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39)
- 2023(10485)
- 2022(8462)
- 2021(8017)
- 2020(6350)
- 2019(14276)
- 2018(14228)
- 2017(26872)
- 2016(14697)
- 2015(16834)
- 2014(16785)
- 2013(16539)
- 2012(15288)
- 2011(14135)
- 2010(14367)
- 2009(13474)
- 2008(13628)
- 2007(12589)
- 2006(11513)
- 2005(10611)
- 学科
- 济(71531)
- 经济(71363)
- 农(49523)
- 业(45848)
- 管理(34716)
- 农业(32939)
- 企(25798)
- 企业(25798)
- 方法(24670)
- 中国(24209)
- 业经(23922)
- 数学(19196)
- 数学方法(19100)
- 制(15232)
- 发(14338)
- 贸(13657)
- 贸易(13645)
- 地方(13511)
- 易(13393)
- 财(13273)
- 学(13078)
- 农业经济(12496)
- 发展(12298)
- 展(12268)
- 体(11629)
- 策(11284)
- 银(11191)
- 理论(11186)
- 银行(11177)
- 行(10834)
- 机构
- 学院(220088)
- 大学(219058)
- 济(101103)
- 经济(99439)
- 研究(80617)
- 管理(80442)
- 理学(68457)
- 理学院(67735)
- 管理学(66810)
- 管理学院(66416)
- 中国(64856)
- 农(52968)
- 京(46612)
- 科学(45540)
- 财(44082)
- 所(40551)
- 农业(39909)
- 研究所(36483)
- 中心(36333)
- 财经(34677)
- 业大(34556)
- 江(33701)
- 经济学(31901)
- 经(31723)
- 范(31259)
- 师范(31060)
- 北京(29564)
- 经济学院(28684)
- 院(27059)
- 州(26207)
- 基金
- 项目(138390)
- 科学(110846)
- 研究(107384)
- 基金(102694)
- 家(88673)
- 国家(87793)
- 科学基金(74811)
- 社会(73803)
- 社会科(68702)
- 社会科学(68682)
- 基金项目(53674)
- 省(51804)
- 教育(47654)
- 编号(43882)
- 划(43260)
- 自然(43119)
- 自然科(42126)
- 自然科学(42117)
- 自然科学基金(41415)
- 资助(40234)
- 成果(36631)
- 部(32954)
- 发(31790)
- 国家社会(31657)
- 农(31160)
- 重点(31009)
- 课题(29925)
- 中国(28679)
- 教育部(28311)
- 性(28113)
- 期刊
- 济(125217)
- 经济(125217)
- 研究(71781)
- 农(59508)
- 中国(50656)
- 农业(40406)
- 学报(34805)
- 科学(33758)
- 财(32789)
- 大学(28206)
- 管理(27479)
- 学学(26428)
- 教育(25199)
- 业经(24808)
- 融(24669)
- 金融(24669)
- 财经(19178)
- 业(18944)
- 问题(18340)
- 经济研究(17911)
- 技术(17588)
- 经(16736)
- 世界(16040)
- 农业经济(15020)
- 农村(14915)
- 村(14915)
- 版(13492)
- 贸(13444)
- 经济问题(12453)
- 社会(12170)
共检索到3499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鹏
目前 ,农民因受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特别是政策制度、上级的过度汲取以及恶势力 侵害等结构性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处于极为不利的弱势处境。其根本症结在于 :因公民社 会的发育迟缓而难以出现有组织的、体现自身利益的具有社会团体性质的规范的社会组 织 ,由此严重制约了农村现代化并极大地影响了整个社会结构的变革 ,使社会与国家之间 的良性互动难以实现。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促使中国农村走出困境的具有现代化特征 的社会组织所应发挥的积极作用和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尧
农村现代化主要由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三个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部分组成。本文围绕中国农村现代化中的农村城市化问题,从经济全球化(WTO)中的农业现代化、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与中国城市化的模式选择、中国农村城市化与“三农”问题和改革农村教育发展农村高等教育促进农村城市化进程五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农村现代化中的农村城市化问题。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崚
本文就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概念、标志及特点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障碍因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海华 王德成
社会转型是利益结构调整、重构和稀缺资源的再配置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机制及组织形式发生着变革。当前,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是释放农村资源的潜力,进行科技和制度创新,寻求劳动力转移与土地资源效益、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平衡,以及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平衡,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实现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农村现代化 农村社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申茂向
本文介绍了农村工业化发展的内涵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战略方针与目标;分析了中国区域农村工业化的评价指标及模式,提出了中国农村工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农村工业化 中国历程 有效途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小银
在构建农村治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核密度估算函数和空间Markov链方法揭示中国农村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动态演变规律及地区差异。研究发现,中国农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且东部地区农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农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区域差异重点来自区域间差异,且区域间差异呈逐步扩大态势;中国农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俱乐部收敛特征,即相邻高水平地区会促进农村治理现代化中、低水平地区快速发展。据此,提出完善网格化基础管理机制、打造多功能现代农村治理新业态、建立协同联动的分级治理系统等举措,为中国农村治理现代化发展提供专业理论参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肖正德
