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38)
2023(9543)
2022(8151)
2021(7584)
2020(6237)
2019(13976)
2018(13635)
2017(26376)
2016(14142)
2015(16211)
2014(16404)
2013(16071)
2012(15570)
2011(13973)
2010(14758)
2009(13931)
2008(14257)
2007(13313)
2006(12298)
2005(11092)
作者
(40880)
(34348)
(33976)
(32742)
(22107)
(16222)
(15576)
(13121)
(12905)
(12627)
(11735)
(11271)
(11028)
(10992)
(10849)
(10332)
(10203)
(9888)
(9853)
(9816)
(8792)
(8339)
(8141)
(7878)
(7876)
(7751)
(7621)
(7351)
(6946)
(6747)
学科
(77583)
经济(77428)
管理(50385)
(40545)
(35413)
企业(35413)
(28875)
方法(24931)
地方(20629)
数学(19660)
中国(19621)
数学方法(19371)
(17669)
业经(15957)
(15311)
(15043)
环境(14077)
(13782)
财务(13752)
财务管理(13706)
财政(13584)
地方经济(13226)
企业财务(13054)
(11986)
理论(11959)
(11943)
(11112)
(11067)
农业(10838)
(10775)
机构
学院(211351)
大学(209888)
(97024)
经济(94976)
管理(77679)
研究(74607)
理学(65003)
理学院(64307)
管理学(63274)
管理学院(62876)
中国(58895)
(53388)
(43887)
科学(41878)
(37860)
财经(37798)
(35110)
中心(33940)
(33875)
研究所(33099)
经济学(30629)
(28733)
北京(28305)
(27837)
师范(27662)
经济学院(27066)
财经大学(27028)
(26931)
(26271)
业大(24595)
基金
项目(123588)
科学(97471)
研究(94831)
基金(89233)
(75294)
国家(74602)
科学基金(64426)
社会(63697)
社会科(59287)
社会科学(59266)
(47591)
基金项目(45414)
教育(42893)
(38872)
编号(38635)
自然(38141)
资助(37704)
自然科(37194)
自然科学(37185)
自然科学基金(36490)
成果(33859)
(27873)
重点(27574)
(27309)
课题(27235)
国家社会(25852)
(25234)
教育部(24483)
(24337)
人文(24070)
期刊
(124864)
经济(124864)
研究(73420)
中国(47162)
(47154)
管理(31180)
学报(27857)
(27210)
科学(26352)
(23228)
金融(23228)
教育(22624)
大学(22458)
学学(21075)
财经(20908)
经济研究(20451)
技术(18404)
(18106)
农业(17888)
业经(17226)
问题(15360)
(13034)
技术经济(12096)
国际(11114)
统计(11020)
世界(10828)
财会(10414)
会计(10344)
现代(9882)
经济管理(9857)
共检索到3530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万小明  
改革十年来,总的大政方略是成功的,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十年改革至今,在我国经济生活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经济过热增长、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使我们的改革丧失了一些好措施出台的适宜时机,阻碍了改革的进程。因此,笔者以为,只有从整治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着手,才能重新造就深化改革的契机,把改革推向深入。本文仅就整治社会经济环境中的财政对策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姜涛  
唐朝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高度繁荣时期,无论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但是历时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沉重打击了唐王朝的方方面面。唐玄宗统治后期,成为李唐封建王朝由盛及衰的历史转折点。安史之乱后,唐肃宗为了维持其统治,采纳一些理财家的建议,实行改革财政的政策和措施,对复苏和稳定中唐社会经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唐德宗时期开始实行的两税法,更是在中国古代财税历史上书写了新的篇章。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荣华  
一、国民经济核算是社会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经济核算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经济日益增多的干预而产生的,并随着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控制和总量调节方法和手段的日臻完善,以及经常性国际比较的日益频繁而进一步发展。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事实上就是各国...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会计管理体制与社会经济环境中国会计学会近期重点科研课题选登●中央财经大学会计系会计管理体制是一国会计模式的重要内容。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会计管理体制。本文主要研究:会计管理体制的形成机理;会计管理体制的概念界定;各种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管理体...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宋毅  
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基本前提。当然,企业亦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创造者。企业与社会经济环境的互为作用,应是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基本标志。广东省近些年来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充分地显示出这一互为作用的机制和力度。广东的工业传统以轻工业为主,它有悠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信元  
联邦德国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在欧共体中地位举足轻重,其会计具有鲜明的特色。一国的会计受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同时又服务于这一社会经济环境,德国的会计也不例外。本文主要讨论联邦德国的社会经济环境及其对会计的影响。一、社会和经济背景联邦德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制度,其绝大多数工商企业为私人所拥有。联邦德国经济的重要特征是,一些主要的银行影响和控制着整个国家的金融系统。与英美国家的体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晓虹  龚跃彩  冯任佳  
本文将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谈谈财政在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以及整顿目前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混乱现象中,应采取的对策。 (一) 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改变过去明紧暗松的做法所谓紧缩的财政政策,是相对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而言的。其含义并非是直接要求削减财政支出总额的绝对数,而是要求做到支出水平与收入水平相适应,也即收支平衡并略有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万才  
经济的发展,能为社会打下物质基础,但仅仅只注重发展经济,是不够的,因为其结果并不能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因此,重视整个社会发展对策而不只是注直经济发展,这是合理的,应该的。一个地区的决策者,不仅要制定经济发展战略,而且要寻找地区文化、卫生,教育等领域的发展对策,这样,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才会避免畸形.现在,在每一级政府机关内部,都设有管辖非物质生产领域的部门,这些部门也都有计划和战略,但是,与经济部门对比起来,这些计划和战略的科学性往往显得差些,不象发展经济的对策和战略那样具有严密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邓子基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由于在终极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同属国家的需求管理政策,因此可以根据宏观经济调控的要求,进行合宜的搭配组合。本文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四个阶段,并总结政策组合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经验启示的基础上,根据“十一五”新时期的时代背景要求,分析了如何实施稳健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双稳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等问题,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尧庭  
加强交流、相互促进——浅议社会经济统计和数理统计的相互交流与借鉴张尧庭ABSTRACTThroughanalysisonthesecuritiesmarket,definitionofindicatorsanditscom-positeproblem...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俞建国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正在形成中的西方金融资本利用清政府的财政危机,通过大规模对华政治借款逐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清政府的财政危机主要是由于甲午战争赔款和庚子赔款造成的。人们每每提到中国近代史上这两笔最大的赔款都莫不为之痛惜,并且一致认为,这两笔赔款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但是,人们的注意力往往容易集中在赔款的数目上,数目大,影响自然就大。至于它们究竟如何作用于中国社会的经济机制,却往往关心不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田淑英  
通过问卷调查、农户及项目相关人员访谈和现场考察,认为中德财政合作安徽长防林项目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影响:改善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提高了项目区的经济效益,推动了项目区的社会进步,增强了农民和项目机构人员能力建设,促进了项目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分析表明,项目绩效得益于“投资+管理”的双重保障,森林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罗洎  
根据中国1991~2010年各省的数据,使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中国区域社会经济环境与自然灾害抗御能力间的内在联系。实证结果表明:人均生产总值的增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提高、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和公共教育经费占GDP比重的增加以及每千人医生数的增加可以显著的提高区域灾害抗御能力;增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提高GDP增速对区域灾害抗御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增加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可减少因灾死亡人数和受灾人口数,但会加大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因而对区域灾害抗御能力的最终影响不能确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