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99)
- 2023(6528)
- 2022(5190)
- 2021(4538)
- 2020(4056)
- 2019(8954)
- 2018(8821)
- 2017(17339)
- 2016(9257)
- 2015(10348)
- 2014(10267)
- 2013(10473)
- 2012(9474)
- 2011(8007)
- 2010(8253)
- 2009(8027)
- 2008(8639)
- 2007(7921)
- 2006(7098)
- 2005(6720)
- 学科
- 业(69670)
- 企(67359)
- 企业(67359)
- 管理(50113)
- 济(48596)
- 经济(48527)
- 业经(24207)
- 财(22271)
- 方法(20898)
- 务(18185)
- 财务(18171)
- 财务管理(18156)
- 农(18137)
- 企业财务(17206)
- 技术(14441)
- 农业(13942)
- 数学(13258)
- 数学方法(13180)
- 策(11979)
- 企业经济(11847)
- 划(11597)
- 制(10934)
- 经营(10735)
- 和(10601)
- 技术管理(9889)
- 理论(9859)
- 体(9331)
- 中国(9192)
- 决策(8531)
- 体制(8463)
- 机构
- 学院(143443)
- 大学(135386)
- 济(66140)
- 经济(65143)
- 管理(63717)
- 理学(53988)
- 理学院(53615)
- 管理学(53186)
- 管理学院(52920)
- 研究(38815)
- 中国(34653)
- 财(32624)
- 京(27525)
- 财经(25517)
- 江(24100)
- 经(23030)
- 农(22839)
- 科学(20640)
- 商学(19531)
- 商学院(19366)
- 所(19126)
- 经济学(19068)
- 业大(18598)
- 财经大学(18406)
- 州(18181)
- 中心(17986)
- 经济管理(17783)
- 农业(17670)
- 经济学院(17294)
- 北京(17060)
- 基金
- 项目(85271)
- 科学(69830)
- 研究(65310)
- 基金(63676)
- 家(53018)
- 国家(52442)
- 科学基金(48234)
- 社会(44335)
- 社会科(42181)
- 社会科学(42168)
- 省(34841)
- 基金项目(33693)
- 自然(30088)
- 自然科(29472)
- 自然科学(29465)
- 自然科学基金(29037)
- 教育(28192)
- 业(27080)
- 划(26598)
- 编号(25844)
- 资助(25457)
- 创(21678)
- 创新(19154)
- 制(18985)
- 成果(18978)
- 部(18859)
- 发(18544)
- 国家社会(18397)
- 重点(18154)
- 人文(17373)
共检索到2243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桂琴
工业企业收益应是工业企业在全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创造的价值,既包括进行工业生产活动新创造的价值,也包括非工业生产活动新创造的价值。所谓工业企业收益分配,就是这些新创造的价值,即经过调整后的工业净产值加上其他销售利润和营业外收入,在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之间分享的数额。其他销售利润(主要包括材料销售利润、运输净收入和包装物出租等非工业性劳务的利润)、营业外收入和工业净产值,都是构成企业收益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对其收益进行分配时所应包括的内容。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高敏雪
企业收益分配统计问题研究高敏雪企业收益分配关系到不同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是经济管理工作中必须认真对待的大问题。改革开放十余年,企业收益分配关系几经变化,从而如何对企业收益分配状况加以统计和分析,成为一个持续讨论并不断发展变化的研究课题。随着社会主义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耿
现行统计报表制度,把产品销售率列入工业企业经济效果指标之一加以考核,用以观察各工业企业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平衡状况,具有其重要意义。它首先说明该工业企业产品适销对路,产品质量、格价和销售服务等为市场所接受,受消费者欢迎,其次说明该工业企业的生产流通在顺利进行,资金周转状况良好,经济效益好,可以为国家积累较多的资金,等等。目前,统计报表制度规定,计算产品销售率指标是用报告期按现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志华
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主体包括政府、所有者、经营者和员工,他们分别提供了经营环境、物质或资本、决策、劳作或执行四个要素。每个要素都是不可或缺的,每个要素都不是同质的,每个要素也都必须参与分配。显然,这种分配不可能按照同质的标准来进行,而是根据各要素提供主体的分配博弈进行,分配博弈的位势取决于各主体提供要素的稀缺程度。分配博弈通常采取政治博弈与市场博弈两种形式,要使博弈有效,关键是使博弈的双方具有公平竞争的地位。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不同要素的稀缺程度不同,决定了分配的不同性质和结构特征,而不同的分配性质和分配结构又决定了所有制的性质和结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晔
作者认为,立足所有者或企业,并以货币资本保全为基点,企业的收益是包括持产收益的税后净利。企业收益分配必须坚持产权明晰、制度约束等原则。同时认为,有权占有企业收益的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及使用者──企业,但应考虑经营者及监督者对企业收益的索取权,并受财务制度等若干因素的制约。
