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79)
- 2023(9337)
- 2022(7705)
- 2021(6906)
- 2020(5747)
- 2019(12572)
- 2018(12000)
- 2017(22606)
- 2016(12386)
- 2015(13458)
- 2014(13161)
- 2013(13100)
- 2012(12558)
- 2011(11513)
- 2010(11848)
- 2009(11032)
- 2008(11003)
- 2007(9950)
- 2006(9109)
- 2005(8314)
- 学科
- 济(73624)
- 经济(73566)
- 管理(37947)
- 业(33075)
- 企(26885)
- 企业(26885)
- 方法(24293)
- 数学(21121)
- 数学方法(20973)
- 地方(17191)
- 中国(15726)
- 财(15150)
- 学(14851)
- 农(13631)
- 业经(13354)
- 地方经济(12370)
- 制(11327)
- 贸(10683)
- 贸易(10678)
- 易(10312)
- 环境(10201)
- 融(9796)
- 金融(9795)
- 农业(9663)
- 银(9366)
- 银行(9335)
- 务(9138)
- 财务(9120)
- 财务管理(9101)
- 行(8850)
- 机构
- 大学(192439)
- 学院(189825)
- 济(89708)
- 经济(88125)
- 研究(70443)
- 管理(67604)
- 理学(57672)
- 理学院(56957)
- 管理学(56092)
- 管理学院(55744)
- 中国(52831)
- 科学(41782)
- 财(40150)
- 京(39967)
- 所(36362)
- 农(34678)
- 研究所(32837)
- 财经(31908)
- 中心(30487)
- 经济学(29572)
- 经(29002)
- 江(28936)
- 业大(28846)
- 农业(27244)
- 经济学院(26388)
- 北京(25181)
- 院(24800)
- 范(24497)
- 师范(24185)
- 财经大学(23521)
- 基金
- 项目(120918)
- 科学(94927)
- 基金(89937)
- 研究(83194)
- 家(80453)
- 国家(79785)
- 科学基金(67244)
- 社会(57429)
- 社会科(54594)
- 社会科学(54574)
- 基金项目(47232)
- 省(45716)
- 自然(43052)
- 自然科(42024)
- 自然科学(42008)
- 自然科学基金(41295)
- 划(39386)
- 教育(37002)
- 资助(36254)
- 编号(30153)
- 重点(27582)
- 发(26817)
- 部(26789)
- 国家社会(24908)
- 创(24589)
- 成果(24095)
- 创新(23122)
- 教育部(23001)
- 科研(22953)
- 计划(22485)
共检索到2951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晓山
199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倡议发起“重债穷国计划”,这一计划的目的在于减轻受援国的外债负担。从宏观经济理论角度分析,虽然该计划能减少受援国的债务负担和政府支出,增加这些国家的消费、投资和产出,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使受援国经济走出恶性循环,但是,实际经济中的很多因素都将影响该计划的实施。因此,该计划的实际作用是值得怀疑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苑琳 孟繁芸
从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经济的增长和衰退存在着周期性的循环,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中,这种周期性的波动更加的明显。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耿虹
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国债将成为财政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1994年我国国债的发行量有较大突破,达1000亿元。文章就国债的发行对我国经济及金融产生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认为,今年国债的巨额发行,对经济与金融和将产生重大影响。但在现阶段,这些影响作用要得以产生还需要在国债的发行和流通市场的建设上按照国际惯例进行,解决已存在的问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耿虹
论巨额国债发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耿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国债将成为财政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今年我国国债的发行量有较大突破。这1000亿元的国债将对经济、金融产生什么影响,国债的发行、交易又将如何进一步完善,是当前迫切需要认识和解决的问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家宏观经济平衡调控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调控机制的发挥和调控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一个能够达到内部高度协调一致的宏观经济平衡调控体系。作为宏观平衡调控体系的组成部分的宏观经济计划与作为宏观平衡调控手段之一的计划手段,既不同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指令性计划,实行宏观与微观大一统、政府部门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计划管理;又不能削弱乃至否定宏观经济计划的作用。而应同财政、金融等手段一起,主要通过综合运用经济政策、经济杠杆来实现间接平衡调控。这里的关键是要更新计划观念,转换计划职能,改进计划方法,使计划的内容和形式适应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朱玲
经济增长,在最近10多年来一直是中国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而社会发展在讨论中则常常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产生这种倾向的原因也许在于,认为若无经济增长,就不具备支撑社会发展的实力。这种认识并非谬误,问题是它只道出了事物的一个方面。社会发展应该是经济增长的目的,在决策中忽视这一点就可能导致“有增长而无发展的弊病”。国内外的历史经验都已经证明,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导致社会发展。缓解贫困和提高全体国民的生活质量,还有赖于政府运用收入再分配和公共投资手段进行干预。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学者依据二次大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历,把社会发展战略区分为“增长传递式”(Growth—mediated)和“公共支持式”(S...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郑力 林茂
中国政府从1981年开始恢复发行国债,最终目标是希望切断政府财政赤字和货币发行之间的关系,从而减少投资膨胀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 一、双重体制下的国债发行与宏观经济关系 1981年至1996年,正是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期,本文称之为双重体制时期。在双重体制下,国债的发行与运用表现出有别于西方经济的特点,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中国是一个现实总供给小于潜在总供给的国家,由于总需求和现实总供给之间存在缺口,总需求的变化往往引起现实总供给的变化。在计划体制的软约未制下,中国经济有内在需求膨胀的趋势。当需求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蔡金宗
最近标准普尔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A下调至AA+,并将美国一些政府相关实体的信用评级下调一档。美债降级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恶化形成共振,产生强烈冲击波,使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了新的不确定因素,我外部经济环境因此而恶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帅昭文 沈根祥 张碧馨
文章用隐因子模型和无套利简约宏观金融模型分别对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进行拟合和预测,发现将宏观因子加入利率期限模型后,国债收益率曲线的长端拟合和预测效果均有提升。经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后发现,CPI增长率主要通过影响短期收益率来影响收益率曲线,而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主要通过影响长期收益率来影响收益率曲线。此外,简约宏观金融模型可以形成对宏观经济的预测,尤其是对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预测较为准确。
关键词:
简约宏观金融模型 国债收益率 宏观因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帅昭文 沈根祥 张碧馨
文章用隐因子模型和无套利简约宏观金融模型分别对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进行拟合和预测,发现将宏观因子加入利率期限模型后,国债收益率曲线的长端拟合和预测效果均有提升。经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后发现,CPI增长率主要通过影响短期收益率来影响收益率曲线,而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主要通过影响长期收益率来影响收益率曲线。此外,简约宏观金融模型可以形成对宏观经济的预测,尤其是对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预测较为准确。
关键词:
简约宏观金融模型 国债收益率 宏观因子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小平
利率市场化和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投资者面临着更多的投资风险。本文选取四大类七个经济指标来量化研究宏观经济变量对国债指数的动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通货膨胀因素对债券价格产生的影响在长短期不同;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会在较长时间内对国债指数有反向影响;汇率在长期会对国债指数有反向影响;而经济增长则会带动国债指数的上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杜永潇 田新民
本文将外债变量引入生产函数模型,以中国1985—2012年经济变量数据为样本,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框架下研究了中国外债与国民经济总产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国民经济总产出与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外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外债融资可以有效促进短期经济增长,但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外债的还本付息不利于短期经济增长,但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李辉 朱洪泽
企业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税收负担的轻重直接关系到实得利益的多寡,税收筹划必然成为企业理财工作的重点,但同时避税行为也会相伴而生。这两种极易混淆的活动对宏观经济产生截然相反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