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71)
- 2023(18557)
- 2022(15420)
- 2021(14383)
- 2020(12053)
- 2019(27329)
- 2018(26909)
- 2017(51796)
- 2016(28448)
- 2015(32527)
- 2014(32647)
- 2013(31503)
- 2012(28989)
- 2011(26026)
- 2010(26554)
- 2009(24125)
- 2008(23870)
- 2007(21533)
- 2006(19211)
- 2005(17548)
- 学科
- 济(118506)
- 经济(118344)
- 业(100877)
- 管理(94865)
- 企(88704)
- 企业(88704)
- 方法(47884)
- 数学(38681)
- 数学方法(38189)
- 财(36939)
- 农(36916)
- 中国(36702)
- 业经(35341)
- 制(28261)
- 地方(25635)
- 农业(25328)
- 务(24900)
- 财务(24840)
- 财务管理(24793)
- 技术(23875)
- 企业财务(23510)
- 理论(23110)
- 贸(20961)
- 贸易(20944)
- 银(20558)
- 银行(20532)
- 易(20368)
- 体(20121)
- 和(19914)
- 行(19737)
- 机构
- 学院(403174)
- 大学(391686)
- 济(165769)
- 经济(162254)
- 管理(155581)
- 理学(132325)
- 理学院(130952)
- 管理学(128893)
- 管理学院(128137)
- 研究(127324)
- 中国(99471)
- 财(82624)
- 京(82548)
- 科学(72085)
- 财经(64149)
- 江(63842)
- 所(62239)
- 农(59739)
- 中心(59560)
- 经(58098)
- 研究所(55056)
- 范(53011)
- 业大(52762)
- 师范(52561)
- 北京(52282)
- 州(50684)
- 经济学(50229)
- 技术(47549)
- 财经大学(47160)
- 院(46153)
- 基金
- 项目(254041)
- 科学(202842)
- 研究(197748)
- 基金(181276)
- 家(153743)
- 国家(152227)
- 科学基金(133341)
- 社会(124938)
- 社会科(118336)
- 社会科学(118311)
- 省(103101)
- 教育(95890)
- 基金项目(95468)
- 划(85107)
- 编号(83924)
- 自然(82357)
- 自然科(80471)
- 自然科学(80450)
- 自然科学基金(79006)
- 资助(73249)
- 成果(67858)
- 课题(59567)
- 发(58272)
- 部(57463)
- 重点(57326)
- 创(55904)
- 制(52409)
- 创新(51437)
- 项目编号(50898)
- 教育部(50654)
- 期刊
- 济(193324)
- 经济(193324)
- 研究(122587)
- 中国(89737)
- 财(67759)
- 管理(64084)
- 教育(61539)
- 农(56334)
- 学报(50180)
- 科学(49665)
- 技术(44673)
- 融(41137)
- 金融(41137)
- 大学(41104)
- 农业(38472)
- 学学(38365)
- 业经(34008)
- 财经(32793)
- 经济研究(29337)
- 经(28326)
- 问题(25609)
- 职业(23639)
- 业(21771)
- 技术经济(21001)
- 贸(19971)
- 坛(19040)
- 论坛(19040)
- 现代(18903)
- 商业(18765)
- 财会(18319)
共检索到6232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唐小桃
我国中西部制造业正在兴起,各个企业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高职院校是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但现阶段技能人才自主选择去中西部就业的人数持续偏低,远远达不到中西部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而且在中西部企业工作的技能人才数量不多,业务水平相对于东部城市还是有所差距。文章对中西部技能人才现状和意义做出分析,并对如何培养和引进高技能人才提出了具体策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生
本文从分析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过程中,针对宁波地区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人才的知识与能力要求,探索了在高职制造类专业培养生产性服务人才的方法,并对培养高质量生产性服务人才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 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慧 韩忠培 陈瑶
校企合作是提升高职院校育人水平的"利器"。文章基于校企合作视角,因地制宜地从构建产学研机制、利益驱动机制、保障机制以及共享机制四方面入手,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指出了新的路径。
关键词:
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 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郝天聪
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与中、低级技能人才相比,高技能人才具有不同的内涵结构、成长规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设计中的主要失误在于,长期以来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压在职前阶段的高职院校身上,对于职后阶段企业继续教育与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而且存在教育体系与劳动体系严重分离的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视角出发,重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其核心框架为,清晰界定不同阶段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明确高技能人才不同培养主体的责任分工,着力提升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校企深度合作,构建高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 成长规律 制度设计 误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金炳雄
企业制学院是近年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的成果之一。以旅游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例,企业制学院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比较优势,主要是:理念优势,企业制学院的内涵创新;机制优势,互利共赢的组织机构与制度规范;课程优势,CDIO理念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资源优势,高效丰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文化优势,共享共融的企业制学院文化的确立。
关键词:
企业制学院 技能型人才 培养机制与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琳
