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76)
2023(13757)
2022(11594)
2021(10679)
2020(9316)
2019(20988)
2018(20942)
2017(40281)
2016(22227)
2015(25003)
2014(25480)
2013(25173)
2012(23438)
2011(21083)
2010(21740)
2009(20847)
2008(21642)
2007(20084)
2006(17795)
2005(16346)
作者
(66825)
(56201)
(55862)
(53328)
(35763)
(26890)
(25465)
(21691)
(20895)
(20247)
(19073)
(19069)
(18025)
(17932)
(17531)
(17151)
(17070)
(16582)
(16348)
(16279)
(14043)
(13989)
(13718)
(12869)
(12769)
(12650)
(12569)
(12524)
(11332)
(11300)
学科
(96610)
经济(96465)
(90391)
管理(83091)
(80682)
企业(80682)
方法(43384)
数学(33208)
(33069)
数学方法(32806)
(31792)
业经(30418)
(23789)
(23539)
财务(23498)
财务管理(23455)
农业(22246)
企业财务(22189)
中国(21932)
理论(18645)
技术(18578)
(18302)
(18149)
(17724)
环境(17189)
(17071)
地方(16668)
(16542)
贸易(16534)
(16051)
机构
学院(336069)
大学(330657)
(135198)
经济(132221)
管理(130198)
理学(110592)
理学院(109387)
研究(108060)
管理学(107567)
管理学院(106925)
中国(86064)
(70304)
(68016)
科学(67117)
(60210)
(55921)
(54414)
财经(52827)
中心(50629)
研究所(49967)
业大(49336)
(47515)
农业(47207)
北京(44457)
(42666)
(42225)
师范(41807)
经济学(40355)
(38568)
财经大学(38468)
基金
项目(210612)
科学(165706)
研究(154203)
基金(152142)
(131554)
国家(130360)
科学基金(112511)
社会(97721)
社会科(92497)
社会科学(92468)
(84579)
基金项目(81203)
自然(72827)
自然科(71002)
自然科学(70977)
教育(69998)
自然科学基金(69743)
(69206)
资助(62730)
编号(62361)
成果(50330)
重点(47305)
(46223)
(45718)
(45380)
(43071)
课题(42883)
(42440)
创新(42059)
科研(40416)
期刊
(162663)
经济(162663)
研究(95826)
中国(66757)
(58135)
(56555)
管理(51123)
学报(50704)
科学(47850)
大学(38607)
农业(38163)
学学(36690)
(31315)
金融(31315)
教育(31158)
技术(30272)
业经(28591)
财经(26786)
经济研究(23394)
(23042)
(22319)
问题(21288)
技术经济(18850)
财会(17245)
(16969)
(16439)
现代(15789)
商业(15655)
统计(15296)
世界(15098)
共检索到5112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亚娟  胡静  张渭  
旅游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今越来越多的旅游规划开始重视强有力的环境保护机制。生态补偿机制作为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协调相关利益群体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目前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广。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有关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政策,并多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紧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性。生态补偿机制在我国出现的较早,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是在旅游业的应用方面,尚未达到统一的认知。本文从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入手,研究旅游业中生态补偿机制的主客体,补偿范围,阐述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原则和类型,最后着重论述该机制在旅游业中的应用的三种主要方法:生态足迹与生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菲菲  葛颜祥  王蓓蓓  
流域内产业间生态补偿是流域生态补偿的一种具体形式,它是流域内生态受益产业对上游生态保护产业的直接补偿。本文以旅游业为例,阐述了旅游业与流域水资源的关系;从补偿、受偿、产业间生态补偿的内容,对旅游业对上游产业补偿的主体进行了界定;从理论和实际出发,确定旅游业对上游生态保护产业的补偿标准。提出旅游业对上游产业的补偿可以采用资金、实物和福利补偿等形式;并就旅游业对上游产业生态补偿的保障机制进行了探讨。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佟敏  王文彬  王红姝  
从生态旅游的基本内涵出发,通过对生态旅游活动中社区参与的决策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生态保护机制、参与保障机制以及参与评估机制等五大机制的构建,探寻加强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有效途径,以此进一步促进旅游目的地社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真正保护。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方世巧  马泓宇  徐少癸  
文章在对森林旅游生态补偿构成要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生态补偿同时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具体机制。研究发现,对于森林旅游而言,其生态补偿主要是由利益相关者、补偿标准、补偿方式和绩效评价四个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政府主导机制、自我补偿机制、区别奖惩机制和循环反哺机制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构筑起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坚强基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丽丽  章家恩  虞依娜  叶延琼  
