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33)
2023(3837)
2022(3392)
2021(3249)
2020(2799)
2019(6271)
2018(6391)
2017(11743)
2016(6776)
2015(7860)
2014(8092)
2013(7966)
2012(7864)
2011(6878)
2010(7321)
2009(7061)
2008(7707)
2007(7439)
2006(6694)
2005(6447)
作者
(21442)
(17813)
(17745)
(17094)
(11175)
(8731)
(8069)
(6903)
(6739)
(6714)
(6128)
(6119)
(5784)
(5653)
(5632)
(5511)
(5437)
(5398)
(5261)
(5213)
(4688)
(4453)
(4446)
(4308)
(4025)
(3987)
(3981)
(3958)
(3796)
(3613)
学科
(26202)
经济(26165)
管理(22441)
(18707)
(15771)
企业(15771)
(8541)
中国(8481)
(8287)
方法(7987)
(7768)
地方(6604)
(6368)
业经(6329)
数学(6100)
数学方法(5834)
(5793)
(5768)
银行(5750)
(5590)
贸易(5584)
(5417)
(5410)
农业(5338)
理论(5267)
(5200)
金融(5200)
(4951)
财务(4922)
财务管理(4897)
机构
大学(100053)
学院(99770)
研究(35869)
(35833)
经济(34692)
管理(33543)
中国(30268)
理学(26577)
理学院(26241)
管理学(25524)
管理学院(25352)
(22737)
科学(22611)
(20375)
(20088)
(18647)
(18551)
研究所(17273)
中心(17044)
北京(15267)
(14990)
(14733)
财经(14541)
农业(14395)
业大(14328)
(14265)
师范(14132)
(12858)
(12719)
技术(12021)
基金
项目(54630)
科学(41040)
研究(40558)
基金(36887)
(32459)
国家(32157)
科学基金(26161)
社会(23607)
社会科(22150)
社会科学(22141)
(21980)
教育(18768)
(18725)
基金项目(18566)
编号(17163)
自然(16617)
资助(16260)
成果(16227)
自然科(16206)
自然科学(16197)
自然科学基金(15862)
课题(13082)
重点(12648)
(11917)
(11470)
(10810)
(10738)
(10638)
项目编号(10434)
科研(10126)
期刊
(52350)
经济(52350)
研究(34231)
中国(27300)
(19061)
(18174)
学报(17836)
教育(15792)
管理(14713)
科学(14699)
大学(13313)
(12982)
金融(12982)
农业(12464)
学学(12247)
技术(9771)
业经(8137)
财经(7946)
(6917)
问题(6906)
(6610)
图书(6579)
经济研究(6475)
(6173)
国际(6153)
(6065)
会计(6031)
(5706)
理论(5255)
技术经济(5182)
共检索到1795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张泽平  
本文结合国内实践,对目前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中广泛采用的ISDA协议所规定的交叉违约、特定交易以及提前终止时的付款等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提出要审慎规定交叉违约的条件,灵活规定特定交易的范围,从而更好地维护交易主体的切身利益。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素丽  
问题一:比较“商业三者险”与“交强险”的不同,明确指出仅承保“商业险”的保险公司在过渡时期无须承担“交强险”的赔付责任,仍按照保险当事人在“商业险”中约定理赔保险事故而导致的第三者所遭受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问题二:确认分别向两家保险公司投保“商业险”和“交强险”的行为不属于重复保险,承保“交强险”和“商业险”的保险公司可各自按照理赔程序进行。问题三:对被保险人在交通事故中的责任与保险赔偿责任的确定问题进行研究。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何家宝  
《海牙规则》名为关于提单的规则,实际调整的是必须使用提单的运输合同,该规则下的提单是指不完全或有特定记载要求的书面运输合同。运输合同实际上不可能不需要一定的书面形式。《海牙规则》并不在意运输合同与提单的区别。本文从运输业的角度论述了作为运输单证的提单与运输合同的一致性,又从贸易的角度对提单作为贸易单证的可设质性、UCP混同提单与海运单、提单为贸易服务而对承运人来说却是一种负担、提单的两种运转方式、FOB下卖方直接取得提单的必然性等问题提出看法,也论及了提单持有人为什么不能向他的转让人追索、对承运人的诉权并不是根据提单而是根据非他订约的运输合同等问题,并探讨了提单作为贸易单证与运输合同的若干区别...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伯侨  涂琳芳  
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战略不是朝夕之事,需要长期稳定的法律制度来发挥其内在的作用。《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在细化、深化粤港合作之各项具体事务的同时,出现了以下三个法律问题:广东省政府是否具有订立区域性协议之权限、协议涉嫌违反《反垄断法》以及协议对争端解决的法律机制未有明确的规定等。本文拟从法理论证、立法考量、宪法审查以及司法程序等角度对以上法律问题进行思考,以期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法律制度更加完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霞  
