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96)
- 2023(10067)
- 2022(8209)
- 2021(7365)
- 2020(6423)
- 2019(13793)
- 2018(13993)
- 2017(26908)
- 2016(14132)
- 2015(15943)
- 2014(16061)
- 2013(15745)
- 2012(14326)
- 2011(12662)
- 2010(12955)
- 2009(12611)
- 2008(13105)
- 2007(12241)
- 2006(11052)
- 2005(10478)
- 学科
- 业(81499)
- 企(76408)
- 企业(76408)
- 管理(69297)
- 济(62736)
- 经济(62620)
- 财(27592)
- 业经(27117)
- 方法(25361)
- 农(22616)
- 务(21512)
- 财务(21478)
- 财务管理(21453)
- 技术(20425)
- 企业财务(20397)
- 制(18905)
- 数学(17119)
- 数学方法(16984)
- 农业(16534)
- 体(14296)
- 中国(13989)
- 理论(13761)
- 划(13621)
- 策(13266)
- 和(13037)
- 体制(12694)
- 技术管理(12467)
- 企业经济(11365)
- 经营(11128)
- 银(10186)
- 机构
- 学院(217059)
- 大学(212386)
- 济(91925)
- 管理(91863)
- 经济(90132)
- 理学(77520)
- 理学院(76893)
- 管理学(76155)
- 管理学院(75732)
- 研究(63990)
- 中国(53257)
- 财(48221)
- 京(44185)
- 财经(37019)
- 江(35732)
- 科学(35185)
- 农(33587)
- 经(33353)
- 所(31252)
- 中心(30557)
- 业大(28480)
- 州(27686)
- 北京(27561)
- 研究所(27141)
- 经济学(26973)
- 财经大学(26897)
- 商学(26237)
- 商学院(26001)
- 农业(25959)
- 经济学院(24314)
- 基金
- 项目(133400)
- 科学(107546)
- 研究(102613)
- 基金(98383)
- 家(83188)
- 国家(82390)
- 科学基金(73721)
- 社会(67446)
- 社会科(64026)
- 社会科学(64011)
- 省(52899)
- 基金项目(52046)
- 自然(45774)
- 教育(45603)
- 自然科(44770)
- 自然科学(44760)
- 自然科学基金(44053)
- 划(42120)
- 编号(42059)
- 资助(38755)
- 成果(34335)
- 业(32966)
- 制(32063)
- 创(31844)
- 部(29856)
- 重点(28972)
- 创新(28810)
- 国家社会(28198)
- 发(27975)
- 课题(27421)
- 期刊
- 济(112015)
- 经济(112015)
- 研究(64759)
- 中国(45174)
- 财(44313)
- 管理(40245)
- 农(32953)
- 科学(26882)
- 学报(26809)
- 技术(23155)
- 农业(22413)
- 融(21585)
- 金融(21585)
- 大学(21576)
- 学学(20260)
- 业经(20152)
- 财经(19618)
- 教育(18608)
- 经(16894)
- 经济研究(16291)
- 技术经济(14507)
- 财会(14194)
- 问题(14022)
- 业(13920)
- 会计(12153)
- 现代(11835)
- 图书(11288)
- 贸(10874)
- 世界(10851)
- 理论(10709)
共检索到3410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亮 惠树鹏
文章在我国高技术产业与传统制造业联动发展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发展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分析了我国高技术产业与传统制造业联动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在短期内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说明我国传统制造业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而在长期内这种互促作用不明显,说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对传统制造业的带动作用不显著。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传统制造业 联动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旭 潘仁龙 赵梦菲
由投资趋同引发的产能过剩已成为中国经济当下亟待解决的顽疾,数字金融发展为抑制企业投资趋同行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提供新思路。文章采用2013—2019年A股传统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传统制造企业投资趋同行为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有效抑制传统制造企业的投资趋同行为,且对非国有企业和缺乏投资经验企业的投资趋同行为抑制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金融通过降低传统制造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不确定性从而抑制其投资趋同行为,数字金融同时会对传统制造企业的金融化投资趋同行为产生显著促进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冯俊华 唐萌
传统制造业在我国的地位显著,但其劳动密集型的特征与当今时代追求技术与创新的实践应用显得格格不入,在改革开放40年的背景下,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深入探索势在必行。本文对我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制造业转型升级理论与实践进行回顾,并对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以当今时代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切入点,分析得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最后结合当下"一带一路"倡议及改革开放的相关政策,从政府层面和传统制造业自身角度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政府应深入推进"走出去"战略实施、推进传统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智能制造发展;传统制造业企业应运用比较优势的动态变换,顺应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实现持续转型升级。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传统制造业 持续转型升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乾文 丁楠
美国在金融危机后为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美国审计署对此进行了跟踪审计和专项审计,在贯彻落实产业政策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新常态下中国的产业经济进入了中高速增长的状态,传统制造业的弊端逐渐显现,随着《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提出,国家审计也应跟上国家治理的步伐,在审计内容、方式、理念上有所突破。文章将中美两国审计署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审计的背景、内容、范围及报告建议进行了比较,探索完善审计策略,更好地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助力。
