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13)
2023(4820)
2022(3933)
2021(3754)
2020(3150)
2019(7270)
2018(7291)
2017(13408)
2016(6841)
2015(7431)
2014(7358)
2013(6909)
2012(6276)
2011(5442)
2010(5991)
2009(6053)
2008(5336)
2007(4703)
2006(4483)
2005(4278)
作者
(16982)
(13842)
(13591)
(13401)
(8738)
(6494)
(6475)
(5485)
(5080)
(4935)
(4686)
(4677)
(4535)
(4435)
(4359)
(4324)
(4072)
(4049)
(3882)
(3690)
(3542)
(3394)
(3247)
(3223)
(3210)
(3151)
(3098)
(3013)
(2815)
(2796)
学科
(26272)
金融(26272)
(23979)
银行(23979)
(23346)
(22070)
经济(22031)
(20072)
管理(19824)
(18469)
企业(18469)
中国(15972)
(14309)
(12223)
中国金融(11011)
(9251)
体制(8460)
(8043)
财务(8021)
财务管理(7993)
企业财务(7735)
业经(7472)
地方(6769)
制度(6619)
(6619)
方法(6278)
(6178)
数学(5374)
数学方法(5320)
理论(5207)
机构
学院(82082)
大学(81635)
(36659)
经济(35725)
中国(32848)
研究(29044)
管理(28776)
(24005)
理学(22759)
理学院(22536)
管理学(22275)
管理学院(22099)
(18668)
银行(17888)
(17243)
财经(17054)
(16746)
中心(16275)
(16025)
金融(15724)
(15491)
人民(14686)
(14445)
(14047)
科学(13687)
国人(13049)
中国人(12972)
财经大学(12840)
中国人民(12829)
经济学(12339)
基金
项目(46226)
研究(38156)
科学(36177)
基金(32668)
(27148)
国家(26856)
社会(24343)
科学基金(23303)
社会科(23211)
社会科学(23205)
(18039)
教育(17522)
基金项目(16718)
编号(16102)
(14682)
成果(14303)
资助(13350)
自然(12766)
自然科(12483)
自然科学(12481)
自然科学基金(12272)
课题(11533)
(11470)
(10903)
(10765)
重点(10730)
(10489)
项目编号(10461)
(10459)
(10458)
期刊
(44653)
经济(44653)
研究(33719)
(31567)
金融(31567)
中国(23115)
(21021)
教育(12738)
管理(12038)
(10156)
财经(9387)
学报(9086)
(8009)
大学(7985)
科学(7926)
学学(7271)
经济研究(6991)
技术(6976)
业经(6218)
理论(5875)
中国金融(5552)
财会(5407)
实践(5273)
(5273)
农业(5260)
问题(5140)
国际(4899)
会计(4758)
(4510)
(4439)
共检索到1550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聂富强  
金融监管由微观层面的机构性监管和宏观层面的功能性监管两方面构成,故其统计相应地也区分为此两个层面。本文研究表明:(1)作为金融统计组成部分的宏观金融监管统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其基本数据构架应为宏观审慎分析指标体系(MPIs)。(2)MPIs与SNA、MFS以及“巴塞尔协议”等国际统计标准比较,既有吻合又有差异,需要相互协调以使其构建更为科学。FSIs的出版为金融监管统计国际标准的形成提供了一个阶段性成果。(3)宏观金融监管统计在我国正处于建立的初始阶段,体系的构建主体、构建形式、构建内容等诸多方面都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非常必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滨  尹振涛  
由于英国此次所受到的冲击主要是外源性的,所以其改革在对现有体系进行修补与微调的同时,更多地将重点放在了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方面,以体现英国的利益诉求,巩固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杨  吴雄虎  
以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三驾马车”分治的我国金融监管格局已经形成,但三者客观地存在一些矛盾与系统冲突,必然存在监管空白和监管漏洞。文章在对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之后,提出银行、证券、保险三方监管协调的对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凤阳  张咏梅  
银监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的宏观调控与金融监管都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要提高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降低监管成本,金融监管信息化是一个核心因素。当前,金融数据大集中已成为趋势,为了配合业务大集中,需要实施监管大集中。因此,开发具有完善的分析、预警、预测和决策功能的大集中的金融监管信息系统,是我国金融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尹继志  
自2007以来,英国出台了多项金融监管改革方案,一方面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另一方面致力于构建保障金融体系长期稳定的机制。在新的金融监管框架中,金融监管权力重新回到英格兰银行手中,在英格兰银行内部设立金融政策委员会,并设立审慎监管局和金融行为局,分别负责宏观审慎管理、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监管以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英国新的金融监管体制的有效性尚需进一步观察,但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提高中央银行监管权限和地位、强化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理念,值得我国在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中关注与借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晨  
英国目前实行的是混业经营和混业监管,所有监管职能集中在金融服务局(Financial Service Authority,FSA)。2010年7月26日,英国在其公布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中提出,于2012年取消FSA,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将成为唯一的金融监管机构,负责全面金融监管。原FSA的职能由三个机构取代:央行下辖的金融政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石明  乔海曙  周鸿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程度不断加深,为了克服分业监管体系的缺陷,英国对其金融监管模式进行了全面改革。这次改革统一了金融监管权力,将金融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分离出来,使金融监管的方式和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正确认识和评价英国金融监管模式的改革,有利于推动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和完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凡  张本照  
文章以英国为例,简述了1997年开始英国对其金融监管模式进行全面改革的原因、措施、意义以及其后在国际社会造成的影响,对我国完善和发展自有金融监管模式的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包明友  
2015年,英格兰银行发布《公平和有效市场评估》报告,对英国批发性金融市场进行全面和前瞻性的审视,拟缓解之前发生的一些重大欺诈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恢复市场信心。2015年5月财政部提交《英格兰银行议案:技术咨询稿》,拟将审慎监管局(PRA)由英格兰银行一个相对独立的附属机构转为内设部门,并成立审慎监管委员会(PRC),承担PRA原有的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安德鲁·贝利  吴婕  
英国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包括三个新机构的建立。第一,英格兰银行将成立一个独立的金融政策委员会(FPC),其主要职责就是维持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掌握宏观政策工具。第二,英格兰银行将成立一个下属机构审慎监管局(PRA),以促进金融公司的稳定性为首要目标。第三,成立一个新的消费者保护和市场管理局(CPMA),其主要职能是维持金融服务市场的信心。安德鲁·贝利现任英格兰银行银行服务部执行主任兼总出纳。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戴红霞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英国金融业也不能幸免地遭受到重创。面对危机中所暴露出的监管不足和缺陷,英国政府总结教训,对现有金融监管体系又一次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审视英国金融监管十几年来的改革之路,经历了从分业监管模式到统一监管模式,从剥离央行监管权到加强央行监管权两次重大变革,对我国金融监管改革及发展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陶玲  胡平  
国际金融危机后,英国对其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根本性改革,以系统性风险防范和化解为主线,强化英格兰银行的宏观审慎管理职能,加快推动银行业结构性改革,建立并完善金融机构处置机制。从英国金融监管螺旋式改革的历史和实践可以看出,为防范系统性风险,政策制定者一定要采取前瞻性的措施,以消除"宏观监管缺口"(underlap),提高维护金融稳定的能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孙亚  杨华  程海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