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46)
2023(4832)
2022(4040)
2021(3961)
2020(2974)
2019(6902)
2018(6775)
2017(12773)
2016(7333)
2015(7998)
2014(8071)
2013(7707)
2012(7377)
2011(6596)
2010(7010)
2009(6344)
2008(6489)
2007(5940)
2006(5476)
2005(4965)
作者
(20400)
(16873)
(16808)
(16246)
(10997)
(7919)
(7915)
(6574)
(6451)
(6420)
(5743)
(5632)
(5535)
(5513)
(5491)
(5312)
(5207)
(5161)
(5026)
(4957)
(4408)
(4292)
(4161)
(3994)
(3924)
(3862)
(3836)
(3732)
(3531)
(3434)
学科
(21671)
经济(21644)
管理(21203)
(19062)
(15222)
企业(15222)
(9140)
(8084)
中国(7681)
(7604)
方法(6711)
(6295)
及其(5855)
农业(5726)
业经(5601)
数学(5600)
(5441)
贸易(5436)
数学方法(5427)
理论(5408)
(5333)
政策(5264)
地方(5201)
(5106)
银行(5104)
(4922)
(4892)
(4803)
税收(4785)
(4752)
机构
学院(96845)
大学(94609)
(37999)
经济(36885)
研究(35513)
管理(34721)
中国(28326)
理学(28273)
理学院(27970)
管理学(27470)
管理学院(27272)
(20694)
(20617)
科学(20398)
(18249)
(18178)
中心(16534)
研究所(16077)
(15720)
财经(14743)
(13941)
(13791)
(13718)
北京(13631)
师范(13594)
(13333)
业大(13070)
(13037)
技术(12672)
农业(11884)
基金
项目(57629)
研究(46373)
科学(44176)
基金(38581)
(33336)
国家(32983)
科学基金(27398)
社会(26498)
社会科(24974)
社会科学(24970)
(23203)
教育(22675)
编号(20588)
(19486)
基金项目(19069)
成果(18246)
自然(16808)
资助(16591)
自然科(16367)
自然科学(16361)
自然科学基金(16077)
课题(15729)
(13316)
重点(13290)
(12873)
(12736)
(12568)
项目编号(12105)
(11934)
(11678)
期刊
(50136)
经济(50136)
研究(33523)
中国(24131)
教育(18632)
(16262)
(14941)
管理(14560)
(13626)
金融(13626)
学报(12664)
科学(12269)
技术(11024)
大学(10471)
农业(10098)
学学(9520)
业经(8133)
经济研究(7222)
财经(7163)
职业(6720)
(6182)
(5943)
图书(5922)
问题(5845)
(5764)
论坛(5764)
国际(5471)
现代(5470)
(5207)
世界(4878)
共检索到1669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侯世宇  
该文介绍了日本实施定量宽松政策的由来与历史背景,详述了这一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具体措施及其所取得的实际效果。虽然理论上仍存有异议,但是定量宽松政策有利于重塑市场预期,并为欧美等国应对次贷危机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万志宏  曾刚  
本文旨在通过总结日本实施零利率政策和数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历史经验,认识特殊经济环境下货币政策的影响渠道和效果,从而为理解当前发达国家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提供参照。本文回顾了日本实施数量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历程及其影响,并从日本的经济现实探讨了影响数量宽松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本文指出,应对金融资产价格泡沫破灭产生的需求萎缩,常规和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可能都难以奏效,但及时稳定金融市场将有助于经济的复苏。这是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主要功效。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黄贤福  李天德  
定量宽松是美联储在通货紧缩下所采取的一种直接创造货币、扩大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的非传统货币政策。定量宽松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借贷成本、促进消费和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刺激经济复苏的作用。但定量宽松将给我国等新兴市场国家造成较大的负面效果,如加剧国际流动性过剩、货币被动升值、储备货币信用下降、增加了国际货币体系不稳定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书琪  
本文对英国实施数量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和过程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影响经济的渠道和作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文章指出资产组合平衡效应是英国QE影响经济的主要渠道。总的来说,第一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提振效果较为显著,对真实G DP的拉动效应最高可以达到1.5%-2%,然而它对经济体的影响并不均衡,会增加贫富收入差距。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效果不明显。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晓明   夏洪涛   李建伟   程卫红   高磊   魏鹏飞   赵明晓   陆萍  
宏观审慎政策不仅要在风险积累时坚定稳妥收紧,而且要在风险显性化时及时有效放松,已有研究多聚焦前者,针对后者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后者对于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提高逆周期调节能力同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了宏观审慎政策宽松的内涵、作用机理和制约因素,梳理了新冠疫情前及疫情期间宏观审慎政策宽松的国际实践,并基于66国数据采用计量模型科学评估了政策效果,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实施宏观审慎政策宽松的有益经验,分析了我国宏观审慎政策宽松实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研究发现,宏观审慎政策宽松可通过稳定信贷市场、保障金融运行、引导正向预期、产生外部性等传导渠道实现政策目标,但也面临不少制约因素;总体看,疫情期间实施宏观审慎政策宽松显著缓解了疫情冲击带来的经济压力和金融压力,其中,逆周期资本缓冲工具的宽松效果相对突出;有效积累缓冲、保障缓冲释放、把握好政策尺度是提高宏观审慎政策宽松效果的重要因素;我国探索开展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宏观审慎政策宽松实践,但还存在政策潜力有待释放、政策工具箱仍需丰富完善、政策视野需要向非银金融部门延伸、政策应对非传统风险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结合我国宏观审慎管理实际,本文从健全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宽松实施机制、疏通宏观审慎政策宽松传导渠道、把握宏观审慎政策宽松操作尺度、夯实宏观审慎政策宽松工具储备等四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东  
