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95)
2023(3851)
2022(3284)
2021(3129)
2020(2532)
2019(5687)
2018(5525)
2017(9780)
2016(5327)
2015(5942)
2014(5877)
2013(5915)
2012(5883)
2011(5338)
2010(5549)
2009(5115)
2008(5160)
2007(4554)
2006(4146)
2005(3693)
作者
(17559)
(14849)
(14635)
(13785)
(9628)
(7297)
(6749)
(5927)
(5675)
(5544)
(5526)
(5133)
(5025)
(4937)
(4661)
(4589)
(4568)
(4523)
(4446)
(4224)
(3698)
(3651)
(3626)
(3430)
(3320)
(3314)
(3312)
(3268)
(3105)
(3008)
学科
(22303)
经济(22292)
管理(15701)
(11413)
地方(10549)
(8067)
企业(8067)
(7721)
资源(7017)
(6645)
环境(6179)
中国(5596)
农业(5487)
方法(5446)
地方经济(5195)
业经(4842)
(4736)
(4455)
贸易(4449)
数学(4404)
数学方法(4343)
(4288)
(4258)
土地(4099)
生态(3920)
(3799)
(3766)
(3466)
理论(2960)
技术(2919)
机构
学院(78445)
大学(76034)
研究(30928)
管理(26987)
(26433)
经济(25667)
中国(23306)
理学(22196)
科学(22112)
理学院(21818)
管理学(21343)
管理学院(21198)
(20350)
(18669)
(17232)
(16973)
研究所(15553)
中心(14340)
业大(13984)
农业(13482)
(13248)
(12375)
师范(12242)
(11972)
(11894)
(11606)
北京(10795)
科学院(10742)
资源(10358)
师范大学(9820)
基金
项目(54352)
科学(41515)
研究(38125)
基金(37244)
(34225)
国家(33957)
科学基金(27803)
(23110)
社会(22620)
社会科(21360)
社会科学(21347)
基金项目(20311)
自然(19250)
(18855)
自然科(18468)
自然科学(18457)
自然科学基金(18067)
编号(16478)
教育(15957)
资助(14484)
(13142)
重点(13013)
成果(12277)
(12267)
课题(11628)
(10896)
计划(10592)
(10483)
科技(10183)
科研(10065)
期刊
(37000)
经济(37000)
研究(19920)
中国(19897)
学报(15285)
(14856)
科学(13775)
资源(10760)
农业(10364)
大学(9820)
管理(9151)
学学(9016)
(8983)
教育(7422)
图书(7121)
业经(7074)
(6574)
金融(6574)
(6022)
技术(5827)
书馆(5538)
图书馆(5538)
(4912)
问题(4872)
(4578)
经济研究(4166)
现代(4147)
林业(4065)
(4056)
财经(4004)
共检索到1277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胡跃中  
近几年来 ,随着经济体制转型与地方经济的发展 ,楠溪江风景名胜区出现一些自然景观被破坏 ,环境污染隐患严重 ,古村落濒临消失 ,突击破坏性建设等问题 ,使风景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呈现出较大的难度。本文就这些问题作初步探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明坤  周湛曦  袁佳利  范俊芳  
运用GIS技术对湄江风景名胜区塞海湖区域水位变化进行模拟分析,对水位升降前后湄江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的变化和影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常水位(330 m)下,风景区景源数量更多,景观类型更为丰富,共有25个景观单元,3中类、10小类景观单元类型;当水位上升到346 m时,25个景观单元中有23个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有11个景观单元被完全淹没,12个景观单元在景源规模、环境水平、景源价值及利用水平等方面受到影响,景区景观资源的完整性、多样性、系统性、自然性都受到严重破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明升  李伟  张天新  徐福留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了诸永高速公路温州段对楠溪江国家级风景区地貌与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地貌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自然地貌条件和主要工程的工程量,对植被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沿线或附近地区的自然植被发育状况。在地形复杂、植被发育较好的中低山区的路段,桥梁的修建、路堑的开挖以及隧道弃渣的堆放对公路沿线和附近山谷的地貌影响较大,对乔木、灌木与竹林等植被破坏也较大。在地形相对平坦、植被发育较差的丘陵与河谷地区的路段,路基或互通与服务区的建设对地貌的影响较大,对自然植被的影响较小。基于这些分析,本文提出了减少高速公路对地貌与植被影响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郑辽吉  郭屹岩  李钢  
