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68)
- 2023(9893)
- 2022(8377)
- 2021(7795)
- 2020(6426)
- 2019(14304)
- 2018(13830)
- 2017(25424)
- 2016(13999)
- 2015(15446)
- 2014(14870)
- 2013(14518)
- 2012(13521)
- 2011(11717)
- 2010(11399)
- 2009(10279)
- 2008(10170)
- 2007(8759)
- 2006(7392)
- 2005(6295)
- 学科
- 济(53387)
- 经济(53335)
- 管理(36745)
- 业(33761)
- 企(27041)
- 企业(27041)
- 方法(21870)
- 数学(18517)
- 数学方法(18280)
- 农(16448)
- 地方(15100)
- 中国(13811)
- 业经(12859)
- 财(12682)
- 学(12019)
- 农业(11447)
- 贸(11162)
- 贸易(11155)
- 易(10775)
- 环境(9298)
- 制(8794)
- 和(8482)
- 理论(8344)
- 技术(8111)
- 务(7844)
- 财务(7828)
- 财务管理(7808)
- 划(7424)
- 企业财务(7286)
- 银(7273)
- 机构
- 学院(188432)
- 大学(186688)
- 济(69752)
- 管理(69534)
- 经济(68191)
- 研究(65465)
- 理学(60187)
- 理学院(59350)
- 管理学(58220)
- 管理学院(57863)
- 中国(47913)
- 科学(44312)
- 京(39738)
- 农(39294)
- 业大(33639)
- 所(33478)
- 农业(31036)
- 研究所(30989)
- 财(30486)
- 中心(30469)
- 江(29278)
- 范(26949)
- 师范(26599)
- 州(25357)
- 财经(24491)
- 北京(24458)
- 院(24419)
- 省(22169)
- 经(22169)
- 师范大学(21524)
- 基金
- 项目(136214)
- 科学(105186)
- 基金(96269)
- 研究(94906)
- 家(86864)
- 国家(86063)
- 科学基金(72114)
- 社会(59822)
- 社会科(56484)
- 社会科学(56463)
- 省(55498)
- 基金项目(52359)
- 自然(48331)
- 自然科(47109)
- 自然科学(47086)
- 划(46922)
- 自然科学基金(46197)
- 教育(42548)
- 编号(37910)
- 资助(37437)
- 重点(31192)
- 发(30173)
- 成果(28798)
- 创(28434)
- 部(28097)
- 计划(26943)
- 课题(26764)
- 创新(26480)
- 科研(26361)
- 国家社会(24312)
共检索到2739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耀志 罗曦
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视觉影响评价,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成熟的方法和标准,文章从历史文化街区在景观视觉方面的重要性谈起,分析了一般景观视觉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并以苏州寒山寺景区为例,探讨了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一种新的可行的景观视觉影响评价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景观视觉影响评价 寒山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肖湘东 易秋丽 马建武 许可 李晓策 刘莹莹
苏州古城区河网密布,水源丰富,在水景观环境日益严重的今天,通过评估水质后改造水景,实现生态建设,以服务自然服务社会。现以苏州古城区水系中桃花坞第二直河南北方向河段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调研与分析,对该处进行初步的水环境评价,再根据自然生态、文化传承与人的需求原则,进行后期的景观改造,达到改善环境,服务当地居民的目的。还通过对这一地区民生、民情以及环境现状的调查,结合古往今来桃花坞地区的历史渊源,对这一地区中沿桃花坞河及内城河一带进行生态、经济、人文3个方面的改造尝试,希望能从河道景观改造出发,对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状况起到一定的改善和提升。
关键词:
桃花坞 水景观 生态研究 景观改造 苏州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凤阳 王子强
以历史街区的景观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从视觉图式的角度,总结苏州地区视觉图式要素,探讨其在历史街区景观空间组织中的运用。区别于常见的三大景观空间类型,本文提出图式视角下节点景观空间、街巷景观空间、整体景观空间和景观意境空间四大历史街区景观空间类型,并通过传统图式符号景观化方法的总结,分别对四大景观空间的组织进行讨论,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总结的方法,为景观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
视觉图式 历史街区 景观空间组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涛
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脱胎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在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围绕保护与发展这一主题,保护理论与方法不断积累完善。历史性城市景观理论的出现,提供了街区保护的新视角。本文回顾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法的演变,结合本轮规划的研究与编制过程,简述本次规划在保护方法上的探索与收获。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钟行明
芙蓉街历史文化街区是济南古老的传统商业街区,也是济南目前保存较多历史遗存和文化内涵、集中体现泉城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但近年来,该历史文化街区正面临着功能结构失衡,活力衰退的困境。为保护其特色风貌、复兴其活力,文章从保护其空间格局肌理、历史建筑、活力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原居民的社会网络等方面对该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复兴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活力复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勇 崔景 倪烨昭
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承载着多元主体的社会交往与日常生活,其空间品质是环境质量与精神感知关系的相互映射。以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为例,从物质空间、历史文化以及心理感知3个维度建构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空间品质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关联路径、变量路径效应与满意度的关系特征、居民满意度特征,最后分析3个维度满意度差异性的成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舒涵 王长松
运河遗产空间蕴含丰富景观资源,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感知形成基于景观的地方意象,其中,声音景观作为感知地方与空间的关键路径,对于遗产保护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杭州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运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探索了运河遗产空间内感知主体对于声音景观的感知、偏好和行为,研究发现:(1)从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和功能结构来看,位于不同街区位置的空间类型与声音景观的感知和偏好直接相关,越靠近运河河道,感知主体的积极情感相对越强烈,京杭运河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声音景观提供了相对积极的感知空间。(2)环境功能一定程度影响了感知主体对该地声音景观类型的心理预期,从而决定了对声音元素的情感偏好。在同一街区的不同地点,感知主体受环境与心理作用的影响,对不同声音景观元素的感知程度和偏好程度不同。(3)不同声音类型对感知主体情感偏好的贡献率存在差异。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在运河沿线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中应重视对于声音景观的建设和维护,为运河遗产空间内历史街区的空间规划实践提供参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蒋丽芹 熊乙