关键词:
政府审计 制造业 转型升级 中美比较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柳毅 赵轩 杨伟
传统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本文从产业基础、创新生态和经济效益等维度构建数字经济促进我国传统制造业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计量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数字经济促进传统制造业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的作用机制与影响。研究表明:(1)数字经济通过缓解资本错配、促进科技人才集聚和金融发展推动传统制造业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有利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创新生产要素升级;(2)数字经济对传统制造业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融合产生非线性的促进作用;(3)数字经济对传统制造业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发展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传统制造业 产业链 创新链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顾新一,李建东
信息技术在我国制造业中的应用与发展顾新一李建东浙江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一、引言信息技术是以信息为处理对象,对信息进行主动处理并且储存和/或传递的以机器为基础的技术。微分子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技术革命以来,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物质资源处理技术,信息处理技术...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繁华 范瀚文 曾帅
利用中国2006~2013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GMM)对信息技术发展与制造业工资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制造业信息化的过程中,软件技术提高、互联网广泛应用以及二者的共同作用都对制造业工资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由于这种工资增长具有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支撑作用,所以不必担心由此引发的劳动力成本上升问题。因而促进制造业信息化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条必由之路。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谢文明 江志斌 储熠冰
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相融合的新产业形态,是一种新的先进制造模式。在系统阐述服务型制造的起源及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上海电气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典型案例,总结提出了上海电气实施服务型制造的两种模式:基于共生的服务模式和基于内生的服务模式。基于此,提出了实施服务型制造可能面临的关键问题,为中国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提供了可靠的经验和真实依据。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李葆萍
本文分析了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对于信息技术认识的误区,认为要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效,不仅要重视对教师观念和技术上的培训,更应该重视教师的教学经验、学科教学能力,从具体的教学结构出发来研究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方式。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教学结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朱敏
大数据是未来制造业举足轻重的新生产要素,从大规模定制到智能化服务,其应用及影响无远弗届。抓住这轮新机遇,中国制造业将大有可为。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正面临来自国内和国际的双重挑战。从国内来看,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上涨,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产业结构亟待转型;从国际来看,德国、美国相继推出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计划,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孔令池
制造业布局的合理性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现阶段我国制造业布局的基本特征有:"胡焕庸线"两侧制造业布局形成明显的产业梯度,东南半壁呈"马太效应"的空间极化模式;经济地理格局开始由Krugman的"从分散到集聚"范式向Helpman的"从集聚到分散"范式转换,但产业转移和产业创新的动力不足,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衰退趋势明显;地区间产业专业化水平逐渐提升,不同产业在空间上开始分离,但依然存在较为明显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建构一个有效的协调和制衡机制、寻求政府与市场的结合是推进制造业布局合理化的合理逻辑。实现制造业布局合理化的实践策略在于:突破"胡焕庸线",实现地区产业均衡发展;形成产业的空间移动,显现比较优势;促成区域产业分工与协作,推动产业一体化发展。除此之外,东部率先创新引领、中部崛起发挥优势、西部开发强化举措、东北振兴深化改革,是制造业布局空间重塑的策略重点。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西振
在2014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江苏省电力公司的创新成果《以流程为基础的"五位一体"管理体系构建》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赞赏。这一创新成果的核心内容是应用价值链理论,深入研究企业业务路线,明确企业价值创造基本过程,按照企业运行的自然规律,设计业务路线总图。在应用信息技术使流程体系刚性化的基础上,梳理流程体系与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舒
随着比较优势的改变,各工业先行国纺织业在其发展演进历程中普遍地经历了大规模的衰退,但是没有哪个国家停止纺织品生产并完全依赖进口。中国13亿人口的基本需求也不能仅依赖进口供给。面对即将到来的衰退,中国政府必须在产业政策上加以有效引导,以促进产业和经济的转型升级。本文旨在通过对工业先行国家纺织业发展演进过程中典型事实的考察,为中国正在失去要素比较优势而处于战略关键期的传统制造业的未来走向提供借鉴。
关键词:
产业升级 纺织业 产业衰退 产品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