 财务管理(11802)
- 体(11397)
- 中国金融(11341)
- 机构
- 学院(239340)
- 大学(238310)
- 济(100618)
- 经济(98454)
- 管理(88392)
- 研究(82818)
- 理学(75846)
- 理学院(74978)
- 管理学(73738)
- 管理学院(73308)
- 中国(70399)
- 农(51063)
- 财(50458)
- 科学(50047)
- 京(49355)
- 所(42550)
- 中心(39974)
- 农业(39316)
- 财经(39273)
- 业大(38592)
- 研究所(38439)
- 江(36544)
- 经(35648)
- 经济学(32033)
- 北京(31037)
- 范(29988)
- 州(29603)
- 师范(29585)
- 经济学院(29309)
- 财经大学(29107)
- 基金
- 项目(155431)
- 科学(120990)
- 基金(113482)
- 研究(111123)
- 家(100522)
- 国家(99606)
- 科学基金(83332)
- 社会(73321)
- 社会科(69374)
- 社会科学(69356)
- 省(60601)
- 基金项目(60434)
- 自然(52279)
- 划(51215)
- 自然科(51048)
- 自然科学(51027)
- 自然科学基金(50131)
- 教育(48835)
- 资助(45154)
- 编号(44447)
- 成果(36732)
- 重点(34917)
- 发(34550)
- 部(34324)
- 创(32527)
- 国家社会(31046)
- 创新(30466)
- 课题(30282)
- 科研(29912)
- 教育部(29007)
共检索到3670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树新
乡村振兴金融是指为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投融资活动,其所承担的政策义务和政治责任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公共品属性。公共品属性对乡村振兴金融产生重大影响,造成其供给动力不足,供给失效和失衡现象。要充分考虑乡村振兴金融的公共品属性,同时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优势,改变对政府"单中心"主导供给的依赖,创造更加有利于多方参与的条件,探索多元化的"多中心"供给模式。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农业银行江苏淮安淮阴支行陆成之2019年7月10日来稿提出了对基层行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一要找准定位。基层行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紧跟国家战略规划,既要贴近当地产业布局、重点客户和重大项目,又要以支农支小和精准扶贫为己任,真正把深耕"三农"、助推乡村振兴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金融服务方案,明确具体的推动措施、优惠政策和管理考核
关键词:
基层行 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建忠 李爽 袁绍彪
2019年2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对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效率和水平具有极大促进作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农村金融供给不足。近年来,部分涉农金融机构偏离本源,热衷于投资非标、财富管理等表外业务,资金大量流向房地产和城市项目,新增营业网点也多在城乡结合部设立,农村金融供给严重不足。一方面,信贷结构失衡。涉农金融机构贷款本应该是以"信用、分散、小额"为主,但葫芦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孔发龙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江西省农商银行切实担负起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光荣使命,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从服务新时代三农工作全局出发,从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眼,以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
关键词:
振兴战略 农村金融产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圣奎
2019年2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对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效率和水平具有极大促进作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农村金融供给不足。近年来,部分涉农金融机构偏离本源,热衷于投资非标、财富管理等表外业务,资金大量流向房地产和城市项目,新增营业网点也多在城乡结合部设立,农村金融供给严重不足。一方面,信贷结构失衡。涉农金融机构贷款本应该是以"信用、分散、小额"为主,但葫芦岛
关键词:
机构风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韩国强
当前,我国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这就要求既要坚决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个关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底线任务,又要坚决抓好乡村振兴这个关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任务。为此,金融机构必须从战略层面思考和把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任务,结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总体要求,积极发挥金融机构在"八引"方面重要作用,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协调推进、有效衔接。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树新
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进入乡村振兴时代。乡村振兴金融所具有的政策义务和政治责任,赋予其很强的公共品特性。公共品特性造成乡村振兴金融供给不足、供给失衡、供给失效,需要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治理方式的变革,建立符合我国乡村金融实际的供给模式。本文分析了乡村振兴金融的内涵、公共品属性及其影响,然后从近年兴起的公共事务治理"多中心"理论出发对其进行探析,提出了构建我国乡村振兴金融供给"多中心"模式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亮 昝琳