一、特许经营的涵义及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国际特许经营协会将特许经营定义为:特许经营是特许权人和受许人之间的契约关系,在这种关系下,特许权人向受许人提供经营中所需的诸如经营诀窍、技术诀窍和职员培训等,并且有义务对此给予相应的关注;受许人的经营是在特许权人所...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魏应国  
中央对手方结算制度能简化结算流程,提高市场流动性和结算效率,有效地降低市场结算风险。但是,这种制度安排也要求中央对手方制定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以有效管理系统内部的结算风险。结合有关国际组织建议和成熟市场的成功经验,本文从法律角度对中央对手方结算制度的合约更替、净额结算、违约处理程序、担保物处置和业务规则对结算参与人的强制性等问题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沈守愚  
浅议土地用途管制的有关法律问题沈守愚土地使用管制是近代世界各国为保护耕地、环境和公共财富、公共利益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我国人多地少,耕地不足,近10年来,虽加强管理,但因经济建设迅猛发展,总量仍不断减少,质量亦下降,保护耕地成为保护人民生命线的...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吴学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梁龙情  廖溢琦  金星伶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毕业生逐渐增多,就业协议广泛应用于毕业大学生就业实践中,同时也显现出诸多问题。文章通过剖析就业三方协议的性质、毕业生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的不同,指出了大学生在签署三方协议时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善相关法律问题的对策,切实推进就业协议制度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贝卫东  吴群  
该文披露了我国上市公司场外收购的众多案例,提出了由于法律上的空缺,造成证券市场无法可依的状况,对此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对保证企业并购顺利进行,如何完善场外协议立法,文中作了明确、具体的论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群  张利萍  
就业协议书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毕业生就业起到了保障和促进作用。但由于其法律属性不明的特点,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法治化建设中显现出一些亟待厘清的问题。文章从法律视角对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进行审视,对就业协议书现存法律问题进行探究和厘清,希望能够帮助毕业生就业和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蔡奕  
倒签提单是航运贸易中常见的一种海事欺诈行为,近几年,我国国际经贸实践中倒签提单的案件频频发生,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海运经济秩序。而关于倒签提单的性质和法律后果,法律未作明文规定,学术界也尚无定论。为此,本文从分析倒签提单当事人的关系着手,探求倒签提单的法律性质,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推演出倒签提单的法律后果。最后,从实务角度出发,提出了倒签提单的若干防范策略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厉宁  
专利合同的种类及其特征 1.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是指以转让方将其特定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移交受让方;受让方支付约定价款,所订立的合同(专利申请权在专利申请前和申请后,均可以转让)。 2.处于已提出申请、正在审批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周春梅  
BOT是本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适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型国际经济合作形式。BOT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复杂的合同安排,其中最为重要的是BOT特许协议,它的法律性质迄今尚存在争议,本文认为它是”公法”性质的国内法契约。我国自1993年开始规范化引进BOT方式,目前对BOT的利用尚处于试点阶段,立法很不完备。本文认为应从调整现行涉及BOT方式的立法以及制定专门针对BOT方式的单行立法这两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为推广BOT方式在我国的运用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