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03)
2023(7917)
2022(6676)
2021(6484)
2020(5396)
2019(12655)
2018(12289)
2017(22832)
2016(12186)
2015(14161)
2014(13579)
2013(13579)
2012(12801)
2011(11589)
2010(11389)
2009(10239)
2008(10032)
2007(8513)
2006(7453)
2005(6638)
作者
(33867)
(28437)
(28180)
(26567)
(18246)
(13672)
(12924)
(10983)
(10946)
(9901)
(9824)
(9690)
(9072)
(8799)
(8782)
(8682)
(8334)
(8282)
(8205)
(8059)
(7081)
(6736)
(6714)
(6442)
(6283)
(6264)
(6092)
(6058)
(5657)
(5630)
学科
(52247)
经济(52190)
管理(27719)
(27571)
方法(21563)
数学(19693)
(19640)
企业(19640)
数学方法(19566)
中国(17244)
(15894)
(12318)
贸易(12309)
(12018)
地方(10912)
农业(10557)
(10259)
业经(9948)
(9378)
(9267)
环境(8292)
(7956)
银行(7938)
(7692)
(7666)
金融(7664)
关系(7124)
(7089)
(6792)
(6596)
机构
大学(171177)
学院(167708)
(76451)
经济(75185)
研究(65015)
管理(61326)
理学(52357)
理学院(51636)
管理学(50970)
管理学院(50630)
中国(50365)
(37956)
科学(37876)
(32690)
(32129)
研究所(29440)
中心(29403)
(29216)
财经(26298)
经济学(24944)
(24893)
北京(24367)
业大(24225)
(24172)
(24028)
师范(23850)
(23303)
农业(22839)
经济学院(22520)
(21565)
基金
项目(114557)
科学(91025)
基金(85463)
研究(85001)
(76132)
国家(75144)
科学基金(63163)
社会(56342)
社会科(53390)
社会科学(53375)
基金项目(45275)
(41399)
自然(39043)
教育(38127)
自然科(38114)
自然科学(38101)
自然科学基金(37477)
(36386)
资助(34455)
编号(32577)
成果(27038)
(26826)
重点(26089)
(25601)
国家社会(24837)
中国(24328)
(23701)
教育部(23118)
课题(22823)
创新(22254)
期刊
(84265)
经济(84265)
研究(54296)
中国(36606)
学报(26946)
(26425)
科学(25831)
(24727)
管理(21435)
大学(20702)
学学(19082)
农业(18483)
教育(18347)
(15361)
金融(15361)
经济研究(13886)
财经(13283)
技术(13269)
问题(11819)
(11670)
(11669)
(11574)
业经(11255)
世界(11193)
国际(10550)
资源(9711)
图书(9318)
(8426)
技术经济(8033)
(7560)
共检索到2604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晶晶  
用日本文化中"结界"一词,分析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空间暗示性元素,找寻中国传统私家园林独特而鲜明的空间转折节点符号,挖掘中国传统私家园林独特的文化意境,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屈寒飞  
江南私家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中为数最多、艺术成就最高的园林类型,以典雅淡朴为主要特征;岭南私家园林以庭院与庭园组合见长,表现出浓郁的生活趣味。比较明清时期岭南私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可以从园林选址、空间布局、造园要素、艺术特征、文化特征等方面发现岭南私家园林的造园艺术特色。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华海镜  金荷仙  
书法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不仅是点醒园林意境的语言文字的载体,而且是独立的审美对象。以欣赏书法为旨的碑林,是继建筑、山水、植物三大造园要素之后的又一重要元素。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梁慧琳  张青萍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梁慧琳  张青萍  
中国古典园林在构建师法自然的山水意境时,因善用空间开合对比和衬托的造园手法而呈现出变化多端、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江南私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多建于城市中,面积有限,但对空间开合布局及对比手法的运用最为淋漓尽致,空间效果以以少胜多取胜。本文基于空间句法理论,以苏州怡园、沧浪亭、留园等不同面积大小的江南私家园林为例,通过空间连接度和对比度等指标,量化其空间的开合变化和对比等布局特征,分析游人在主要游线上的空间开合体验感,并将量化研究的结果图示化、直观化。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突破中国古典园林空间传统的主观分析、感性描述的研究方法,科学、理性地研究和分析江南私家园林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探求其无序随机、富于变化的空间开合表象下隐藏的理性规律和特点。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絮飞  李国新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可能更关注园林植物的生态意义和外在审美因素;事实上,作为园林的主要语素之一,园林植物还承载了文化内涵、情感因素和吉祥寓意等精神方面的意义。要想对园林植物有更为透彻的认识,就要尽量对其精神内涵进行研究和阐释,只有这样才真正做到对植物的"悟对神通"。把握园林植物语素的综合审美意蕴,在造园中更好地加以运用。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华海镜  金荷仙  
