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54)
- 2023(6840)
- 2022(5734)
- 2021(5078)
- 2020(3945)
- 2019(9116)
- 2018(8822)
- 2017(16124)
- 2016(8641)
- 2015(9597)
- 2014(9784)
- 2013(9838)
- 2012(9663)
- 2011(9089)
- 2010(9398)
- 2009(8449)
- 2008(8621)
- 2007(7908)
- 2006(7370)
- 2005(7022)
- 学科
- 济(44516)
- 经济(44478)
- 业(22303)
- 管理(21866)
- 地方(17573)
- 中国(16378)
- 企(16048)
- 企业(16048)
- 农(13365)
- 业经(11800)
- 发(9986)
- 地方经济(9967)
- 方法(9812)
- 农业(9527)
- 融(8862)
- 金融(8862)
- 银(8852)
- 银行(8839)
- 行(8675)
- 学(8512)
- 制(8091)
- 环境(7671)
- 数学(7654)
- 数学方法(7530)
- 财(7313)
- 贸(7249)
- 贸易(7237)
- 发展(7166)
- 展(7139)
- 易(6895)
- 机构
- 学院(129617)
- 大学(126366)
- 济(52321)
- 研究(52141)
- 经济(50980)
- 管理(44414)
- 中国(40803)
- 理学(36165)
- 理学院(35642)
- 管理学(34965)
- 管理学院(34717)
- 科学(32564)
- 京(29819)
- 所(27958)
- 农(24982)
- 研究所(24960)
- 财(24432)
- 中心(23177)
- 江(22595)
- 范(20081)
- 师范(19867)
- 北京(19810)
- 农业(19289)
- 院(18937)
- 业大(18765)
- 省(18584)
- 州(18480)
- 财经(17804)
- 科学院(16481)
- 经(15958)
- 基金
- 项目(78061)
- 科学(60566)
- 研究(58878)
- 基金(52835)
- 家(46591)
- 国家(46124)
- 科学基金(38377)
- 社会(35990)
- 社会科(34087)
- 社会科学(34076)
- 省(32797)
- 基金项目(27445)
- 划(27409)
- 教育(26040)
- 编号(24881)
- 发(24094)
- 自然(23299)
- 自然科(22690)
- 自然科学(22686)
- 自然科学基金(22227)
- 资助(21238)
- 成果(20478)
- 发展(19413)
- 展(19051)
- 课题(18782)
- 重点(18290)
- 创(16414)
- 部(15911)
- 创新(15362)
- 年(15139)
共检索到2248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慧
一、地热能的概念地热是指地球内部所蕴藏的热能,它来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元素哀变时发出的热量。地热资源是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和地质条件下,能够从地壳内科学、合理地开发出来的岩石热能量、地热流体热能量及其伴生的有用组分,它与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等统称为新能源,将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与地热能加以比较,地热能是在当今世界中最易转化为现实能源的新能源。相比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石定环
能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源的供应和有效利用。“六五”期间,我国依靠科技进步,在能源生产与节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能源短缺仍十分明显。据统计,截至1985年底,我国一次能源(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的生产总量已达8.55亿吨标准煤,尽管如此,能源短缺仍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据专家们预测,到2000年,我国能源供需之间仍有较大差距,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在短期内改变,这将给环境与运输带来极大的压力。目前,我国农村生活用能75%仍依靠生物质能,不仅利用率低,而且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很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龙西亭 袁瑞强 皮建高 孙锡良 刘长明
浅层地热能属于清洁能源,其开发利用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基于大量的野外调查与试验,对长沙浅层地热能开发进行适宜性评价,估算了浅层地热能热容量、可利用资源量以及开发潜力,讨论了其经济、环境效益。实测长沙浅层地温梯度介于0.69℃/100 m~1.98℃/100m,平均为1.40℃/100 m。浅层地热能总热容量约3.34×1014k J/℃,可利用资源量达3.55×1014k J/a。研究区第四系松散岩类沉积物厚度较薄,对浅层地热能储量几乎没有影响。长沙适宜选择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开发浅层地热能,其适宜区面积占62.6%,较适宜区占33.9%。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冬、夏季换热功率分别为1.25×107...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成福 赵玉 过广华
地热能作为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在我国能源格局变革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地热能资源丰富,地热能直接利用量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地热能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为促进我国地热能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议加强地热能资源勘查评价工作,摸清地热能家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发展现代化;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举;明确各组织机构管理职能,引导产业可持续发展;强化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地热能产业 清洁能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军祥
地热资源是清洁能源,在我国有广泛的分布,本文在对我国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基础上,指出我国地热产业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机遇,提出了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地热产业 可持续发展 对策
[期刊] 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经之
本文通过大量实测和调查资料,综合分析了山东省拦蓄利用地表水、大量超采地下水、大量引用黄河水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一些不良影响。建议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将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逐步转化为有利影响,并提出了具体措施和意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管理世界》中国企业评价中心课题组