关键词:
收益,收益分配论,同等富有,生产要素分配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杜志平 王朋
结合整车物流企业的特点,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整车物流企业联盟收益分配的博弈模型,分析了整车物流企业联盟收益分配过程中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对联盟中不同阶段的博弈行为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实例分析确定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关键词:
利益博弈 整车物流 企业联盟 收益分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秦江萍
探索科技人才参与企业收益分配问题,对于完善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与健全收入分配机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界定了科技人才资本的概念及其所有权,进而分析了科技人才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依据、科技人才的特征及其对企业收益分配方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科技人才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具体方式及定量分析方法。
关键词:
科技人才 参与 企业 收益分配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谭怡乔 张杨
针对单多量小、频繁而又要求服务快捷的零散性网购订单,分析了快递企业进行共同配送的优势,基于计算机仿真实验,分析了需求量对快递企业共同配送成本节约的影响。建立了考虑需求量、资源投入的收益分配模型。最后,通过算例说明业务需求量对最终分配比例的影响。
关键词:
快递企业 共同配送 收益分配 需求量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闫黎 赵艳萍 罗建强
为了解决中小物流企业联盟收益分配的难题,在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针对多个中小物流企业,考虑成员企业的机会收益、贡献及主导企业的影响,利用合作对策理论,探讨联盟的收益分配,构建收益分配模型。采用多目标决策规划求解模型,用"风险共担"思想对分配结果进行修正。实例分析表明了该收益分配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玉德
本文从知识视角重新审视了新经济下的企业性质及由此决定的收益分配模式。分析认为,新经济下企业是财务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订立的特别契约,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财务资本和技术性、管理性等知识以及聚合财务资本与各种知识的能力决定着企业的效率边界;股票期权制不仅仅是一种激励制度,而是企业所有权范式基于知识的转换,进而导致收益分配制度变迁的必然结果。文章最后对以净利润为基础的收益分配模式进行了澄清,提出新经济下的企业收益分配应以EVA为基础,以真正体现人力资本价值的大小及其创值能力的高低。
关键词:
知识经济 企业性质 人力资本 收益分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邓珩
收益分配是否适当直接关系到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讨论了中小企业的分配特点以及应注意的问题,指出目前应该减轻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同时要正确处理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内部分配关系。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收益 分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一鸣
文章分析了虚拟企业收益分配的基本约束,给出了一种能有效激励协作企业的基于分配系数的团体惩罚分配模式,并对灵活运用二次分配法和绩差效益分配法进行虚拟企业收益分配作了探讨。
关键词:
决策分析 虚拟企业 收益分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苇
从人力资本产权的特性入手,分析和界定人力资本产权收益的构成,并对人力资本产权收益的分配方式与模式进行研究和构建。其中,在收益构成方面,提出人力资本产权收益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与人力资本完整产权对应的收益,另一部分是与物质资本剩余控制权对应的收益;在收益分配方面,提出以契约底薪和法定保险为基础,以税后收益分配为调节,同时建立和实施人力资本产权基金制度的分配方式与模式。
关键词:
人力资本 收益分配 分配方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焦斌龙
近年来,我国兴起了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潮流,由于对人力资本的性质、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条件和方式等缺乏全面的了解,在实践中存在“一哄而上”、“一股就灵”、全员参与、强制实施、年薪设限等误区。对这些误区的批判,有助于正确引导我国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实践的走向,实现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有效结合,促进我国分配制度改革。
关键词:
人力资本 收益分配 误区 批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