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表现的都是自然山水,两者理论上极为相通。本文着重从立意、取舍、虚实、透视、掇山叠石皴法、树木配置和建筑等角度进行比较剖析。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汪洋  
中国古典园林在整体布局、叠山理水及建筑物造型上充分发挥中国画线条的表现力,通过用线的轻重、刚柔和转折等变化及线条在画面上的排列组合,表现结构、空间、层次、节奏韵律及装饰风格。这种富有意味形式的线条又对园林意境美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参5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徐伦虎  
我国古典园林在其形成的那天起,就同山水画、山水诗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它在世界的园林体系中属自然山水式园林。 中国园林发端于殷商,觉醒于魏晋,成熟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其中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园林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抛弃了以宫室楼阁为主,禽兽充满囿中的形式,而继承了古代“三山一池”的传统,并迅速向自然山水园方向发展。当时文人和士大夫受到政治动乱和佛、道出世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璟  
本文试图以苏州园林为例,剖析园林文学与园林旅游的关系,认为园林文学在对园林意境的点示、开拓、再现以及国林旅游的宣传、导游、开发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是急需开发的人文旅游资源。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卢山  陈楚文  王欣  金海燕  
通过较为丰富的史料,从历史发展和传统山水审美的角度,浅述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置石立峰的发展历程,热衷峰石的原由以及品石的标准等内容,旨在学习其精华,为现代园林实践服务。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彭巧  傅德亮  徐剑锋  
中国古典园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艺术精神与性格,并由此体现在园林的风格、布局以及审美情趣上。而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儒、道、禅以及风水的哲学思想对于这些建园因素,则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各派思想的精神实质出发,探讨它们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参2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红兵  薄育新  李晓红  胡永红  刘素清  
该文分析了梅花在中日古典园林中应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其相似性主要表现在梅文化、植物配植和种植方式等方面,而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两国梅花栽培应用史、配植特点、植梅面积和数量、咏梅古诗画应用、栽培品种和观赏特性等方面。最后,为两国今后合作提出了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君  苏雪痕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山林植物景观为园主提供了可以寄心林泉丘壑的退隐的生活场景,从南朝到明清,历代园主一直力求体现山林意趣.该文从中国古代文士崇尚山林隐逸生活的侧面,对不同历史时期的郊野墅园及城市宅园山林意趣的营造手法,做了一定程度的探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山林植物景观,不仅艺术地再现了自然界中的山川草木,而且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钱树伟  苏勤  
本文以苏州古典园林为案例,基于意象地图调查,探讨旅游者空间意象的基本要素构成、意象要素感知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1)古典园林旅游者空间意象中共包含五个基本要素,五要素在总体样本中出现的频率基本均衡,在不同园林的样本之间有一定差异;(2)五要素均具有较高的可识别性,其中节点与边界要素的可识别性及可意象性最高,是遗产保护的核心要素;(3)五要素的感知频率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从景区核心向周边逐渐衰减的规律性特征,即"核心—边缘"空间模式,该模式的形成是旅游者行为特征与园林空间格局共同作用的结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