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游客满意度进行了研究,利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处理,将满意度的衡量标准细分为31个指标,即观测变量,然后运用IPA分析法进行游客满意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以无锡市惠山古镇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将游客满意度的31个观测变量划分为四种类型——优势变量、弱势变量、改进变量和保持变量,研究观测变量分布的原因,并提出了今后古镇建设的重点及提升游客满意度的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新杰 赵寰熹
游览路线是游客体验环境并获得感知的核心空间要素,景观价值是环境与感知的“桥梁”,引入公众参与式制图方法,探索景观价值感知与游览路线的关系。结果表明:(1)游客的主要游览路线受自然要素的影响,游客更倾向于选择景点少而精的游览路线。(2)游客更加关注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3)不同的景观特征会影响游客对景观价值的感知。对经济价值的感知受到商业布局的影响,对学习价值的感知受到博物馆类景点的影响。(4)游客对部分景点的价值评分会提高游客对该景点所在路线的价值评分。研究结果有助于从微观角度深入刻画游客的游览空间偏好、准确把握游客的价值感知,为人与环境的交互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唐慧超 洪泉 李婧妮 赵萱 吴凡
基于网络点评数据,以大运河杭州段3个历史文化街区——桥西、小河直街、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探究街区评价与使用人群特征、评价时间的关系,以及不同街区的关注偏好与评价差异。研究发现:(1)街区的业态、特色、历史感、消费成本是影响评价的关键因素;(2)女性较男性更关注于环境的"文艺"氛围,且关注或参与的活动类型更为丰富,本地游客较外地游客更关注于日常活动和交通可达性;(3)3大街区特色区分明显,桥西街区的非物质文化最为丰富;(4)网络评论文本分析显示大运河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成效突出。文章建议街区管理者在未来适当调整街区业态,合理控制消费成本,引导游客对于街区文化与特色的认知,将有助于提升游客的评价;街区的改造提升应考虑不同属性游客的偏好,并充分关注原住民和周边居民的需求,同时借助"网红"效应,加强宣传和推广大运河文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温天蓉 叶胜发 邓金平 吴宁 童磊
历史文化街区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一旦发生火灾,造成的巨大损失难以估量。本文以灶儿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剖析了其现状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基于GIS技术评估了其火灾风险;构建了集预防、救援、评估反馈于一体的综合消防安全体系,并提出了具体的消防规划策略,以期从根本上提高历史文化街区抗御火灾的综合能力,适应街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肖洪未 李和平
为进一步加强遗产资源的价值保护与利用的可持续性,受环境影响评价理念的启示,对我国开展遗产影响评价进行了思考。首先,在环境影响评价的概述基础上,梳理了国内外遗产影响评价开展近况,阐述了我国开展遗产影响评价的应用逻辑。最后,以历史文化街区为例,从遗产影响评价的"缘由、内容、对象、时间、机构、程序"等六方面进行了探讨,对我国全面开展遗产影响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于英 高宏波 王刚
从智慧城市对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要求出发,梳理出智慧城市与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的相互关系,提炼出城市空间的智慧发展理念。以苏州平江路悬桥巷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该区域公共空间活力丧失、文化衰败的现象,以当地居民的价值观为基础,以精神愉悦、文化传播、时空可达性为导向,通过植入一定数量的"微中心"——不同功能的公共空间,以及智慧城市技术支撑体系的运用等城市有机更新策略,在传承原住民的生活方式的前提下,激活老城区的空间活力,并辐射带动周边城区,进行街区公共空间的智慧创新升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于英 高宏波 王刚
从智慧城市对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要求出发,梳理出智慧城市与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的相互关系,提炼出城市空间的智慧发展理念。以苏州平江路悬桥巷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该区域公共空间活力丧失、文化衰败的现象,以当地居民的价值观为基础,以精神愉悦、文化传播、时空可达性为导向,通过植入一定数量的"微中心"——不同功能的公共空间,以及智慧城市技术支撑体系的运用等城市有机更新策略,在传承原住民的生活方式的前提下,激活老城区的空间活力,并辐射带动周边城区,进行街区公共空间的智慧创新升级。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周永博 沈敏 魏向东 梁峰
"遗产资本化"(Heritagization)是遗产被用于实现特定目标的社会进程,是遗产旅游的核心,遗产旅游开发是遗产资本化的当代形式,遗产旅游开发的直接目标即向公众提供真实性的遗产体验。本文结合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产品开发案例,根据对社交媒体(Social Media)中旅游博客(Blog)原创文本的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CA)和语义网络分析(Semantic Network Analysis,SNA),挖掘旅游者对案例遗产旅游地的个人态度和价值认知情况,进而提出一个由旅游者
关键词:
遗产 旅游 态度 价值 开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与活化利用的策略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基于文化基因理念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法探索——重庆寸滩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基于认知评价的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度研究--以重庆磁器口为例
基于多源数据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评估体系研究——以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基于LBS数据的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商业化空间分布研究——以江汉路及中山大道片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以南京市为例
城市经济学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利用——以莆田市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基于公众参与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以正定历史文化名城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视觉污染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地方感营造策略研究——以西安回民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