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92)
- 2023(6217)
- 2022(5052)
- 2021(4899)
- 2020(3819)
- 2019(8690)
- 2018(8611)
- 2017(16474)
- 2016(8818)
- 2015(9933)
- 2014(9946)
- 2013(10044)
- 2012(9369)
- 2011(8590)
- 2010(8853)
- 2009(8364)
- 2008(8576)
- 2007(8415)
- 2006(7612)
- 2005(6892)
- 学科
- 农(48497)
- 济(42763)
- 经济(42734)
- 业(36123)
- 农业(32121)
- 管理(22357)
- 业经(17211)
- 企(15413)
- 企业(15413)
- 方法(12787)
- 农业经济(12300)
- 数学(11210)
- 数学方法(11128)
- 制(10242)
- 中国(10002)
- 发(9492)
- 财(9447)
- 村(9429)
- 农村(9411)
- 地方(8511)
- 发展(8200)
- 展(8184)
- 贸(8008)
- 贸易(8002)
- 易(7797)
- 建设(7618)
- 策(7411)
- 土地(7403)
- 及其(7253)
- 体(7203)
- 机构
- 学院(134927)
- 大学(129558)
- 济(58060)
- 经济(56873)
- 管理(54467)
- 农(45776)
- 理学(45605)
- 理学院(45252)
- 管理学(44719)
- 研究(44608)
- 管理学院(44480)
- 中国(39274)
- 农业(34458)
- 业大(26966)
- 京(26640)
- 财(26265)
- 科学(25041)
- 中心(23369)
- 所(22619)
- 江(22356)
- 农业大学(20801)
- 财经(20071)
- 研究所(19753)
- 经(18159)
- 省(17874)
- 经济管理(17740)
- 州(17622)
- 业(16933)
- 北京(16346)
- 范(16219)
- 基金
- 项目(83042)
- 科学(65130)
- 研究(64786)
- 基金(60085)
- 家(51875)
- 国家(51301)
- 科学基金(43941)
- 社会(41636)
- 社会科(38964)
- 社会科学(38950)
- 省(33327)
- 基金项目(32115)
- 编号(29539)
- 农(27429)
- 教育(26691)
- 自然(26417)
- 划(26236)
- 自然科(25782)
- 自然科学(25773)
- 自然科学基金(25347)
- 成果(23817)
- 资助(23247)
- 发(19041)
- 部(18619)
- 重点(17602)
- 课题(17577)
- 国家社会(17300)
- 业(16992)
- 制(16949)
- 性(16891)
共检索到2208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丘 黄世祥
本文针对近年来伪劣商品在农村市场盛行的现象,探讨信息在农村市场抵御伪劣商品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加强普法教育及科普宣传,加强消费信息导向和预警功能,发挥媒体的信息放大作用,选择合适的信息传播工具,营造安全的消费环境等信息措施。
关键词:
伪劣商品 信息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安顺 王信东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毅
基本竞争模型完全信息的假设与现实相悖:由于信息的真伪难辨;信息收集需要成本;消费者能够记忆并回想的信息有限;消费者对信息的加工能力有限以及信息市场不完善等原因,致使消费者所掌握的信息非常有限。信息有限的结果是市场稀薄和假冒伪劣商品盛行。消费者可以借助担保、信誉、专家、标准以及价格制度等方法去识别假冒伪劣商品。
关键词:
假冒伪劣商品 有限信息 逆向选择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金昌
一、假冒伪劣商品统计的意义。近儿年来,在我国商品经济逐步发展、商品市场不断繁荣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那就是假冒伪劣商品大量充斥市场。据报道,1991年我国商品平均合格率仅达59.46%,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为2000亿元,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而且还严重阻碍了我国商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在党和政府下决心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今天,在统计上对其加以反映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假冒伪劣商品是指在市场上出售的无商标、无厂家、无生产许可证、无合格证、无生产日期、无中文名称的商品,以及那些假冒商标、以次充好、名实不符的商品。这些商品都属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崔兆鸣 周黎安
假冒伪劣商品存在下的市场均衡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崔兆鸣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周黎安目前,假冒伪劣商品充斥社会,其范围之广几乎使各个阶层的人都无一幸免,它的存在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本文在假定产品质量信息市场存在的前提下,通过对消费者、真假商品生产者及中间商...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曾坤生 易红玲
一、当前我国消费市场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主要特点我国消费市场的假冒伪劣商品,是在近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大背景下逐步开始泛滥的。对这种不良现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以下一些主要特点:1.假冒伪劣商品的品种已从一般的物质消费...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希瑾 张旭宏 杜久才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叶霞
试析假冒伪劣商品的成因南开大学经济学系叶霞在建设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方面出现了商品生产蓬勃发展、市场经济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这确实令人欢欣鼓舞。但是另一方面假冒伪劣商品的无孔不入和大肆泛滥,又确实令人愤恨与不安。电视和报纸等新闻媒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薄华 张萍
为了切实保障广大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人身安全,提高农村食品市场安全水平,严厉打击假冒伪劣食品生产经营,现就如何完善和强化农村批发市场、集贸市场食品监管体系建设,有效抵制假冒伪劣食品进入农村市场,提出以下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杨在军
农村假冒伪劣市场存在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即"次级产品市场化"的日常消费品与信息严重不对称生产资料市场并存。信息对称的农村日常消费品假冒伪劣盛行的主要原因是,农民在有限的可支配收入约束下追求低价偏好的结果。以农资为主体的中间产品假冒伪劣泛滥,则主要是由于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农民处于明显的信息劣势。本文针对农村假冒伪劣的二元结构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思路,并特别强调农村假冒伪劣治理不能简单以成本收益论,国家对农村假冒伪劣治理政策上应有所倾斜。
关键词:
农村 假冒伪劣 二元结构 治理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杨在军
农村日常消费品假冒伪劣的基本特征是农民知假买假,而不是信息不对称,这主要是由于农民可支配收入极为有限的结果。有鉴于此,农村消费品市场治理的基本对策应是提高农民的可支配收入。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赵云斌
一、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原因1、少数企业质量意识薄弱,造成假冒伪劣商品的生存。据报载,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等部门仅去年就查处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经济案件总数的2.19%。造成不合格产品的直接原因而属于管理方面的因素就占50%以上。因此,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秦莉君 荣蓬
上市公司虚假的会计信息是当今会计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虚假会计信息的泛滥,严重扭曲了股票的价值,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极大地挫伤了股民的投资积极性。如果不对其加以严厉的打击和治理,我国的资本市场就难以有效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
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 治理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阮平南 杨娟
本文认为以打击为主的“末端治理”方式对抑制伪劣商品的现象难以奏效,提出了“防打结合,以防为主”的治理思想。从控制流通环节的角度剖析了伪劣商品流通中消费者和中间商之间的博弈关系,构建了中间商的声誉模型,分析了中间商在伪劣商品治理中的行为选择。得出的结论是:中间商只有选择与消费者合作,尽力杜绝购进和销售伪劣商品,才能获得最大的效用。
关键词:
伪劣商品 中间商 声誉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