[目的]乡村旅游转型发展不仅与旅游产品供需侧的结构有关,而且也与乡村振兴战略五大目标协调一致,对其综合评价有助于促进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方法]以鸭绿江风景名胜区的6个边境滨水乡村为例,建立了乡村振兴战略五大目标与ASEB分析框架相结合的要素评价体系。采用ASEB分析框架与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相结合的方式对乡村旅游转型发展的供需侧结构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传统的产业及空间要素仍然是供需侧背景、活动、体验及利益4个维度中得分值最高的要素;空间体验综合评价的顺序是:獐岛村﹥河口村﹥大鹿岛村﹥绿江村﹥浑江村﹥古楼子乡;背景与活动(AS)均高于体验与利益(EB),旅游供给侧的输入大于需求侧的输出。[结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与乡村振兴是一种耦合共生的发展过程,是一种复杂的目标型网络化过程;由第一、第二及第三产业融合形成的产业链构建了产业型休闲体验空间,以第六产业的方式促进了乡村旅游转型发展;案例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分别处于转型发展的4个阶段;采用"产业融合+旅游体验"的方式营造乡村产业型体验空间,拓展乡村旅游转型发展的内涵,提升乡村振兴发展的综合水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滢  吕桦  
杨岐山文化景观决定了杨岐山风景名胜区的特征和属性,是风景区的"名片"和"品牌",因此对杨岐山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杨岐山禅宗文化、傩文化等文化景观资源的概况和特色的基础上,指出了文化景观保护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提高对文化景观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文化景观的展示和旅游业的发展、建立文化景观生态保护区、构建文化景观保护体系等策略建议。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马军山  王小德  
分析了浙江仙华山风景名胜区的风景资源特色,评价了其开发利用条件,并作了开发规划构思。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成  
本文运用经济学原理以及产权理论的观点,从建立权益和责任机制入手,以新的视角对风景名胜区的管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与基本做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朱昌春  
文章全面介绍了中国以风景名胜命名政区的历史与现状 ,对其中合理与不合理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尤其对徽州地区改名黄山市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 ,并据此对风景名胜区发展提出了几条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风景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东依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是世界级名山。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省宜春市中心城南,景区总面积389平方公里,距离市区仅16公里。明月山由12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大小山峰组成,主峰太平山海拔达到1736米。明月山景区素有"天然氧吧"、"天然动植物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进  
风景名胜区特许经营合同属于行政合同,首先具有公法性,同时也兼具私法的特征,公法原理和部分私法原理均是其存在的法理基础。风景名胜区特许经营合同的基本内容必须体现它的法律性质,在强调公共利益至上的基础上,将公共利益与被特许人追求经济利益的权利相统一,依据经济利益平衡原则来确定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君  
政府管制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政府为了改变或控制经济组织的经营活动而颁布的一系列法律及规章制度,并直接对违背这些法律、规章制度的行为进行惩处。政府管制通常可以分为间接管制和直接管制两种,其中,直接管制又可分为经济性管制和社会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朱宇恒  金沐晨  
江郎山丹霞地貌申遗成功后,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将对景区的保护和开发提出新的挑战。以调研江郎山风景名胜区的地域建筑特征为基础,通过对景区近年来新建建筑典型案例的综合分析,评价其与周边风景环境的适宜性,尝试从地域建筑文化中寻找协调建筑与环境关系的途径,并探索此类风景名胜区内建筑设计与营造的审美目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梁鸿燊  
对青云山风景名胜区珍稀野生花卉资源调查结果表明,本区内有62科102属129种,并对其基本组成、多样性等进行了分析。根据本区珍稀野生花卉的现状与特点,划分出生活类型,提出了园林配置方法,并提出可持续利用意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