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99)
- 2023(11429)
- 2022(9828)
- 2021(9036)
- 2020(7821)
- 2019(17700)
- 2018(17559)
- 2017(34012)
- 2016(19007)
- 2015(21233)
- 2014(21541)
- 2013(21517)
- 2012(20124)
- 2011(18236)
- 2010(18497)
- 2009(17366)
- 2008(17778)
- 2007(16274)
- 2006(13977)
- 2005(13016)
- 学科
- 济(76846)
- 经济(76737)
- 管理(58798)
- 业(55684)
- 企(45653)
- 企业(45653)
- 方法(36725)
- 数学(32192)
- 数学方法(31810)
- 财(24347)
- 农(21272)
- 中国(20304)
- 制(20004)
- 学(17080)
- 业经(16259)
- 务(15251)
- 财务(15210)
- 财务管理(15169)
- 贸(14547)
- 贸易(14545)
- 企业财务(14384)
- 易(14179)
- 农业(13964)
- 银(13837)
- 银行(13801)
- 体(13255)
- 行(13094)
- 融(13050)
- 金融(13046)
- 地方(12707)
- 机构
- 大学(281103)
- 学院(277823)
- 济(114958)
- 经济(112460)
- 管理(103759)
- 研究(93362)
- 理学(89051)
- 理学院(87995)
- 管理学(86405)
- 管理学院(85858)
- 中国(71379)
- 京(58604)
- 财(57455)
- 科学(57276)
- 农(49095)
- 所(48663)
- 财经(45033)
- 研究所(43747)
- 江(43220)
- 中心(43153)
- 业大(41838)
- 经(40776)
- 农业(38691)
- 北京(36702)
- 经济学(36546)
- 范(35557)
- 师范(35165)
- 州(33542)
- 财经大学(33412)
- 院(33182)
- 基金
- 项目(179850)
- 科学(141162)
- 基金(131832)
- 研究(128934)
- 家(115552)
- 国家(114653)
- 科学基金(97274)
- 社会(82568)
- 社会科(78299)
- 社会科学(78274)
- 基金项目(69622)
- 省(69374)
- 自然(63182)
- 自然科(61722)
- 自然科学(61700)
- 自然科学基金(60641)
- 教育(60113)
- 划(58977)
- 资助(54416)
- 编号(51331)
- 成果(43159)
- 部(41099)
- 重点(40932)
- 发(37246)
- 创(36979)
- 制(36454)
- 课题(35559)
- 教育部(35218)
- 科研(35070)
- 创新(34739)
- 期刊
- 济(127322)
- 经济(127322)
- 研究(82627)
- 中国(56618)
- 财(48000)
- 学报(46839)
- 农(44212)
- 科学(41241)
- 管理(38632)
- 大学(35443)
- 学学(33512)
- 农业(28858)
- 教育(27914)
- 融(26848)
- 金融(26848)
- 财经(23656)
- 技术(23034)
- 经(20287)
- 经济研究(19938)
- 业经(19343)
- 问题(17128)
- 业(15517)
- 版(14592)
- 贸(14064)
- 技术经济(13903)
- 理论(13594)
- 统计(13293)
- 财会(12667)
- 科技(12621)
- 实践(12106)
共检索到4177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杨德敏
《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了六种过失性解雇理由,确立了较为严格的过失性解雇制度,有利于防止用人单位滥用这一解雇权,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本文认为,该条款与其他条款之间存在矛盾,互有冲突,其中有些在实践中不便操作,容易给劳动者权益造成损害。为此,从立法上,应对部分条款进行调整;从执法上,应加大对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的监察力度;从内部管理上,应充分发挥工会参与制定规章制度的职能作用。
关键词:
解雇理由 过失性解雇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杨善长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39、40、41条对于用人单位的单方解雇制度作出了比较详尽的规定,以解雇事由为主,同时涉及解雇程序、解雇救济等诸多方面的内容,通过深入分析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法律的规定存在不少粗糙与缺漏的地方,可能为用人单位滥用解雇权埋下隐患。而在这个问题上,发达工业化国家与地区相关立法经验颇值得我们学习,惟有在借鉴优秀立法经验的基础上,重新对解雇制度进行精当的构思与设计,才能真正实现解雇制度中对于劳动者的倾斜性保护。
关键词:
单方解雇 解雇事由 解雇制度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潘峰
在《劳动合同法》出台以前,我国劳动立法未对代签劳动合同的效力作出明确和统一的规定,实务部门就同一类型的案件处理结果也不相同,不利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本文认为,确定代签劳动合同的效力应在劳动法范畴内解决,不应求助于《民法通则》与《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并未禁止代签劳动合同,应当承认得到劳动者委托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代签的劳动合同的效力。
关键词:
代签 劳动合同 法律解释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胡大武 杨芳
劳动者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之严重性边界在现行《劳动合同法》以及相关规范中未有明确的规定,即便是关于规章制度的合理性审查,也仅有部分地方性司法文件有所提及。这为法院裁量劳动者严重违纪问题留下了大量的司法裁量空间。裁判文书分析表明,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条款的司法适用呈现出非正面回应和裁量不一的倾向。其主要原因在于,现实复杂多样、法律规定模糊、法官裁量理念差异。问题的解决必然需要回归劳资利益衡平,从完善相应司法解释、统一法官裁量理念和提出可操作的严重性标准出发。
关键词:
规章制度 严重性边界 司法审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郭天卓
案情简介■2007年张某到A公司工作,双方签订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2009年合同期满后,双方又续签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期限自2010年初至2012年底。2011年底,即第二份劳动合同履行期间,A公司将张某所在部门整体出售给B公司,A公司、B公司、张某三方共同签订了《劳动关系变更协议书》,协议中约定A公司与张某于2011年12月31日解除劳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颖慧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34条概括规定了用人单位在发生合并、分立等情况下的劳动合同承继制度。为了缓解制度的刚性,将此项制度进行细化及完善,《劳动合同法》的修改应明确现行立法中"等"的内涵及标准以及将用人单位发生部分变动列为前提之一。同时,在劳动合同的承继过程中进一步建立配套的劳动者异议权制度,赋予劳动者自主选择之权,并在劳动合同承继制度实施中,针对用人单位借机实施不利益变更劳动条件等行为以及不当解雇行为,建立适当的预防及补救措施,以保障劳动者之合法权益。
