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19)
- 2023(8432)
- 2022(7389)
- 2021(6974)
- 2020(6057)
- 2019(14294)
- 2018(14144)
- 2017(28224)
- 2016(15712)
- 2015(17850)
- 2014(18304)
- 2013(18163)
- 2012(17373)
- 2011(15396)
- 2010(16216)
- 2009(15598)
- 2008(15610)
- 2007(14529)
- 2006(12750)
- 2005(11729)
- 学科
- 济(60941)
- 经济(60886)
- 管理(44593)
- 业(44417)
- 企(36053)
- 企业(36053)
- 方法(29997)
- 数学(26253)
- 数学方法(25977)
- 财(20594)
- 银(20374)
- 银行(20229)
- 制(19655)
- 行(18835)
- 农(18114)
- 中国(16928)
- 融(14147)
- 金融(14145)
- 贸(13494)
- 贸易(13481)
- 务(13392)
- 财务(13360)
- 财务管理(13280)
- 易(13140)
- 企业财务(12652)
- 度(12619)
- 制度(12613)
- 地方(12460)
- 审计(12273)
- 学(12006)
- 机构
- 学院(222066)
- 大学(221514)
- 济(93763)
- 经济(91539)
- 管理(85180)
- 研究(73773)
- 理学(71570)
- 理学院(70838)
- 管理学(69757)
- 管理学院(69335)
- 中国(66464)
- 财(49138)
- 京(47503)
- 科学(43235)
- 农(40525)
- 所(38549)
- 财经(37746)
- 江(37402)
- 中心(37213)
- 经(34026)
- 研究所(34024)
- 农业(31972)
- 业大(31407)
- 银(29798)
- 州(29629)
- 北京(29623)
- 经济学(28777)
- 银行(28630)
- 财经大学(27804)
- 范(27206)
- 基金
- 项目(135841)
- 科学(105775)
- 研究(100948)
- 基金(97613)
- 家(83650)
- 国家(82930)
- 科学基金(70543)
- 社会(62332)
- 社会科(59165)
- 社会科学(59142)
- 省(53335)
- 基金项目(51105)
- 教育(46858)
- 自然(45409)
- 划(44670)
- 自然科(44245)
- 自然科学(44230)
- 自然科学基金(43449)
- 编号(42708)
- 资助(41795)
- 成果(36292)
- 部(31080)
- 重点(30743)
- 课题(29418)
- 发(29097)
- 创(27640)
- 性(27219)
- 教育部(26626)
- 科研(26565)
- 人文(26037)
- 期刊
- 济(104786)
- 经济(104786)
- 研究(72676)
- 中国(48298)
- 融(41300)
- 金融(41300)
- 财(41218)
- 农(36145)
- 学报(31528)
- 科学(28624)
- 管理(28475)
- 大学(23794)
- 学学(22401)
- 农业(21864)
- 教育(21224)
- 财经(18850)
- 技术(18339)
- 经济研究(16982)
- 业经(16533)
- 经(15968)
- 问题(13932)
- 理论(12814)
- 贸(12380)
- 财会(12236)
- 实践(11746)
- 践(11746)
- 业(11572)
- 技术经济(11506)
- 会计(11076)
- 国际(11026)
共检索到3562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刘莹
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贷业务风险越来越高,银行不良贷款规模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本文在分析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从风险导向角度研究不良贷款的内部审计处置方法,并提出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不良贷款处置策略,以期为创新银行内部审计模式、提高不良贷款处置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
风险导向 内部审计 不良贷款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蓉
随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银行体系中累计了巨额的不良贷款,严重阻碍了国内经济的未来发展。因此,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步伐,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为重中之中。
关键词:
金融 国有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晓四 柯玉峰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晓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阎永新 韩文秀
信用风险是造成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根本原因。根治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主要途径有三个:银行上市建立银行内部监督机制,建立信用评级机构完善外部监督机制,政府制定灵活的金融政策。
关键词:
信用风险 银行 不良贷款 企业 坏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余学斌
与市场经济国家中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技术性原因不同,转轨时期中国国有银行所面临的不良贷款(注:本文均指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则是因制度性的信用风险而产生。公有产权制度所隐含的政府担保衍生出社会成本—收益和个人成本—收益关系的歧异,国有银行的信用风险和不良贷款也因此而产生。主流中国经济学家将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看成是制度转轨的函数,即从制度经济学而不是从一般性市场经济制度下的非对称信息探讨转轨时期的不良贷款问题。基于政府在中国转轨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本文从政府补贴转轨成本的菜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陆岷峰 刘强
