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08)
2023(3940)
2022(3240)
2021(3304)
2020(2563)
2019(6114)
2018(6212)
2017(9416)
2016(6487)
2015(7548)
2014(7565)
2013(6804)
2012(6511)
2011(6132)
2010(6349)
2009(5477)
2008(5548)
2007(5293)
2006(4788)
2005(4481)
作者
(18596)
(15266)
(15082)
(14551)
(9642)
(7401)
(7083)
(6238)
(5979)
(5598)
(5213)
(5106)
(5075)
(5013)
(4925)
(4917)
(4902)
(4704)
(4595)
(4513)
(4078)
(4051)
(3844)
(3721)
(3640)
(3592)
(3403)
(3325)
(3242)
(3235)
学科
教育(19432)
(13524)
经济(13502)
中国(11333)
管理(10834)
(8621)
(8354)
理论(7213)
(7043)
企业(7043)
教学(6020)
方法(5189)
(4573)
(4288)
数学(4135)
(4118)
思想(4018)
数学方法(4004)
发展(3951)
(3828)
政治(3762)
研究(3590)
思想政治(3506)
政治教育(3506)
治教(3506)
(3505)
德育(3476)
(3430)
技术(3374)
改革(3226)
机构
大学(87199)
学院(80679)
研究(36946)
教育(28078)
科学(24102)
(22069)
师范(21849)
(21740)
(21578)
中国(21074)
经济(20720)
(20313)
管理(19285)
研究所(18531)
师范大学(18152)
(17048)
(15924)
理学(15622)
理学院(15252)
北京(14948)
技术(14904)
中心(14713)
管理学(14619)
管理学院(14461)
(13721)
农业(13648)
业大(12911)
职业(12430)
(11696)
(11464)
基金
项目(49020)
研究(39296)
科学(38343)
基金(30894)
(28601)
国家(28201)
教育(27048)
科学基金(21502)
(20711)
(20559)
社会(20463)
社会科(18875)
社会科学(18866)
成果(18007)
编号(17889)
课题(17063)
基金项目(14776)
(14255)
自然(14111)
自然科(13752)
自然科学(13741)
自然科学基金(13500)
重点(13453)
资助(13391)
(12293)
(11924)
规划(11736)
(10928)
教育部(10577)
项目编号(10558)
期刊
教育(46775)
研究(36275)
中国(30071)
(27120)
经济(27120)
学报(18054)
(14859)
大学(14095)
科学(13890)
学学(11547)
职业(11227)
技术(10842)
农业(10096)
(9808)
管理(7992)
技术教育(7293)
职业技术(7293)
职业技术教育(7293)
(5762)
论坛(5762)
(5697)
(5644)
金融(5644)
高等(5562)
高等教育(4961)
成人(4930)
成人教育(4930)
(4930)
财经(4901)
(4795)
共检索到1449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黄重庆  
在中西文化的对比中 ,孔子、苏格拉底作为中西两大文明的文化导师 ,其在“轴心时代”的顿悟 ,阐发的人生哲理 ,对于造就两域人群的理性精神起到了极大的规范作用。剖析其思想对于了解中西方人的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关若村  于秀丽  
孔子与苏格拉底是出现于历史的同一时期,来自于东方和西方的大教育家、思想家,他们都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观点,做出了贡献。文章从对他们所处时代背景的分析,对两者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教育对象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带给我们对于当代教育的启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仲建维  
东西方的两大文化巨人孔子和苏格拉底都宣称自己"无知",但实际上,孔子和苏格拉底各自对"知"有不同的意指。通过对"知"和"无知"的解析,并透过对其对话教学实践的考察,我们会揭示出孔子和苏格拉底各具有不同的知识形象,并各自发展出不同的教学图景。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罗纳德·格罗斯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年)生活在古典时期的雅典,被公认为"史上最伟大的导师","给予西方文明最深远影响的两位历史人物之一"——另一位是晚他好几个世纪的耶稣。英国诗人、画家威廉·布莱克临终时意味深长地说:"我曾是苏格拉底。我一定和他交谈过,我也一定与耶稣交谈过。我能模糊地忆起与他们俩在一起时的情景。"有别于"传道者"和"受难者"耶稣传递给世人的"爱"和"信"的伟大力量,苏格拉底影响西方文明的地方在于,他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赵海琦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399页)是明确提出“美德即知识”的第一人,是他确立了古代西方科技伦理思想最基本的原则。他在知识论基础上建构起他的道德论,提出善的本质即是智慧,奉智慧为道德祟尚之圭臬,这对西方科技伦理文化的发展,生发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成为西方古代文明中最灿烂的思想和社会时尚;同时,它又成为古代西方科技发展的巨大精神推动力。 一、“美德即知识”的证明 首先,美德是什么?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善的品德,它具有普遍永恒的特征,各种具体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文韬  孙柏瑛  
孔子的行政管理思想大体上可分为德政、仁政、勤政三部分。文章阐述了孔子行政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从思想内容、逻辑体系、伦理特色、因事而宜四个方面分析了其基本特点,指出了孔子行政管理思想对于包括教育工作者在内的公共管理者的现实意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学通  
