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94)
2023(3322)
2022(3069)
2021(3015)
2020(2794)
2019(6560)
2018(6932)
2017(15766)
2016(8360)
2015(9112)
2014(9157)
2013(9572)
2012(9089)
2011(8239)
2010(8382)
2009(8322)
2008(8557)
2007(7848)
2006(7275)
2005(6714)
作者
(22678)
(18949)
(18290)
(18120)
(11526)
(8785)
(8684)
(7187)
(6876)
(6788)
(6346)
(6195)
(5977)
(5856)
(5768)
(5672)
(5521)
(5474)
(5371)
(5272)
(4937)
(4590)
(4479)
(4342)
(4235)
(4184)
(4122)
(4056)
(3771)
(3628)
学科
(34285)
经济(34247)
管理(23530)
(23268)
(21657)
税收(20220)
(20050)
(17167)
企业(17167)
方法(16868)
数学(15514)
数学方法(15459)
(14116)
中国(12941)
(10343)
(9606)
(8203)
贸易(8198)
(8035)
(7611)
银行(7598)
(7271)
(6552)
财务(6541)
财务管理(6524)
农业(6315)
企业财务(6183)
财政(6083)
(5782)
(5777)
机构
大学(119952)
学院(118999)
(54454)
经济(53386)
管理(44307)
理学(37534)
研究(37455)
理学院(37162)
管理学(36676)
管理学院(36473)
(34603)
中国(32202)
财经(25713)
(24884)
(23161)
科学(19871)
(19288)
财经大学(18924)
(18362)
经济学(17875)
北京(16635)
研究所(16462)
经济学院(16357)
中心(16326)
(14654)
(14610)
(13630)
师范(13549)
业大(13168)
(12818)
基金
项目(64273)
科学(50307)
研究(49372)
基金(47392)
(39749)
国家(39409)
科学基金(33365)
社会(32635)
社会科(31013)
社会科学(31005)
基金项目(24751)
(22828)
教育(22288)
编号(21247)
资助(20694)
(19635)
自然(19368)
自然科(18904)
自然科学(18898)
成果(18874)
自然科学基金(18565)
(15498)
(14225)
教育部(13700)
重点(13672)
国家社会(13608)
项目编号(13604)
课题(13539)
人文(13373)
(13150)
期刊
(62622)
经济(62622)
研究(45472)
(25956)
中国(21412)
管理(16175)
(15627)
(15566)
(14514)
金融(14514)
学报(14507)
税务(13828)
科学(13011)
(12954)
财经(12799)
经济研究(11238)
大学(11200)
(10888)
学学(10546)
业经(9779)
教育(9291)
问题(9232)
技术(8665)
(8651)
农业(8330)
国际(8322)
理论(7426)
商业(6841)
实践(6622)
(6622)
共检索到1938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徐进  
个人所得税与劳动供给的关系表现为三个方面: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对劳动结构的影响。替代效应包括正激励替代效应和负激励替代效应。我国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数相对比较少,纳税所得覆盖纳税人的实际收入也有较大差距,使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收入效应和对劳动结构的影响很难在现实中体现出来。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怡  聂海峰  邢春冰  
利用2005年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改革提供的自然实验机会,我们使用微观样本数据估计了税制改革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我们发现税制改革对不同性别群体的劳动供给存在不同影响。税改使得就业女性的工作时间显著增加,平均每周增加了3.72小时,对男性的工作时间没有显著影响。在影响个人劳动时间的社会特征中,家庭其他收入、家庭人口对工作时间影响不显著,在企事业单位工作,具有党员身份、较高教育和工龄使个人工作时间更长,具有城镇户口相对工作时间较少。婚姻和学龄前子女对男性和女性工作时间具有不同的影响。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沈向民  吴健  
个人所得税作为税收体系中与纳税自然人关联最为紧密的税种之一,不可避免地会对纳税自然人的经济行为特别是劳动供给产生影响。个人所得税的劳动供给效应既是其能否有效发挥税收职能的基本前提,也是顺利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实证调查与分析,分析个人所得税要素变化对不同属性纳税人经济行为的影响,并给出了这种影响的原因和依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春超   冯大威   张志鑫  
本文分析2011和2018年两次个人所得税改革对中国劳动供给的影响,探讨了劳动者调整成本与收益对个体劳动行为决策的作用。研究发现:首先,2011年个税改革提高了个体劳动供给,其劳动激励效果在不同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群体间具有显著异质性,调整成本因群体不同也各有差异;其次,调整成本会削弱劳动者对改革的行为反应;最后,2018年个税改革的调整成本对劳动者的影响较2011年进一步扩大。本文建议政府在推行个人所得税改革时,需全面准确考虑劳动者的调整成本和收益,优化税收与就业政策,持续释放劳动力供给潜力。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春超   冯大威   张志鑫  
本文分析2011和2018年两次个人所得税改革对中国劳动供给的影响,探讨了劳动者调整成本与收益对个体劳动行为决策的作用。研究发现:首先,2011年个税改革提高了个体劳动供给,其劳动激励效果在不同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群体间具有显著异质性,调整成本因群体不同也各有差异;其次,调整成本会削弱劳动者对改革的行为反应;最后,2018年个税改革的调整成本对劳动者的影响较2011年进一步扩大。本文建议政府在推行个人所得税改革时,需全面准确考虑劳动者的调整成本和收益,优化税收与就业政策,持续释放劳动力供给潜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于洪  