旅游发展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实际是各利益相关者围绕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博弈的结果。旅游生态补偿作为以经济手段为主调整损害和保护旅游生态环境主体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对保护和提升旅游生态环境具有促进作用。基于博弈论,分析了旅游生态补偿各相关利益者的博弈过程和结果。并就旅游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提出了加快构建奖惩结合的旅游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旅游生态环境产权制度,引入独立的旅游生态补偿监管机制等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滨  
本文在对“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旅 游业应进行战略转换,即由政府主导型战略转换为社会主义市场主导型战略,并指出了这种新型战略是 对原有战略的继承、发展而非否定以及政府的职能。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沙莎  汪辉  
本文着重论述旅游业的发展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推动作用。新型城镇化建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而旅游业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不仅能为经济发展增添动力,还能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增加就业人口、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促进城乡统筹等综合社会价值,其产业特性对带动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旅游业的发展还能带来活跃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来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引领新型城镇化走健康、持续发展之路,促进实现由旅游引导、内需型产业带动的新型城镇化。伴随《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蒋依依  宋子千  
近年来,生态补偿受到我国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2013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生态补偿制度被纳入其中。在生态补偿的具体实践当中,我国实施的是以政府为补偿主体,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为主要资金来源的生态补偿体制。不同地区之间的横向转移支付数量少,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的参与也较少,从而决定了生态补偿资金的相对有限。以地处滇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史玉丁  李建军  刘红梅  
生态补偿是促进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协同共进的重要手段。在乡村旅游地,农户旅游生计资本的提升是评价生态补偿效果的重要指标。在构建旅游生计资本框架的基础上,对渝东南不同地区14个乡村的旅游生计资本进行统计,进而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不同生态补偿方式对农户旅游生计资本的影响。研究表明,资金补偿对农户旅游生计资本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物质补偿、政策补偿作用次之,技术补偿作用最不明显。因此,针对不同的农户旅游生计情况,应通过农户生计需求与生态补偿方式之间的精准对接,进行生态补偿方式的捆绑组合,进而建立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遗志  胡争艳  汤定娜  
生态补偿机制能够有效规范生态污染者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分配机制。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实现民族地区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在对贵州民族地区旅游生态补偿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适用于贵州民族地区的旅游生态补偿机制,并就该机制提出相对应的实现路径,指出该机制的核心是着力构建民族地区人口、生态环境和旅游业三者互动共赢机制,促使贵州民族地区由"输血式"生态补偿模式向"造血式"生态补偿模式转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罗亚萍  
虽然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的战略目标,但旅游环境资源开发和保护常常是一对矛盾的概念。现实中出现大量因开发旅游致使环境资源遭受严重破坏,而当地居民并未从旅游环境资源开发中受益的情况,其根本原因在于旅游环境资源开发时,未将其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纳入成本计算,致使旅游环境资源外部化严重。文章提出以生态补偿的方式开发旅游环境资源,运用市场化手段能够较好地解决旅游环境资源外部化的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丹宇  孙莅文  陈亚颦  
任何一个国家或行业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来自外部各种危机的挑战,但是我国的旅游业在危机管理方面却还是盲区。将危机管理引入旅游业,必然为其沉着应对危机、提高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等发挥积极的作用。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健  张西林  方躬勇  
通过对浙江省普陀山旅游开发现状的调查 ,认为该地区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同时 ,存在着旅游文化主题还不够突出 ,旅游环境保护和管理措施欠有力等不足 ,并由此提出普陀山的旅游应围绕佛教文化为核心进行深层次开发 ,其中包括导入CIS (企业形象系统 )理念、导游人员专门培训、创造条件推出“一日僧侣游”和如何营造普陀山的佛教文化在全国佛教文化中的特色等设想。同时还提出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各项建议及加强旅游管理的一些设想。参 8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成竹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环境恶化已成为了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呈现在我们面前 ,未来的旅游业呼唤一条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 ,为此 ,有必要加强旅游业管理中的环境立法和政府控制行为。本文在对云南省现有相关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 ,分析了当前云南旅游业发展中环境管理立法和政府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力求促进云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张斌  
本文从五个方面 ,论述了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并针对目前信息技术在旅游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几点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