本文从国内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管理现状出发,立足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上升的诱发因素,在对不良贷款演变历史的比较分析中,预测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探讨商业银行防控内外部风险,化解不良贷款的相关对策,旨在提高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关键词:
市场 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对策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农业银行特殊资产经营部课题组
债权不良资产内部评估技术相对复杂,是项目运作的难点和审查审议的焦点,也是基层行咨询求解的热点。论文在总结农行历年项目审查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和归纳了其不良贷款内部评估中的常见问题,并结合资产评估理论和业务实际,尝试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碧英
银行不良贷款是产生金融体系脆弱性和银行危机的主要原因,高不良资产对银行和经济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在不考虑市场风险和预算软约束的情况下,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机理。
关键词:
博弈 不良贷款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儒昞
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我国自2002年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该制度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将银行信贷资产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不良贷款主要指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提供的数据,到2006年6月末,我国商业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曾诗鸿
日本、韩国等国家曾经因为银行不良贷款造成了银行危机和一定程度上的社会问题,银行不良贷款已经成为一个令经济界、政界、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认为银行不良贷款是一种“金融污染”,会对一个国家的福利产生负面影响。本文从现有文献的不足出发,设计了一个含有贷款、银行不良贷款的社会福利函数(效用函数),对银行不良贷款的生成机制与路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
银行不良贷款 宏观环境 微观经济因素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范爱国
本文分别从制度、经营和管理等层面分析农业政策性不良贷款的成因,认为需要采取分类管理、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队伍建设、规范贷款程序、提取不良贷款准备金等措施防范和化解。
关键词:
农业政策性银行 不良贷款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卢庆杰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中国的银行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不良资产问题是影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改善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 ,使银行真正按照资产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三原则进行市场化动作 ,从而促进中国金融体系的完善 ,满足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的需要。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泽艺 李常青 林畅杰
本文以2007-2018年的A股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研究审计费用与隐性不良贷款之间的关系,以分析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是否关注贷款分类准确性和隐性不良贷款风险,进而揭示外部审计是否对提升银行资产质量真实性发挥应有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审计费用与隐性不良贷款显著负相关,隐藏不良贷款反而能够降低商业银行的审计费用,这表明审计师在对商业银行进行审计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关注贷款分类准确性和隐性不良贷款风险;第二,具有银行业审计专长的审计师能够减弱隐性不良贷款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发挥外部审计的功能和作用、助力银行业提升资产质量真实性、防范隐性不良贷款风险,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审计指引》,加强审计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为保障、提升银行资产质量真实性切实发挥作用;完善银行业现行贷款风险分类标准,增强可操作性,减少人为认定的主观性,引导商业银行准确评估信贷风险,提高贷款分类准确性;加快不良贷款处置市场建设,引导商业银行及时披露并处置不良贷款。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邓芳芳 陈娟 周亚虹
文章分析了各国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变动趋势、成因以及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研究表明一些发达国家银行业不良贷款率随着全球次贷危机的爆发而上升,随着次贷危机影响的消除而逐年下降,我国银行不良贷款率则一直处于快速下降的态势;外资银行不良贷款率最低,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也最微弱,而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最高,且容易随着宏观经济波动而剧烈变动。文章的研究对于实现我国银行业健康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提升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银行不良贷款率 次贷危机 GDP增长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