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72)
2023(9841)
2022(8582)
2021(8198)
2020(6741)
2019(15358)
2018(15002)
2017(27878)
2016(16096)
2015(18705)
2014(19330)
2013(18591)
2012(17545)
2011(15939)
2010(16249)
2009(15020)
2008(15460)
2007(14426)
2006(12278)
2005(11187)
作者
(47032)
(39371)
(39169)
(37739)
(24819)
(18966)
(18376)
(15418)
(14769)
(14423)
(13296)
(13061)
(12786)
(12493)
(12435)
(12205)
(11996)
(11581)
(11461)
(11399)
(9981)
(9963)
(9672)
(9320)
(8976)
(8940)
(8934)
(8799)
(8081)
(8006)
学科
(59858)
经济(59802)
管理(42158)
(39054)
(32520)
企业(32520)
方法(27679)
数学(22760)
数学方法(22450)
中国(18194)
(18039)
(16434)
业经(14379)
理论(14277)
(14218)
教育(13214)
地方(12518)
农业(11977)
(11938)
贸易(11933)
(11859)
(11565)
(11072)
(10690)
财务(10662)
财务管理(10622)
企业财务(9988)
(9463)
银行(9432)
教学(9253)
机构
大学(232393)
学院(230509)
(83693)
经济(81433)
管理(79868)
研究(76419)
理学(67697)
理学院(66749)
管理学(65264)
管理学院(64802)
中国(55610)
(49971)
科学(49013)
(41248)
(40691)
(40083)
(38365)
研究所(36084)
(35722)
中心(35426)
师范(35391)
业大(34975)
农业(32549)
北京(31917)
财经(31900)
(30459)
(28636)
师范大学(28039)
技术(27772)
(26996)
基金
项目(143029)
科学(109333)
研究(109027)
基金(97181)
(83789)
国家(82921)
科学基金(68939)
社会(64510)
社会科(60678)
社会科学(60658)
(58735)
教育(53697)
基金项目(51052)
(49587)
编号(48322)
自然(42873)
成果(42026)
自然科(41781)
自然科学(41764)
自然科学基金(41006)
资助(39474)
课题(34759)
重点(32893)
(31512)
(31304)
(29949)
大学(29160)
(29142)
项目编号(29026)
(28518)
期刊
(100118)
经济(100118)
研究(71273)
中国(52215)
教育(43953)
学报(39988)
(38229)
(35102)
科学(32609)
大学(30559)
管理(28299)
学学(27054)
农业(25420)
技术(21561)
(18704)
金融(18704)
业经(17492)
财经(16326)
图书(16018)
经济研究(14999)
(14130)
(13981)
(13276)
问题(13201)
书馆(11772)
图书馆(11772)
职业(11510)
技术经济(11197)
(11187)
商业(10923)
共检索到355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阳红  
在我国的抗战时期,文艺是抗战宣传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我国许多学者针对抗战时期的文学创作进行了研究,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学生关于抗日战争的文艺创作与探索。由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重庆分会编著,团结出版社出版的《重庆抗战文化史》一书介绍了重庆抗战运动中文化领域的各种内容,包含了当时的学术思想文化氛围,以及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全面介绍了重庆抗战文化历史的一部资料。本文笔者在开展2021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抗战时期重庆高校学生文学社团研究”(21SKJD053)的研究并结合该书内容认为,在重庆抗战时期,大学文学社团通过文艺创新来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抗战,而在当时重庆校园文艺社团主要有以下几个重点代表社团:重庆大学“乡村宣传团”、兼善中学“突兀社”、复旦大学“复新社”“中国学生导报社”,这些社团的文艺工作者与学生为了救亡图存的努力,在这个时期诞生了大量的优秀文艺作品,为我国文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磊  谢长法  曾艳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战略重心西移,重庆成为战时的陪都。随着重庆战略地位的提高,职业指导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尤其以重庆职业指导所的建立和发展最为典型。重庆职业指导所自成立以来,致力于开展职业介绍、难民就业指导、职业训练和升学就业指导等工作,有效地弥补了政府职能的不足,对完善指导工作体系,协调人事矛盾,促进就业及维护后方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张波  
概述抗战时期图书馆机构和图书馆界名人在陪都地区的广泛活动,揭示战时陪都地区图书馆事业一度成为战时中国图书馆事业的中心,领导和推动着全国图书馆界在困境中艰难发展的历史进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田正平  陈桃兰  
《未央歌》是一部以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和昆明为背景,描写青年成长和大学生生活的小说。作品关于学生的成长叙事和生活叙事,体现了西南联大"常教育"的办学理念,和"思想学术自由、尊师重道、友爱亲仁"的优良传统,为我们解读中国高等教育绚丽多彩的历史提供了另一类值得重视的文本。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蔡迎春  