关键词:
劳动合同承继 企业并购 异议权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任宪华
案情简介2014年10月28日,秦先生申请其母魏女士(61岁)2014年3月1日上班途中遭遇交通事故死亡为工伤,并提交魏女士未领取养老待遇证明和冒王女士(48岁)之名签订的劳务协议。2014年11月10日受理后,上级业务机构根据新施行规范性文件指出本案不存在劳动关系,①2015年1月6日撤销受理决定、次日作出不予受理决定。秦先生不服提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邱婕
如果检索《劳动合同法》全文,并不会找到"解雇"这两个字,显然这不是一个法条概念,但在学者的研究中,"解雇保护"是劳动法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解雇意味着劳动关系的终结,意味着劳动者"饭碗"的丧失,这是一个事关劳动者就业权乃至生存权的议题,也事关社会的整体福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是以,在劳动法学中"解雇"制度逐渐被发展为一个保护劳动者的体系。一、解雇保护的概念界定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梁三利
劳动关系具有私法自治和公法干预双重属性。竞业限制作为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手段应兼顾劳动者利益、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竞业限制主体应当是知悉其商业秘密的劳动者,竞业限制期限的立法应采取最长期限,具体期限由劳动合同根据具体情形来约定。竞业限制应当以劳动关系终止时能够与用人单位形成实际竞争关系的地域为限,竞业限制经济补偿是劳动关系当事人利益的冲突点,必须由立法确定最低限度的合理补偿标准。
关键词:
劳动关系 竞业限制 经济补偿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文涛
在《劳动合同法》第26、28条的适用和执行过程中,从劳动合同法立法的宗旨出发,可以考虑区分劳动合同的绝对无效和相对无效。劳动合同的相对无效制度的价值在于弥补现行的《劳动合同法》第28条在适用中的不足,并与《劳动合同法》第27条衔接,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正当的工资请求权和关涉到其他善意第三人的交易安全。劳动合同法上的部分无效、绝对无效、相对无效、无效行为转换等制度规则共同组成劳动合同的效力群制度。
关键词:
劳动合同 绝对无效 相对无效 部分无效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廖名宗
在深圳,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提供"深户担保"已经成为一种现象。"深户担保"从法律性质上来说是一种人事保证合同,学界和实务界对其法律效力持不同看法。《劳动合同法》第9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有人据此认为法律已经明确禁止"深户担保",本文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并对如何规制人事保证合同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深户担保 法律规制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问清泓
服务期是现代劳动合同中的重要制度,我国《劳动合同法》只规定了能够约定服务期的一个条件,即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此规定约定性太强,法定性不足,放大了服务期的单向性,应当设置服务期的期限限制,明确专业技术培训的范围,增加约定服务期的条件,在劳动合同期满而服务期未满时有效均衡双方利益。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服务期 服务期条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董保华
作为确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重要凭证,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主要法律依据。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劳动用工很不规范而劳动执法监察又往往难以到位的现实环境下,劳动合同的立法引起了法学界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2005年10月21至23日,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年会暨劳动合同立法理论研讨会在上海举办,来自劳动保障部门、工会、企联等部门机构的专家和全国30多所院校的劳动法学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们就劳动合同立法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会议主要探讨了九个方面问题: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与原则、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的主体、劳动合同的效力、商业秘密与竞业限制、劳动合同的期限研究、解雇...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苏应生 陈春梅
2012年12月28日通过的《劳动合同法(修正案)》,重点对劳务派遣进行了立法完善,主要内容有对从业资格、同工同酬、"三性"岗位的规制,以及相关处罚性、过渡性条款。此修正案实施后,将会提高劳务派遣经营的准入门槛,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也将进一步得到强调,劳务派遣将回归其作为劳动用工补充形式的本位。而与此同时,用工企业也应提前制定应对预案,合理调整用工策略,完善劳务派遣用工制度。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修正案) 劳务派遣 同工同酬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孙志萍
用人单位负有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义务。但立法的原则性缺陷的存在,导致该制度在适用过程中出现诸多困境。裁判文书统计分析表明:司法裁判者错误的适用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导致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的比例较高;法官运用自由裁量权对"二倍基数"标准的认定,呈现多样化形态;赔偿数额较大,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对此,在呼吁立法统一赔偿标准、降低赔偿金额的同时,赋予司法裁判者自由裁量权,对劳动合同采用实质审查的标准、区分未签书面劳动合同的原因,赋予用人单位以抗辩权。在倾斜保护劳动者的同时,最大限度上实现和谐
关键词:
二倍工资 书面合同 惩罚性赔偿 公平原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