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2)
- 2023(1429)
- 2022(1217)
- 2021(1180)
- 2020(1028)
- 2019(2341)
- 2018(2401)
- 2017(4550)
- 2016(2475)
- 2015(2847)
- 2014(2812)
- 2013(2913)
- 2012(2804)
- 2011(2327)
- 2010(2468)
- 2009(2166)
- 2008(2367)
- 2007(2300)
- 2006(2017)
- 2005(1854)
- 学科
- 济(9161)
- 经济(9151)
- 业(7477)
- 管理(6946)
- 银(5008)
- 银行(5003)
- 制(4916)
- 劳(4873)
- 劳动(4855)
- 行(4832)
- 企(4626)
- 企业(4626)
- 中国(4428)
- 方法(4349)
- 融(4301)
- 金融(4301)
- 农(4045)
- 数学(3912)
- 数学方法(3884)
- 财(3108)
- 动(3035)
- 体(3019)
- 农业(2961)
- 法(2899)
- 体制(2842)
- 动力(2325)
- 贸(2323)
- 贸易(2321)
- 劳动力(2303)
- 易(2298)
- 机构
- 大学(33509)
- 学院(32908)
- 济(14841)
- 经济(14497)
- 管理(11846)
- 中国(11091)
- 研究(10344)
- 理学(9337)
- 理学院(9250)
- 管理学(9084)
- 管理学院(9022)
- 财(8642)
- 京(7069)
- 财经(6617)
- 江(6123)
- 经(6097)
- 中心(5747)
- 所(5311)
- 科学(5274)
- 经济学(5232)
- 财经大学(5068)
- 银(4936)
- 经济学院(4724)
- 农(4693)
- 人民(4632)
- 省(4595)
- 银行(4571)
- 北京(4554)
- 州(4463)
- 研究所(4450)
共检索到600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振麒
本文话题由一起行政复议案谈起,该案的申诉人江某是四川省某县人,被申请人是劳动保障部。 江某在《行政复议申请书》中称:因与企业发生劳动争议,其申请劳动争议仲裁,但某县劳动争议仲裁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蒋天成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嵇月婷 柴静 李彦君 唐鑛
近年来,全国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受理案件数一直居高不下,劳动争议仲裁作为劳动争议案件起诉法院之前的必经程序,有助于降低解决矛盾成本,减轻法院工作负担。同时,伴随着劳动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劳资双方维权意识日益加强,选择律师作为仲裁委托代理人的当事人比例在逐年上升,但由于律师代理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因此也可能会增加当事人的维权成本。本研究利用微观仲裁文书数据和实证分析方法 ,研究律师委托代理能否真正在劳动争议仲裁中发挥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作用,增加当事人的胜诉可能性。结果发现,只有一方请律师代理时,可以显著增加其获得
关键词:
劳动争议处理 仲裁 调解 律师代理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于欣翠 栾居沪
案情简介王某等22人自1982年从事农村电工工作,1982年至1988年由所在村管理并向其发放工资;1989年至2001年归当地乡电站管理,其待遇是通过电价加价形式向农民平摊。2001年2月,当地农村电网改造完成,王某等22人不再从事农村电工工作。2013年9月,王某等22人到当地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确认王某等人与某供电公司自1986年至2013年存在劳动关系,并要求某供电公司支付其2001年2月至2013年的工资,缴纳社会保险费。经查,王某等人的仲裁申请已明显超过1年的仲裁时效,仲裁委遂作出《不予受理通知书》。王某等人不服,认为仲裁委侵犯了其应当享有的仲裁请求权,要求仲裁委立案审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鑫超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法理基础是权利人对义务人的请求权。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以下简称仲裁时效),是指权利人于一定期间内不行使请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请求权,就丧失该请求权的法律制度。仲裁实践中,关于二倍工资和带薪年休假争议仲裁时效存在争议,本文就此来谈谈个人的观点。第一,二倍工资仲裁时效怎样起算。仲裁时效的起算直接影响到双方当事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汪鑫
劳动争议仲裁作为我国处理劳动争议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120份劳动争议文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研究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现状。研究发现,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处理方式逐步从仲裁裁决向仲裁调解转变;全国劳动争议仲裁服裁率偏低,仲裁机构对劳动争议案件分流作用不足;劳动争议主体单方胜诉的比例下降,而双方部分胜诉的比例显著增高,政府的角色从单一的保护劳动者权益开始向调节劳动双方利益转变。
关键词:
劳动争议处理 仲裁调解 劳动仲裁文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