全面抗战时期,沪版戏剧期刊不仅是抗战时期剧作家的话语空间,也是推动上海乃至全国戏剧运动发展的平台。文章对全面抗战时期创刊于上海的82种戏剧期刊进行研究,分别以抗战初期、"孤岛"时期、沦陷时期为时间轴,结合当时的剧演运动阐述沪版戏剧期刊的演进历程,并分析了全面抗战时期沪版戏剧期刊的创办特征。文章不仅真实记录了上海戏剧创作的成就和戏剧运动、戏剧演出活动的成果,展示了戏剧创作发展的演进轨迹,而且基于文化抗战视角,指出沪版戏剧期刊虽然办刊时间相对较短、专刊数量明显居多,但是其内容多以剧本为主、期刊多暗含抗战特征,大多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革命性,在抗日救亡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历史作用,是研究抗战戏剧史的弥足珍贵的文献资料,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佳教科书之一。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任竞  何晓阳  
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及其研究成果迄今未有专题数据库,抗战文献的开发、交流、研究存在一定的障碍,专题数据库的建设成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充分体现"特色选题"的原则,囊括抗战历史文献、现代文献、多媒体资源以及学术交流的相关资源,经过科学的数据加工组织,支持多终端阅读,对促进抗战文献资源建设、整合抗战文献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抗战文献资源,深化考证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志英  
近代以来,随着重庆的开埠与经济的发展,到抗战爆发前,重庆已逐渐形成为西部区域性金融中心,到抗战时期则进而发展成为了大后方的金融中心,这一中心的形成,为战时大后方经济金融的发展,抗战的坚持直至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重庆金融中心的形成则是得益于战时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则使这一特殊环境不复存在,金融中心的地位自然便难以为继;但作为战时金融中心的重庆,对整个抗战大后方的影响和作用却是重大而深远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宓汝成  
抗战时期的中国外债宓汝成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发动全面武装侵略,全国军民当即展开反侵略的神圣战争。中国政府除了以与远东国际关系有关的国际条约如《九国公约》(1922年)等为依据向国际社会揭露日帝行为以明真相外,又本着“多交友,少树敌...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卢徐明  
抗战时期陕西棉业的发展在中国近代棉业史上有着特别的意义。随着抗战爆发后传统棉业格局的变化,陕西棉区不得不面临新的使命与困境,棉花生产在制度变化和技术改进的前提下,艰难地维持着与粮食作物间的相对平衡。传统棉花供需环节的断裂和后方各省对原棉的迫切需求,迫使陕棉转运川渝,虽然以政府和各大纱厂为主要运力,但陕棉的外销数量和比重都较战前降低。这一方面反映了战时棉花外销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也为迁陕的当地机器纱厂提供了原料准备。战时纱布急剧短缺的环境下,陕西机器与手工棉纺织业出现了共同繁荣的局面。战时陕西棉业的发展,是全国经济格局变动下后方产业要素自身重组的结果,也反映出后方省际贸易和传统生产方式的复兴在保障战时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惠兰  王尚平  
抗战爆发后,景德镇濒临前线,瓷业迅速衰落。为支援抗战,国民政府将江西省陶瓷业重心转移到相对安全、陶瓷业基础较好的萍乡地区。萍乡上埠汇聚了当时国内最大的现代陶业学校——江西省立陶业学校和省内唯一一家省营瓷厂——萍乡瓷厂。在萍五年,陶校与萍乡瓷厂一体化办学,共用师资、共享技术、共育人才,开创了"校厂合一"的职教办学模式。这种独特的办学模式树立了中国陶瓷职业教育之典型,使萍乡地区一跃成为全国陶瓷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实现了教育救国、工业救国之目的。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石嘉  朱通  
抗战时期,国立大学图书馆在抢救中国文化、恢复图书馆事业、发起文化救亡运动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抗战爆发后,日军有意破坏中国文化教育事业,国立大学图书馆也惨遭劫难,为谋求生存和发展,只得内迁、重建。各图书馆通过积极寻找馆舍、增加藏书数量、调整运营管理等措施得以重建,并且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各图书馆采取征集抗战史料,抢救珍贵典籍,购置、编印及展览救亡图书,助力后方民众教育等措施,担负起文化救国、传承文脉的重要使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殿君  
评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经济统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刘殿君经济统制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贯穿抗日战略始终,虽然在个别阶段不直接称为“统制”(如有时称为“管理”、“管制”等),但“实际上均带统制意味”。其基本含义是国家出于特殊需要,通过政治力量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解小明  
抗日战争时期,各根据地的农村文化建设地位逐渐凸显,内容上中共围绕着抗日、民主、科学进行农村文化建设,形式上采取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宣传。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蓉蓉  李飞  
为克服抗战前军事教育成效不彰的弊端,国民政府利用抗战初期战区高校内迁和教育政策调整之机,进行大学军事教育改革,通过严格军事教官的遴选与管理、增设军事教育课程、完善军事教育内容等方式,加大大学军事教育的实施力度。战时国民政府大学军事教育的开展,巩固了学生的精神国防,激发了大学生从军报国的热潮,推动了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开展,同时也打破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文武殊途观念,促进了抗战新局面的到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