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06)
2023(9248)
2022(7735)
2021(7271)
2020(5923)
2019(13213)
2018(13259)
2017(23171)
2016(13465)
2015(15487)
2014(15798)
2013(14866)
2012(13803)
2011(12288)
2010(12835)
2009(11722)
2008(11852)
2007(11138)
2006(9738)
2005(8971)
作者
(39429)
(32856)
(32678)
(31167)
(20765)
(15752)
(15026)
(12805)
(12582)
(11980)
(11257)
(11109)
(10795)
(10639)
(10578)
(10050)
(10001)
(9803)
(9689)
(9357)
(8522)
(8305)
(8057)
(7815)
(7503)
(7500)
(7341)
(7195)
(6909)
(6715)
学科
管理(42266)
(39391)
经济(39299)
(35458)
(31146)
企业(31146)
(16846)
(15213)
中国(14141)
方法(13327)
(12749)
理论(12731)
教育(12210)
(11502)
业经(11334)
(10591)
数学(10263)
数学方法(10053)
教学(10017)
(9779)
银行(9745)
(9243)
(9221)
财务(9174)
财务管理(9148)
(8867)
金融(8860)
企业财务(8647)
体制(8510)
技术(8471)
机构
大学(183953)
学院(183904)
(64993)
研究(64488)
管理(63806)
经济(62896)
理学(52687)
理学院(52043)
管理学(50978)
管理学院(50630)
中国(47920)
(40274)
科学(38481)
(36089)
(32842)
(32835)
(32208)
中心(29427)
研究所(29176)
业大(27075)
财经(26575)
(26181)
师范(25812)
技术(25545)
北京(25517)
(25360)
农业(24917)
(24463)
(23919)
(23844)
基金
项目(118349)
研究(91863)
科学(91025)
基金(80050)
(69839)
国家(69141)
科学基金(58012)
社会(54142)
社会科(50928)
社会科学(50916)
(49565)
教育(46292)
基金项目(41388)
(41058)
编号(39705)
自然(35679)
成果(34934)
自然科(34816)
自然科学(34798)
自然科学基金(34162)
资助(32233)
课题(30503)
重点(27724)
(26998)
(26021)
(25657)
(25152)
(24798)
项目编号(24125)
(24044)
期刊
(83594)
经济(83594)
研究(58902)
中国(53708)
教育(39932)
(31888)
学报(31512)
(30258)
管理(26395)
科学(25944)
大学(24448)
学学(22352)
技术(20241)
农业(20034)
(17958)
金融(17958)
财经(14031)
职业(13227)
业经(12898)
(12129)
经济研究(11294)
(10569)
图书(10354)
(10274)
(9817)
问题(9804)
(9744)
论坛(9744)
科技(9060)
财会(8727)
共检索到3035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宋平  杨连茂  甄良  丁雪梅  
根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定位以及全日制工程硕士生源结构的特点,论述了加强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并分别从校企、导师以及研究生多个层面,阐述利用校内实践基地、校企联合培养基地、依托科研合作平台等手段,探索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举措。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郑世良  王景伟  徐玲  李丹  
认为工程实践能力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能力,构建工程实践能力体系是工程硕士研究生质量保证的重要举措。从工程哲学和教育学的视角,梳理了工程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内在逻辑,形成工程知识—工程实践能力框架,为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提供理论依据。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紧紧围绕"工程实践能力"这一核心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制定了工程知识与实践能力融通的课程方案,构建了认知—应用—创新三阶段梯次递进的工程实践模式,逐步探索出"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多元共治工程实践机制,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成效显著。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宁更新  李尧辉  聂文斐  凌丽娟  
以在校内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为例,提出了五大理论模块和三大实际操作模块相结合的"5+3"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以期提出富有特色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方案。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孙延明  向智男  葛瑞明  陈小平  朱敏  
从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专业实践基地、双导师机制及学位论文标准、制度建设及管理几个方面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构建与实施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做法及效果,并通过调研结果证实了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最后从宏观层面提出了对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小林  齐昌政  文永红  石卫林  
从工程实践所需要的知识和工程实践的逻辑出发,对工程硕士应具备的知识系统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逻辑追本溯源。认为工程知识是工程实践活动的知识基础,它区别于科学知识、技术知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其中工程隐性知识必须通过工程实践才能获得。工程实践具有情境性、独特性(不可替代性)和层次性等内在逻辑。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要以工程知识为关键构建知识体系,要遵循工程实践的内在逻辑,科学合理地组织工程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习得工程知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徐林  张斌  巩恩普  李鸿儒  高宪文  李琳  王明波  
结合东北大学全日制控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构建了"三层次、递进式、全过程"的研究生实践课程体系;为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多元化实践教学,建立了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基地;突出了"工程实践、分类指导"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特色;以质量为目标,构建了科学、系统、规范的管理监督保障体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聂文斐  杨吉  宁更新  姚若河  
针对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具体对象,以华南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提出了以实践为主线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三段式的培养方案及相应的培养机制,以期创建富有特色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史耀媛  卢朝阳  
从奖助体系、专业设置、精品课程、教学实践基地、学位论文要求等方面,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培养的实践和特色进行了分析。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干  刁国旺  薛怀国  李玉军  
阐述了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实践教学的核心观点及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结合扬州大学的改革实例,探讨了构建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实践教学体系的各项措施。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钰  康妮  刘惠琴  
在总结清华大学10年经验基础上,明确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定位是具有创新活力的未来工程人才。分析了清华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课程教学兼顾学科和行业需求、专业实践注重培养解决工程实际能力、组织实施以培养项目形式开展等特色,并对工程人才多模式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与思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崇敏  刁晓平  邓和军  张银东  
回顾和总结了海南大学在全日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建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和措施,包括推进法律硕士培养与司法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调动社会资源参与法律硕士培养的积极性;优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索分类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估机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徐军海  江莹  
通过对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的背景与目标辨识,在讨论传统培养环境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培养模式,分析了政府、大学和企业在培养模式中的角色定位和运作方式,并提出进一步发展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小平  罗文标  曹蔚  葛瑞明  
阐述了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的几种模式,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实践及取得的成效。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国华  
指出紧密结合实际、突出学术性和职业性的高度统一、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指导专业学位论文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分析了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原则、方法和途径,并结合学位论文研究过程讨论了六个方面的具体指导方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彭晓霞  郭红  马齐爽  黄海军  
介绍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院校,通过调查分析、科学研究、教育实践与改革,积极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贯彻"分类培养、标准有别"思想,加强校企合作,逐步形成的一套科学合理、面向国防工业需要且适用于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创新型培养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