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这要求有大批的高技能人才作为发展支撑。高等职业教育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开发方面具有基础与主导作用。高等职业院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是院校系统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径。国家从政策层面对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进行了大量改革,在当前形势下,迫切需要发挥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作用,改革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开发,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人才需求。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与开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晓玲 庄西真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经济的发展维持都离不开制造业。目前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积极调整对策来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为我国由制造大国跨入制造强国行列,提高产业竞争力,提升综合国力指明了方向。实施"中国制造2025",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支撑,职业教育作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如何快速有力的对接"中国制造2025",服务中国制造发展,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仍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重点。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罗国生 汪立极
在国家大力提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的背景下,深圳技师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双制"办学模式,通过政府出政策、企业出岗位、院校出学位,校企联合招工招生、送岗送学、双制培养,以校企共建校中厂、厂中校、实训中心、冠名班、技师工作站等形式,充分发挥院校育人机制和企业用人机制的耦合作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毕业生素质、企业满意度显著提升。
关键词:
校企双制 高技能人才 办学模式 技工院校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孟磊
本文分析了电力企业的特点,介绍了在电力企业中开展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情况,结合电力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与管理的实践和成效,进行了探讨与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为加快电力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电力企业 高技能人才 培养与管理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海运
高技能人才短缺是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严重瓶颈,上海重型机器厂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做法为企业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弛
研究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需要尊重企业的话语权。文章从企业的利益诉求出发,根据企业生产组织模式的嬗变,剖析了企业水平分工与垂直分工的趋化规律,指出了这一规律对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的诉求——水平和垂直分工的弱化需要职业能力超越岗位定向并应对职业流变,探知了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的发展取决于企业内外的职业迁移,进而设计了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路径:确定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主体是校企共同体;重视职业能力培养层级的纵向高移;明确职业能力培养的横向校企合作化路径,推进校企合作化形态的科研育人和文化育人的路向进程。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泰峰
高技能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之一,是实现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因此,各企业需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由于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均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各企业还需将信息化技术与高技能人才培养有机结合,才能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关键词:
信息化 企业 高技能人才 培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金石
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迫使企业必须不断创新创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因此,企业一方面要出资提供办学经费,支持高职院校在企业内部设立专业的教学机构和技能鉴定机构,出台在职员工继续教育的优惠制度,鼓励企业在职员工进行学历进修和专业技能培训,获取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另一方面企业与高职院校要共同出资设立奖学金,组建订单班,并将企业特有文化、国际运营理念、专业技能要求等融入其中,以培养出适合企业创新创业需要的国际化高技能专业人才。
关键词:
创新创业 高技能人才 教育国际化 对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轶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卷烟工业企业应积极响应中央精神,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激励机制,进一步鼓励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增强生产一线岗位的吸引力和归属感,从而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战略。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 人才培养 激励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海岳
在理论层面,对高技能人才的内涵界定不宜过泛;在操作层面,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划分与使用不必拘泥于已获得的职业资格等级。高职院校承载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历史使命,但高技能人才的特点及其成长规律决定了其只能培养合格的"半成品"。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中,企业的主体作用不可替代。企业高技能人才使用与培养二律背反现象表明,企业主体作用的发挥必须形成政府主导,院校、社会和培养对象与企业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培养 企业主体作用 机理 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