(一)孔子传略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末期鲁国人。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年),卒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年73岁。他是商代后裔宋国公族的大夫之后,上代因宋国内战避乱来到鲁国,就做了鲁国人。父亲作过鲁国的鄹邑宰。幼年时相当贫贱,他自己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但仍保持着低级贵族“士”的地位。他非常好学,也是非常博学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慎英  
苏格拉底假定了某种现象背后的"先在本质"的存在。知识就是认识者透过事物的现象把握本质,这就是杜威所嘲讽的"旁观者知识观"。缘自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的旁观者知识观经苏格拉底等人的维护使"接受学习"长时间地主导了人类的求知方式。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使学生在知识面前没有了自由探索的空间。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周廷勇  
与晦涩式口语传统的对话,苏格拉底明确界定了说话、思想、存在和真实的本质关联,认为思想是心灵就某个关注对象自己跟自己的谈话。与演说式口语传统的对话,苏格拉底批评智者的演说术消解了说话的求真本质,破坏了说者和听者之间的伦理和自由关系,败坏了年轻人的灵魂。他认为说话与伦理、正义和德性关系重大。苏格拉底在对话式的哲学生活中向人们表明什么是好的对话,何以通过对话省察自己内在心灵,引导他人,进而走上追寻真实、理性和德性的思之道路。苏格拉底对话式口语传统与教育是同构耦合的,是本真教育的显现和在场,为教育准备了求真向善的基底。对置身于媒介丛林中的教育来说,苏格拉底对话的启示是,在寻求媒介与说话和对话的深度融合之中将学校营造为精神世界的学习共同体。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慧明  
试析孔子“学为人”的教育思想张慧明重视“做人”的教育,是古代社会各国教育的共同特征,在我国尤其突出。孔子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就构造了一套完整的“学为人”的教育思想体系。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社会政治制度大变革的时期,是“礼崩乐坏”的年代,诞生于这个年代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董振娟  
孔子的生命思想从其"天生万物"的本体论观点出发,关爱自然生命的存在,追求社会生命的价值,崇尚积极的生命态度。在当今功利主义思想盛行、工具理性充斥教育领域、生命现象屡遭异化的背景下,重新挖掘与探索孔子生命思想的内涵,对于当代的生命教育有着积极的理论启示和实践指导价值。珍爱自己及他人的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追求、树立积极进取的生命态度,是孔子的生命思想给当代教育的重要启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莉  刘铁芳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教育学的重要概念,也是当下教学实践的基本方法。文章采用文本细读对"产婆术"进行追本溯源,以此提倡回归古典的教育解读。在苏格拉底的教育实践中,"产婆术"的实践目的是探究事物本质和引导个体省察自我灵魂;"产婆术"的实践主体既需要具备勇敢、虔敬、节制等高贵德性,也需要具有辨别需要、真假与天性的教育技艺;"产婆术"的实践过程表现出因人而异、循环深入和开放结局的特点。当下教育实践使用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时需要审慎,需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前提,注重理智思维的养成,朝向人生志向的萌发。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小会  侯爱萍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而美德由教育而来。以知识、善、恶为起点,围绕美德与教育,在分析我国大学生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前提下,遵循人性向善,弥补家庭与学校人文教育的缺失,改善社会不良风气,加强国家道德践行的力度,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思想对我国大学生德育的重要启示。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刘铁芳  
苏格拉底、柏拉图为代表的古典教育以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为基本内容,以教育即回忆为基本形式,体现出对日常生活世界的超越性。从夸美纽斯提出教学论是"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艺术",到卢梭对儿童的发现,斯宾塞的教育是"为未来完满生活做准备",再到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现代教育发展的过程乃是教育转向成人生活、再转向儿童生活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现代教育逐渐适应工业化时代和民主生活的过程,同时也是教育普及与教育民主实现的过程。现代教育的完成同时也意味着在现代知识观照下教育过程现代化的完成,教育不再是基于回忆,而是现实经验的获得与改造,儿童作为古典自然的存在也逐渐转化为现代心理化的存在,这导致现代教育对效率与技术...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胡素芬  肖煜民  
从孔子博大精深的教育管理思想视角出发,分析大学英语通识教育。研究发现: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在课程设置、课堂创设、课程评价体系以及课程教学管理方面都契合了孔子的教育管理思想,并在一些方面做出了新的阐释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