在当前的国际经济与金融危机环境下,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扩大货币的发行量大规模增加对资本市场货币的供应,货币政策的重心向"定量宽松"政策倾斜。关于"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质以及对中国的影响,我国经济学界已经展开了广泛的热议。本文认为,对这一问题应据据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的构建"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的建议进行更深入探讨,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对此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东  
继2009年3月12日瑞士央行入市干预瑞士法郎加速"货币贬值"后,3月18日美联储宣布购买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和1.25万亿美元抵押贷款证券,就此西方进入了"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时期。为应对西方"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出台和加快国际货币体制的改革,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的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现有的特别提款权(SDR)基础上,构建"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的建议在经济学界引起了广泛的热议。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李彬  邓美薇  
在国际与国内因素影响下,安倍政权出台了史无前例的无限度、无限期的异次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旨在短期内提振日本经济。时隔一年多,异次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效果差强人意。在出口方面,日元大幅贬值却未带来"J曲线效应"。在消费方面,受提高消费税影响,物价增幅过快,没有达到稳定增长目标。在投资方面,企业没有显著增加设备投资,整体经济规模尚未出现明显变化。此外,异次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还潜藏着债务加剧和海外投资者投机行为加剧等风险,从而可能给新兴经济体带来金融动荡等诸多隐患。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潘成夫  
全球金融危机已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为应对危机各国央行不断降息。随着短期利率接近于零,美、日、英等主要国家的央行转而求助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通过购买长期国债等方式向经济注入巨量的流动性。全球大规模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在历史上尚属首次,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对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为此,本文在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日本量化宽松政策实践的经验与教训及其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潘成夫  
全球金融危机已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为应对危机各国央行不断降息。随着短期利率接近零,美、日、英等主要国家的央行转而求助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通过购买长期国债等方式向经济注入巨量的流动性。全球大规模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在历史上尚属首次,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对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为此,在对量化宽松政策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日本量化宽松政策实践的经验与教训,以及当前量化宽松政策对全球经济的的影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潘成夫  
金融危机已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为应对危机各国央行不断降息。随着短期利率接近于零,美、日、英等主要国家的央行转而求助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通过购买长期国债等方式向经济注入巨量的流动性。全球大规模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在历史上尚属首次,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对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为此,在对量化宽松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日本量化宽松实践的经验与教训,以及当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武石桥  
一、引言2007年夏季由于美国房地产周期和相关的次级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所引发的次贷危机,不仅使美国的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大幅恶化,而且使投资者对信贷市场的信心也产生了极大的动摇。随着金融系统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这场危机逐步升级成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为了防止危机的进一步扩大,世界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尚姝  
本轮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欧洲、英国等先进经济体纷纷采取非常规的数量宽松货币政策,意图缓解金融体系流动性不足,促进经济复苏。本文在详细分析2001-2006年采取数量宽松货币政策的日本经验的基础上,认为数量宽松货币政策提供的充足流动性仅滞留于金融体系内部,对实体经济效果并不明显,并易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因此,我国要密切关注发达经济体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预防宽松货币政策引发的全球通胀风险、汇率风险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胜会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采取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文章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视角,对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实施的背景、具体措施进行了阐述,并重点考察了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对央行资产、负债及其构成、货币政策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急剧膨胀的央行资产、大量投放的流动性必然造成将来通胀压力,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如何顺利退出,事关经济金融的稳定和货币政策的效果,也是央行在经济复苏阶段面临的新的课题。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财政部国际司课题组  
2009年3月,英、美两国央行先后实施了"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操作。3月12日,英格兰银行向机构投资者收购政府债券20亿英镑,将资金直接注入英国实体经济。3月18日,美联储表示将购买不超过3000亿美元(含)的2—10年期美国国债、7500亿美元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