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79)
- 2023(12667)
- 2022(10749)
- 2021(9662)
- 2020(8230)
- 2019(18978)
- 2018(18434)
- 2017(35288)
- 2016(19115)
- 2015(21752)
- 2014(22066)
- 2013(22131)
- 2012(21379)
- 2011(19558)
- 2010(20217)
- 2009(19185)
- 2008(18616)
- 2007(17161)
- 2006(15295)
- 2005(14318)
- 学科
- 济(86731)
- 经济(86646)
- 业(52200)
- 管理(51226)
- 企(40426)
- 企业(40426)
- 方法(32688)
- 中国(31570)
- 数学(28430)
- 融(28357)
- 金融(28355)
- 数学方法(28157)
- 银(26613)
- 银行(26565)
- 行(25765)
- 地方(25413)
- 农(25268)
- 财(21895)
- 业经(19813)
- 制(19267)
- 学(18083)
- 农业(17428)
- 贸(16414)
- 贸易(16398)
- 易(15831)
- 务(13616)
- 财务(13574)
- 财务管理(13533)
- 地方经济(13015)
- 企业财务(12851)
- 机构
- 学院(282474)
- 大学(281654)
- 济(117342)
- 经济(114606)
- 研究(104855)
- 管理(99716)
- 中国(85729)
- 理学(83352)
- 理学院(82287)
- 管理学(80838)
- 管理学院(80315)
- 科学(65106)
- 京(61770)
- 所(56126)
- 农(56125)
- 财(55686)
- 研究所(50447)
- 中心(49559)
- 江(46104)
- 农业(44242)
- 业大(43633)
- 财经(42846)
- 北京(39990)
- 经(38587)
- 范(37972)
- 师范(37480)
- 州(37316)
- 院(37258)
- 经济学(36480)
- 省(34279)
- 基金
- 项目(177197)
- 科学(136524)
- 研究(128387)
- 基金(124718)
- 家(110019)
- 国家(109011)
- 科学基金(90548)
- 社会(79251)
- 社会科(75056)
- 社会科学(75031)
- 省(71196)
- 基金项目(65230)
- 划(59983)
- 教育(58058)
- 自然(57671)
- 自然科(56250)
- 自然科学(56230)
- 自然科学基金(55222)
- 编号(52669)
- 资助(52281)
- 发(44268)
- 成果(44164)
- 重点(40941)
- 部(38325)
- 课题(38055)
- 创(36693)
- 发展(35152)
- 展(34569)
- 创新(34417)
- 科研(34015)
- 期刊
- 济(139465)
- 经济(139465)
- 研究(88725)
- 中国(64980)
- 农(52769)
- 学报(48575)
- 财(43572)
- 融(43282)
- 金融(43282)
- 科学(42784)
- 管理(37167)
- 大学(35827)
- 农业(34887)
- 学学(33662)
- 教育(31927)
- 技术(24680)
- 业经(23342)
- 经济研究(21997)
- 财经(21848)
- 经(18772)
- 业(18561)
- 问题(18409)
- 贸(14878)
- 技术经济(14439)
- 理论(14289)
- 版(14133)
- 国际(13703)
- 图书(13631)
- 商业(13361)
- 世界(13273)
共检索到4551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嘉晓
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国内各主要城市在建设金融中心过程中,只有充分认识并遵循这一规律,才能少走弯路,顺利推进。基于这一考虑,在对金融中心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一般理论阐述之后,着重归纳总结了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包括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模式、演进过程、基本条件和地理位置倾向。
关键词:
金融中心 形成和发展 内在规律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俞可兴
香港回归祖国之后,由于社会制度和经济机制与内地有着重大差别,同时又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为此学术界对香港特区能否巩固和加强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该文从分析香港金融中心的特点和存在特殊问题入手,进而展望了香港金融中心的前景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胡坚
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规律与上海的选择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胡坚如何将上海建成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已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问题。在邓小平同志“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精神的指引下,上海正迈开大步,促进金融走向国际化。本文拟就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几...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卿光中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问题之三卿光中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期可以认定是在20世纪70年代。从世界国际金融范围来说,这个时期大体上就是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解体到浮动汇率制逐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的时期;在香港,则大体上...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亚欣
国外主要金融中心形成与发展的经验表明:金融中心的形成以发达的腹地经济为基础;政府推动是金融中心形成的重要因素;商务中心区(CBD)对金融中心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些经验为目前我国的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
金融中心 政府推动 商务中心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云钊 张鹏
全球离岸金融中心的地域分布及其特征离岸金融中心全球范围分布状况全球离岸金融中心地域分布呈现出显著的地缘性和时区性特征。地缘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小国、岛国型离岸金融中心的形成及发展。典型的如巴林、开曼群岛、新加坡等就是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起来的全球著名离岸金融中心。地缘性特征还表现为一些边缘区域(岛国型、小国型)离岸金融中心,其或者依赖某个主要经济区,或者完全切断与其他经济区的联系。如蒙特塞拉特就是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成 郝俊香