以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包容性增长。基于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作用机制和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本地区乡村振兴,但对周边地区的乡村振兴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2)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促进农村电商发展、赋能增长极和缓解农户融资约束促进乡村振兴;(3)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不同的地理距离范围、区域和省份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为乡村振兴的金融服务优化路径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郭云南 王春飞
本文基于中国1986-2008年30个省份347个村庄调查数据,考察村庄选举制度和姓氏血缘网络的互补关系对村庄公共品供给的影响和机制。研究发现,在前两大姓氏都有祠堂或家谱的村庄中,选举引入增加了公共品投资水平,而在其他姓氏网络类型的村庄中,选举的作用并不明显。机制检验发现,在选举引入后,具有祠堂或家谱的前两大姓氏更愿意在公共事务上进行合作与沟通,发动村民为公共品投资项目缴费。换言之,这种具有组织性的前两大姓氏网络发挥的协调功能对正式选举制度的治理效果起到了补充作用。本文为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的公共品供给协作模式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
村庄选举 姓氏合作 公共品供给 乡村振兴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乡村兴则国家兴。40年前,我国通过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40年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农民生活水平极大提升,农村面貌发生根本变化。但迄今为止,农业依然是我国"四化同步"中的短板,农村仍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薄
关键词:
农村金融服务 覆盖面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丁鑫 穆博 张洋 穆争社
数字普惠金融平台是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具有普惠性、数字性、开放性及服务性等特征。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平台发展面临以下困境:以封闭型为主,运营效率低下;以单功能为主,多元主体需求未能充分得到满足;信息联动不足,多功能难以发挥;管理杂乱化,运行稳定性受到影响;缺乏制度设计,发展规划有待完善。本文对比研究由地方政府、电商平台、金融科技公司主导运作的若干典型平台案例,归纳有益经验,就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平台服务乡村振兴提出以下建议:构建以金融产品展销平台为核心、以“信用平台+增信平台+服务平台”为支撑的“一核心三支撑”式平台架构;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运营模式;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强外部监督管理与强化平台内部治理相结合,促进平台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晓欢
(一)深刻理解乡村振兴战略新要求,设计切合实际的发展路径和高质量举措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与以往乡村振兴相关政策相比,具有较大创新,不仅提出了时代性新标准,还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也提出了全新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思路。第一,强调全面发展,并提出了更高标准。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与以往美丽乡村建设相比出现了较大变化。由生产发展变为产业兴旺,要促进三产融合,达到繁荣兴旺的程
关键词:
振兴战略 农村现代化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罗红光 娄辉
20世纪70年代初,韩国为缩小城镇和农村之间的差距,开始在全国开展“新村运动”。经过30年的发展,韩国农民家庭年均收入从1970年的25.6万韩元增长至2000年的2307万韩元;到2020年,韩国农民家庭年均收入已达到4503万韩元。“新村运动”推动了韩国农业农村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期间,韩国“农业协同组合”(以下简称“农协”)在提高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农协的金融事业在解决农民生产生活资金需求方面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韩国农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孟维福 李莎 刘婧涵 陈阳
基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运用熵值法测度的2011—2020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乡村振兴指数,从影响机制和空间溢出特性视角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首先,数字普惠金融能通过缓解信贷约束显著地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并且这一结果在数字普惠金融滞后一期和替换解释变量等内生性分析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其次,缓解融资约束和提升农村创业活跃度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机制。再次,与东部和南方地区相比,中西部和北方地区的乡村振兴发展所受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具有良好的地理穿透性。最后,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发展存在显著空间溢出的特点,表明周边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会促进本地的乡村振兴发展。据此,要加快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缓解融资约束能力、农村创业活跃度的正向作用,不断推进我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鑫露
基于2015~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限模型与面板门限分位数模型,实证检验金融资源配置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金融资源配置与乡村产业振兴间存在门限效应。其中,银行信贷型金融资源配置与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具有双重门限效应、与乡村产业融合有单一门限效应;证券融资型金融资源配置与乡村产业融合、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均具有单一门限效应。面板门限分位数模型检验可知,银行信贷型、证券融资型金融资源配置在不同分位点、不同门槛值下,对乡村产业融合、乡村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存在显著异质性特征。基于此,应从强化乡村产业金融资源倾斜、拓展乡村产业金融资源供给渠道、推动涉农信贷资产证券化进程等方面着手,切实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