在现代税制中,个人所得税的税负归宿问题是生产要素课税体系税负归宿研究中的重点。文章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通过Logit统计回归方法,从不同的社会学变量角度对我国劳动力供给弹性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对个人所得税税负的总体以及社会学归宿状况加以阐述,以期为相应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苏启林  
论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完善苏启林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个税种。它于1799年创立于英国,经过近二百年的发展,个人所得税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税种。本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对外经济交往和对外文化技术交流与合作...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沈向民  胡连强  
本文从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税收征收环境,以及个人所得税税基规模等方面分析了个人所得税筹集收入功能的有限性,提出应结合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文化背景、个人所得税自身特点,加强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功能的主张。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魏福成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人力资本积累的世代交叠模型来分析个人所得税对劳动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分析得出了个人所得税中的费用扣除额和平均税率不仅直接影响税后收入,也会通过影响人力资本投资而间接影响税后收入,从而影响劳动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合理的费用扣除额水平和平均税率应随着人力资本积累效率、父母的利他主义倾向、经济发展水平和现有的收入分布状况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蓉  林志建  
根据有关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近5年以来劳动所得在个人总收入中占比约为56%,而劳动所得纳税额占个人所得税纳税总额65%左右,由此可见,个人所得税对劳动收入的影响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CFPS2016数据,通过基尼系数分解衡量各分项劳动收入的基尼弹性系数变化,评估个人所得税制度下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和稿酬三类劳动所得对劳动收入税负和劳动收入分配效应的影响,并按照个人特征分析影响劳动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因素,揭示影响劳动收入分配效应的具体原因,为未来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改革提供政策依据。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张德勇  刘家志  
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年的数据,借助广义熵指数和基尼系数,通过对新个人所得税提高免征额与增加专项附加扣除前后各指标的测算,分析了在2018年实施的个人所得税改革中提高免征额与增加专项附加扣除对劳动收入再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1)提高免征额与增加专项附加扣除仅有利于高收入层群体劳动收入的再分配,且拉大了高收入层群体与中低收入层群体间劳动收入的差距;(2)提高免征额会使全国人均劳动收入增加6.5%,增加专项附加扣除会使全国人均劳动收入增加0.5%。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胡芳  
2006年以来,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免征额提高了4次。每次提高免征额都大幅降低了纳税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比例(即纳税面),使我国个人所得税更加边缘化,不利于提高收入的分配效应。负所得税是由政府制定最低收入保障标准和负税率,对于实际收入低于最低标准的按负税率予以补助,补助额随着实际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美国劳动所得税收抵免(Earned Income Tax Credit,简称EITC)是负所得税理论的成功实践。为缩小贫富差距,我国应当借鉴美国EITC的经验,在对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1)中引入负所得税,优化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冯楠  韩树煜  陈治国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个人所得税改革会提高中老年劳动者的劳动参与率,但对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影响较弱。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减税效应存在地区差异,在是否参与劳动方面,西部地区中老年劳动供给意愿要显著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在劳动供给时间方面,东部地区要显著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因此,政府应通过个人所得税改革合理开发劳动力资源,利用税收政策扶持中老年群体就业,同时要推动完善区域差别化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发挥个税调节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尹音频  杨晓妹  
我国个人所得税前后经历了六次改革,而历次改革对劳动供给影响如何?或者说劳动供给对个人所得税的反应程度(敏感度)如何?都需要运用有效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模型进行检验。我们应用微观模拟方法,对我国2008年和2011年两次个人所得税改革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男性的劳动供给缺乏弹性,因而这两次的个人所得税调整主要对女性劳动供给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效应,而且2011年的税改对女性劳动供给的影响程度更大。就劳动供给结构而言,不同所有制企业女职工劳动供给的税收敏感度呈差异性,不同收入阶层女性劳动供给的税收敏感度也呈差异性,税改对中低收入阶层女性劳动供给的激励作用最大。因此,建议政府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