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33)
2023(10823)
2022(8535)
2021(8166)
2020(6331)
2019(14316)
2018(14169)
2017(26283)
2016(14192)
2015(16466)
2014(16385)
2013(15795)
2012(14225)
2011(12972)
2010(13035)
2009(12120)
2008(12232)
2007(10974)
2006(9914)
2005(9347)
作者
(39460)
(33049)
(32859)
(31640)
(21178)
(15625)
(14834)
(12788)
(12603)
(11713)
(11519)
(11150)
(10841)
(10702)
(10509)
(10235)
(9778)
(9659)
(9560)
(9208)
(8527)
(8008)
(7935)
(7544)
(7519)
(7324)
(7285)
(7222)
(6546)
(6506)
学科
(61349)
经济(61285)
管理(36908)
(35632)
(27268)
企业(27268)
中国(23422)
方法(20918)
(19874)
数学(17435)
数学方法(17259)
业经(15992)
(14129)
贸易(14116)
(13806)
(13243)
农业(12990)
地方(12876)
(12609)
(11826)
(10920)
银行(10912)
理论(10827)
(10618)
(10538)
(10106)
金融(10103)
(9613)
教育(9321)
环境(8795)
机构
学院(205384)
大学(205255)
(89030)
经济(87385)
研究(75532)
管理(71058)
理学(59284)
中国(59167)
理学院(58584)
管理学(57690)
管理学院(57310)
(44440)
科学(43089)
(40813)
(37737)
研究所(34086)
中心(32756)
财经(32075)
(31400)
(30409)
(30109)
师范(29881)
(29295)
经济学(29240)
北京(28783)
(27049)
经济学院(26180)
(25765)
业大(25329)
师范大学(24127)
基金
项目(128799)
科学(101689)
研究(100596)
基金(92343)
(80238)
国家(79548)
科学基金(67066)
社会(65320)
社会科(61786)
社会科学(61768)
(48427)
基金项目(47067)
教育(46689)
(41667)
编号(41031)
自然(38572)
自然科(37706)
自然科学(37696)
自然科学基金(37031)
资助(36871)
成果(35147)
课题(30137)
重点(30063)
(29811)
(29382)
国家社会(28147)
(27213)
中国(26904)
(26079)
教育部(25604)
期刊
(106458)
经济(106458)
研究(69352)
中国(46875)
(32068)
教育(31370)
学报(30736)
(30496)
科学(29133)
管理(28899)
大学(24299)
学学(22297)
(21180)
金融(21180)
农业(20910)
技术(19344)
财经(17896)
经济研究(17863)
业经(16610)
(15800)
问题(14468)
(13793)
世界(12285)
国际(12197)
(11957)
图书(11245)
(10223)
论坛(10223)
(10168)
技术经济(9722)
共检索到3276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郭跃文  
党的二十大系统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广东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和“优等生”。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广东抓住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高水平谋划、多路径推进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作出示范。探讨和梳理其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的使命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全胜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发展生态经济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生态经济发展道路的三重逻辑。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生态经济发展道路继承了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促进了生态价值观的现代转换;中国不断研发环保技术,建立了较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环保资金的管理,保障了生态经济发展;中国不断发展低碳经济,推动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推动绿色消费和供应链,推动了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应该宣传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加强科技与制度对生态经济的支撑,促进生态产业的快速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光选   戴子薇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一种重要指导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一脉相承,生动地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之问、“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的世界之问、“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人民之问以及“何以区别西方生态文明观”的中国之问。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及关系梳理,得出这一思想蕴含的三重逻辑在于文明历史观与科学自然观全面性整合的底层逻辑、绿色发展观与中国治理观聚焦性整合的行动逻辑、民生普惠观与合作共赢观持续性整合的使命逻辑。在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人类社会主体不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自主性提供了理论遵循,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具体的使命方向和实践路径,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光选   戴子薇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一种重要指导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一脉相承,生动地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之问、“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的世界之问、“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人民之问以及“何以区别西方生态文明观”的中国之问。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及关系梳理,得出这一思想蕴含的三重逻辑在于文明历史观与科学自然观全面性整合的底层逻辑、绿色发展观与中国治理观聚焦性整合的行动逻辑、民生普惠观与合作共赢观持续性整合的使命逻辑。在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人类社会主体不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自主性提供了理论遵循,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具体的使命方向和实践路径,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葛绍丰  
公安审计作为公安机关经济决策科学化、内部管理规范化、风险防范常态化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是公安机关的“免疫系统”,是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环节。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公安审计监督,对于强化经济运行制约,规范执法管理活动,促进清廉公安建设,实现有效警务治理,显得十分必要且迫切。本文结合浙江实际,从警务内部治理出发,围绕公安审计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等三重逻辑,分析公安审计服务警务治理现代化的构成要件和现实困境,探索以高质量的公安审计治理能力服务警务治理的主要功能及其路径,以期为公安审计“善治”促进警务“良治”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论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黄群慧   李芳芳  
不同时期的现代化和工业化都有着不同的内涵,中国的实践不断丰富并促进着现代化和工业化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和核心内涵,抓住了工业化就把握了现代化的关键。我国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不断使西方传统工业化理论面临挑战,也为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深化提供了实践基础。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方向及其理论创新的重要抓手。本文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协同演进,论证了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理论逻辑和现实路径。论证结果表明,新型工业化理念已渗透并支撑着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图景实现的各项先决条件,新型工业化的理论内涵也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相辅相成,并在新时代新征程继续发挥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前行的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昕  