近年来,随着世界石油危机的加深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并在一些国家得到长足发展。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综合利用煤炭资源,以代替宝贵的石油资源,减少人口、经济和社会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神木煤是陕北神府和蒙西东胜煤的统称,储量大,煤质优良,既具有低灰、低磷和高发热量的特点,又具有化学活性强、热稳定性好、挥发分高的特点,是我国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重点。近年来,该地区煤炭开发及其综合利用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为了结合我国“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的生产力布局和区域政策,结合宏观和中观布局科学地优选神木煤综合有效利用,近年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海杰
辽宁省盘锦市地处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大辽河、双台河过境入海,境内沟渠纵横交错,坑塘星罗棋布,水资源丰富,有坑塘、水库、沟渠水面1.67万公顷,苇田面积8万公顷,稻田水面10万公顷,发展淡水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综合开发利用的前景十分广阔。一、资源利用现状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晓明 王建和
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我国1981~1990年的竹类研究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近10a来文献量演变表明:竹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包括对竹子的利用和对竹林环境的利用)已成为近几年最为突出的重点和热点,竹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各个方面呈现不平衡,其中竹产品加工和竹材人造板的文献量之和占竹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总文献量的50%,是近年竹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内容。文中就8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竹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现状、途径和发展动态,提出了搞好竹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几点看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方创琳
自然资源垃圾化与垃圾资源化是技术进步与变异的产物,技术进步在产生经济翻番和垃圾翻番的同时,使垃圾成为一种独特的资源。本文从自然资源垃圾化与垃圾资源化理论出发,探讨了我国垃圾资源基本特点、开发利用现状与方向,提出了我国垃圾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对策。旨在促进我国自然资源的良性循环和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经济与生态价值,创建健康、清洁、富裕的生存环境。
关键词:
垃圾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申玲 张福生 王微茜
南京市经济发达,水域面积广阔。利用城市中水域地下空间,促进水域周边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南京市城市建设开发的客观要求。本文在对南京市城市水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水域地下空间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基本思路;结合实际分析了综合开发利用可能的功能类型;初步探讨了"以交通为导向"和"以商业为导向"的两种综合开发利用模式,期望能对实际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南京市 水域地下空间 综合开发利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利琴 雷昌伟 黄毅 辜彬 寒烟
建筑石料的开采,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景观破坏、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占用土地、地质灾害、生态功能遭到破坏等。从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观出发,以海宁市33个采石场为例,对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采石场生态恢复与综合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对海宁市采石场进行归类后,构建了生态复绿、回填利用、湖泊蓄水、旅游开发等采石场生态恢复与综合开发利用模式,以期对未来采石场的生态治理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采石场 生态恢复 综合开发利用 海宁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晓华 杨志峰 郦建强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评价是一个由多指标组成的复杂巨系统,其难点是如何合理地建立评价该系统的数学模型。当前的评价模型随着评价内容的不同而变化,精度较难控制。为解决单项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评价指标评价结果的不相容问题,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各层次的分辩力和评价模型的精度,论文采用大样本数据,利用投影寻踪、遗传算法、插值型曲线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评价标准,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建立了一种新的数学模型———遗传投影寻踪插值模型(GPPIM)。实例研究表明,GPPIM建模方法直观、可靠、精度高,既有较强的分类功能,又有较好的排序功能,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水资源问题的综合评价。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祃红英 张勇 潘德均
本文分析了攀西地区资源开发、科技实力和政策状况 ,借鉴国外开发欠发达地区的经验 ,对攀西地区资源开发总体方针、近期发展重点和目标、攀西地区政策制定的总体思路进行了探讨 ,并对攀西资源开发管理体制政策 ;科技事业政策 ;科技人员政策 ;经济发展政策 ;社会发展政策 5个方面和各级政府对攀西资源开发的政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攀西地区 资源开发 政策研究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林国龙 束景升 孙延荣 房玉荣 李文禄 袁光迎
根据生态学原理和沿黄孝里洼区的生态环境,1987—1990年以渔为主鱼、藕、粮、牧、林、果、草综合开发5000亩。生产商品570万公斤,比原定年产百万公斤超标42.5%;种养9920亩,亩均获利433.4元,超指标(200元)116.7%;产值956万元,是开发前洼区产值60万的16倍.筛选了“鱼—牛—草”、“鱼—鹅—草”、“鱼一草”、“鱼一粮”能形成良性生态循环的生产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