通过对金融中心发展理论的全面梳理,发现关于金融中心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三类理论:主体析因型金融中心理论,通过对金融机构集聚现象的研究揭示金融中心的形成;客体析因型金融中心理论,强调金融流动性是促使金融中心形成的微观基础;环境析因型金融中心理论,侧重于信息流及金融创新等环境变化引发了金融中心地理空间的兴衰。
关键词:
金融中心 金融聚集 区位优势 金融创新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万灵 唐曦宁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高度开放、透明的经济体制和公平、自由的竞争市场环境。本文回顾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总结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主要经验,提出中国内地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对策建议,包括提高金融市场的自由度和透明度、实施对金融业的适度监管、充分利用经济腹地因素、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拓展国际市场等。
关键词:
国际金融 金融中心 香港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过渡期”的结束之年,也是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正式运作的起步之年。入世过渡期结束后,我国将全面履行入世承诺,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金融竞争与合作,我国金融开放也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去年8月10日,上海总部正式挂牌成立。在总行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总部组建工作进展平稳顺利,目前基本架构已搭建完成。今年重点是加快总部建设,更好地发挥总部功能,提升总部整体工作水平。在这新的一年里,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将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宏观意识,树立本外币一体化观念,重点围绕金融市场发展提高服务水平,围绕金融中心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卿光中
战后香港金融的恢复和发展──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问题之二中国银行港澳管理处经济研究部卿光中【编者按】卿光中研究员对香港金融问题有较深的研究。本刊1996年第四期以《香港金融业的创立及早期演变》为题发表了他对香港金融业发展研究的第一篇论文,本期...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陶冶
本文对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伦敦、纽约、东京及区域性的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香港,在区位优势、形成发展、政府监管及业务类型上进行总体的比较分析,论证了拥有好的区位优势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及发展的基础,揭示了在发展形成上,各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都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剧烈变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各国政府也在其发展过程中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政策调整,以促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发展。在比较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在业务类型上都有自己的强势方面。同时,对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分析可以总结出这些城市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中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对我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发展 比较分析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贵文 庄陶之 易志勇 许芗斌
随着时代发展,城市副中心的规划建设已成为特大城市扩张热潮下的必然产物。阐明城市副中心的概念,并提出城市副中心产生的条件,继而依据案例论证片区形成与发展城市副中心的要素。基于上述理论,分析说明贵阳建设发展城市副中心的必要性,并通过对比提出最可能发展成为贵阳城市副中心的区域,为未来城市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城市副中心 形成条件 发展要素 贵阳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卿光中
过渡时期中香港银行业的变化及发展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问题之五︵上︶卿光中在香港政权交接的整个过渡时期中,香港银行业经历了从前过渡时期的动荡竞争到后过渡时期的稳定经营这样一个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香港银行业的存款总额和资产总额有了空前的增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天禄
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助推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环,对成渝地区建设“两中心两地”、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具有重大意义。建设西部金融中心,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到各项金融工作中,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精神,立足成渝实际,遵循客观规律,以更大力度的改革创新吸引金融资源集聚,更好地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金融中心建设 客观规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薛波
本文从20世纪初国际金融中心研究的初步发展着手,以20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末为研究期间,探讨了国际金融中心研究的“理论衰落”现象,结合现代学者的研究重点对K ind leberger关于国际金融中心研究的经典贡献进行详细阐述。得到的基本结论是:此时期的国际金融中心研究虽然可以看作是形成了独立的研究对象,但其发展在20世纪初、中期还是比较缓慢;K ind leberger在国际金融中心定义、理论发展和历史发展总结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规模经济理论和金融集聚理论得到了国际金融中心研究学者的广泛重视。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规模经济 金融集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