发展关乎一个社会的存续与兴衰,决定人类现代化何以可能。党的二十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从生成逻辑来看,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研判、是一百多年来探索现代化发展道路而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在把握重大机遇与现实挑战中实现发展水平新跃升的时代要求。从实践路径来看,高质量发展应在发展理念、产业体系、经济制度、开放水平等方面对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从价值意蕴来看,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厚植了经济社会的物质技术根基,而且提升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创造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提供了丰富资源,从而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的全面超越。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国钧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指引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面对数字技术不断升级的趋势,税务部门要胸怀“国之大者”,坚持“人民至上”,牢牢把握税收工作政治性、人民性和时代性的要求,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聚焦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探索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税费服务模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宾   章荣君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向前推进的实践起点,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牵引。以改革开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源于对马克思主义改革观的理论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的传承与赓续以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现实要求。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人民至上、强化制度保障和持续推进理论创新等改革开放的经验优势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来源。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聚焦时代发展主题、坚持人民至上、把准改革主攻方向和坚持正确的改革方法论,为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和制度保障。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于昊辰   吕晓   杨俊   卞正富  
研究目的: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国土空间治理的新要求及理论逻辑,为助推中国式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提供路径支撑。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归纳演绎法和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1)依据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国土空间治理有必要在人地协调、公平均衡、特色鲜明、绿色高效、稳定安全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价值和作用。(2)归纳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国土空间治理之间所存在的系统协调、协同共生、演绎交互、调适匹配、包容共区5大理论逻辑。(3)由于区域间和城乡间差距(宏观)、产业间和地类间竞争(中观)、部门间和主体间博弈(微观),国土空间治理落实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仍有较大差距。(4)从规划引导、用途管制和实践行动出发,提出区域协调与城乡融合、调适匹配与差别管控、精细治理与共治共享的中国式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路径。研究结论:国土空间治理将始终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和整体逻辑去反思治理路径,可为拓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土空间治理内涵外延和理论实践提供有效参考。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周文   叶蕾  
中国式现代化为数字经济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数字经济也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性力量。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揭示数字经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数据要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独特优势,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有机融合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数字政府建设能够更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平台经济竞争的垄断性、数实融合的结构性失衡、数字鸿沟引起财富分配的极化效应等仍是阻碍当前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问题。在数字经济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首先需要突破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难题,其次重点加强平台经济反垄断治理,着力化解数字财富分配的极化效应,构建开放共赢的国际数字经济合作格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孟朝  
本文从内在逻辑及实现路径两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问题。首先,分析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包括以人为本、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强化农业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以及推动农业绿色发展。随后,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如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业产业链不完善、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最后,提出了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汤尚   彭晨曦  
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图书馆领域的具体表达,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工程,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是基于中国图书馆发展实际的现代化,具有规模性、普惠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开放性、全面性特征。推进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需加强党的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提升图书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求索  [作者] 代红凯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一个重大的时代命题和理论课题,需要在理论、历史、实践的三重视野中深刻把握它的本质规定,展现出它内在的丰富图景,厘清它发展完善的现实依据。在理论逻辑层面,其以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国家本质理论为根本支撑。在历史逻辑层面,其以厚重的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历史经验为重要遵循。在实践逻辑层面,其以鲜明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为基本依据。清晰、准确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三重逻辑,提升其理论自觉、历史自觉和实践自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旭  
当前,我国已经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正在成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中国方案,体现着中国智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具体实践,是在与社会主义发展基本理论逻辑的相互促进中形成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首先是对人类发展规律的崭新实践,是对既有现代化道路的超越,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其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执着坚守,现代化是为了人民的现代化,是依靠人民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享的现代化;再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对唯物史观的深刻贯彻,运用唯物史观开辟的中国发展新道路,既是对唯物史观的全新证明,对唯物辩证法的全新运用;最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具体表现为在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整个历史过程中,是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独立自主的现代化。因此,在理论上说清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逻辑,是我们科学认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增强四个自信的根本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