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89)
- 2023(11286)
- 2022(9504)
- 2021(8930)
- 2020(7810)
- 2019(18231)
- 2018(18536)
- 2017(34778)
- 2016(19597)
- 2015(22894)
- 2014(23640)
- 2013(22817)
- 2012(21174)
- 2011(19097)
- 2010(19783)
- 2009(18039)
- 2008(18082)
- 2007(16980)
- 2006(14582)
- 2005(12999)
- 学科
- 济(76064)
- 经济(75990)
- 管理(54837)
- 业(51909)
- 企(42442)
- 企业(42442)
- 方法(38351)
- 数学(34112)
- 数学方法(33421)
- 农(21540)
- 中国(20300)
- 财(17882)
- 理论(17236)
- 学(17218)
- 技术(16854)
- 业经(15144)
- 制(15132)
- 贸(14766)
- 贸易(14763)
- 易(14359)
- 地方(13840)
- 农业(13796)
- 教学(13046)
- 教育(12234)
- 银(12045)
- 和(12034)
- 银行(11997)
- 行(11416)
- 体(11391)
- 融(11119)
- 机构
- 学院(284285)
- 大学(281592)
- 济(106298)
- 管理(105131)
- 经济(103592)
- 研究(94133)
- 理学(89599)
- 理学院(88572)
- 管理学(86495)
- 管理学院(85968)
- 中国(69113)
- 科学(61098)
- 京(60882)
- 农(52442)
- 所(49583)
- 财(48287)
- 江(45964)
- 业大(45708)
- 研究所(45169)
- 中心(43975)
- 农业(41512)
- 范(39732)
- 师范(39269)
- 北京(38464)
- 技术(38385)
- 财经(37930)
- 州(36349)
- 经(34138)
- 院(33747)
- 经济学(31518)
- 基金
- 项目(185360)
- 科学(142517)
- 研究(136169)
- 基金(127527)
- 家(111923)
- 国家(110975)
- 科学基金(93339)
- 社会(79878)
- 省(76949)
- 社会科(75475)
- 社会科学(75446)
- 教育(67617)
- 基金项目(66742)
- 划(64316)
- 自然(61091)
- 自然科(59711)
- 自然科学(59693)
- 编号(58973)
- 自然科学基金(58571)
- 资助(54248)
- 成果(48709)
- 重点(42679)
- 课题(42616)
- 部(40230)
- 发(39722)
- 创(39087)
- 创新(36490)
- 科研(35381)
- 项目编号(35364)
- 计划(34821)
共检索到4264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苟春梅 吴民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基本问题,本文以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为背景,阐述了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最终确立了适合本专业具有一定特色的"三阶段渗透式"人才培养模式和"386"课程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京 孟冬菊 王纪东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学必须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具体实施路径为,基于现代职教理念,校企共建"汽车工厂"教学平台,在此平台上构建"141"教学模式,设置综合教学项目,采用角色扮演增强学生的社会能力,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价,为学生提供职业资格证书,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成长。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志勇
立足漳州和闽南金三角,以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港口物流和闽台经贸为重点,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将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着力点落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上。通过推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实施强化实践性教学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工作过程,建设具有"教、学、做"特色,体现工学结合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教学资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薄志霞 廖明 牛雅丽
随着汽车后市场产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汽车技术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以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构建"1-4-1"培养模式,即在第一学期整合公共基础课,以活动为载体,为专业服务;在第二、三、四、五学期以学习领域专业课程为主,使学生形成专业能力;第六学期为在企业顶岗实习,侧重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筱云
文章论述了以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高职建设为契机,紧密结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目标、职业岗位、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要求,探索以"工作过程导向,岗位能力提升"为主线的"学院+企业"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化课程体系;以CDIO工程教学模式构建"1C+5P"创新能力训练体系,完成学生到企业员工无缝对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静霞 余菲 赵杰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微电子技术专业在企业职业岗位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将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数字线路设计作为专业的核心工作岗位和主要就业岗位,兼顾基本就业岗位和辅助就业岗位需求,构建由文化素质平台课程、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和专业技术平台课程构成的课程体系,建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保证课程体系实施,实行弹性的"2+1"人才培养模式,平衡学生学校学习和校外实践之间的关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许海华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的主要特色,在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的背景下,按照教育部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思路,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汽车整形技术专业进行了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有效探索,通过与合作企业共同实施具有本土化"校企双主体"下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组织形式、课程改革、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展开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 双元制 校企双主体 改革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爽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归纳出物流企业需求的物流管理人才在品质、知识、能力三个维度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为了满足企业需求,引入物流管理专业CDIO的人才培养模式,然后基于CDIO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项目课程体系,指出应以"典型项目"为载体,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和学生技能成长规律,通过由易到难的项目式教学与学习,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得到不断的锻炼和提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耿春霞
五年制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行工学结合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与未来的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触。本文对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构建、实施步骤、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
应用电子技术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肖前军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强调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分析了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典型职业岗位,与行业专家一起归纳、梳理这些职业岗位需要的技能、知识与素质要求,以此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职业岗位 职业能力 课程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郑红梅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以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为目的,通过合理的培养规划和社会实践,培养出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先进文化观和竞争力的文化产业管理人才。
关键词:
文化产业 管理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淑梅 宋维堂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培养应用性专门人才的特点,培养创业型人才是民族进步的需要,是国家振兴的需要,也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从构建课程体系、选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四个方面来探讨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创业 创业型人才 课程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谭利群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最基础的支撑条件。而理工类院校面临着与综合类院校不同的发展环境,在课程体系建设上体现着特有的优势和困难。笔者就此进行分析和探讨,对理工类院校的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学科相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鹏 姜永华 白春涛
烟台职业学院电子工程系通过构建"四条主线,三方合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立足4个岗位群,确定5项岗位能力,开发6个工作过程导向学习领域的"456"课程体系,使学生岗位能力达到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在此基础上构建"自主学习+仿真教学+工学结合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工学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彤 薄志霞
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构建是以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明确职业岗位(群),对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进行分析,根据目标岗位的能力、知识和素质要求,遵循五年制高职教育特点和五年制高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坚持"宽基础、强技能、高素质"的原则,构建"以岗位(群)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 职业岗位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