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农村教育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担负文化使命、形成文化品格。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文化自觉,是一场以中国乡土文化为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城市现代文明、借鉴其他先进文化,以求自身文化长进的、漫长而艰巨的文化辨识过程。此过程历经五个基本环节:基于文化觉醒,唤起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文化自信;基于文化反省,判定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文化价值;基于文化传承,认同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文化基因;基于文化融合,达成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文化会通;基于文化创新,推进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文化变革。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文化自觉的实现,须正确选择适合的文化路径。即经由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乡土文化的认同与挖掘、城市文化的吸纳与互融、多元文化的理解与互鉴,以开放包容的胸怀、辩证取舍的态度、国际本土化的能力、本土国际化的勇气,自主创新、自信自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小银
在构建农村治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核密度估算函数和空间Markov链方法揭示中国农村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动态演变规律及地区差异。研究发现,中国农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且东部地区农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农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区域差异重点来自区域间差异,且区域间差异呈逐步扩大态势;中国农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俱乐部收敛特征,即相邻高水平地区会促进农村治理现代化中、低水平地区快速发展。据此,提出完善网格化基础管理机制、打造多功能现代农村治理新业态、建立协同联动的分级治理系统等举措,为中国农村治理现代化发展提供专业理论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明华 王淑贤
以城乡居民社会地位和城乡社会经济环境的悬殊差距为突出标志的城乡二元结构 ,是中国农村经济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 ,也是中国农村现代化的最大障碍。因此 ,必须逐步实施系统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协调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格局 ,推进中国农村现代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亨孝
加拿大农村现代化之路与中国农村发展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加拿大做为世界农业最发达的国家,其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对中国农村的发展有些值得借鉴的地方,主要有六点。
关键词:
农村现代化 新农村建设 农村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齐秀琳 王鑫
本文为新中国成立伊始至20世纪60年代初的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组织变迁提供一个政治经济学诠释,并探讨该段历史进程对当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在本文框架下,合作化运动与人民公社的建立与调整被视为主导信念与现实之间不断互动、有其内在逻辑的制度变迁过程。传统的劳动互助思想、社会主义信念体系和苏联的榜样作用、源自战争年代的牺牲精神共同构成了推行农业集体化的信念来源。该信念不仅主导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不断升级与人民公社制度的发轫和调整,而且在现实的反作用下持续演进。以史为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须充分考虑相关信念分布与主导信念的实现机制、稳中求进、充分重视利益分配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雪英
中国农村产业链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现实进路,是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文章采用2008—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综合指数模型测度了中国农村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及演变趋势,并进一步使用静态面板模型、动态面板模型检验了中国农村产业链现代化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农村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中国农村产业链现代化的前期积累会促成示范效应,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土地流转程度、农村数字化程度均有助于提升中国农村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国光
从本质上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公共关系属政府公共关系范畴,它除具有一般政府公共关系的基本属性外,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公众的特殊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公共关系与其他公共关系相比,公众范围是相当广泛的,主要是广大的投保对象比较广泛,包括农村应投保的务...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志泽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建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整体治理能力的要求,涵盖社会管理与建设层面的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社会组织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应当包括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社会组织管理优化是社会治理最本质的内容之一。着眼于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走向,通过对我国社会组织管理的系统审视和反思,把脉我国社会组织管理实践,围绕许可登记机制、监督管理机制、法律保障机制、文化保障机制和制度吸纳机制五个层面探讨社会治理层面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社会组织管理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框架内才能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国家治理 现代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莹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组织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我国已建立了基本的国家治理体系并不断提升治理能力,但在治理领域仍存在政府管理方式需转型、民主参与渠道需拓宽、公共服务领域需发展、社会稳定存风险等问题,建议从厘清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创新社会组织参与体制机制等方面着手,促进社会组织平稳、有序、健康发展。
关键词:
国家治理现代化 社会组织 政府职能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