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11)
- 2023(8145)
- 2022(7094)
- 2021(6711)
- 2020(6013)
- 2019(14280)
- 2018(14083)
- 2017(26849)
- 2016(15214)
- 2015(17619)
- 2014(18302)
- 2013(18426)
- 2012(17182)
- 2011(15288)
- 2010(15864)
- 2009(15189)
- 2008(16396)
- 2007(15226)
- 2006(13167)
- 2005(12046)
- 学科
- 济(59159)
- 经济(59095)
- 管理(55877)
- 业(50389)
- 企(43763)
- 企业(43763)
- 方法(30429)
- 数学(25538)
- 数学方法(25229)
- 财(23902)
- 务(17840)
- 财务(17795)
- 财务管理(17745)
- 企业财务(16619)
- 农(16264)
- 学(15043)
- 中国(14315)
- 制(13574)
- 业经(12629)
- 贸(11384)
- 贸易(11378)
- 理论(11350)
- 易(11051)
- 银(10898)
- 银行(10872)
- 农业(10788)
- 和(10683)
- 地方(10029)
- 行(9821)
- 划(9451)
- 机构
- 大学(224894)
- 学院(223777)
- 管理(86905)
- 济(85356)
- 经济(83119)
- 理学(72130)
- 理学院(71311)
- 研究(70186)
- 管理学(70070)
- 管理学院(69623)
- 中国(58171)
- 京(48471)
- 财(47473)
- 科学(44401)
- 农(38728)
- 所(37598)
- 江(37434)
- 财经(35388)
- 中心(34497)
- 研究所(33140)
- 业大(33074)
- 经(31648)
- 北京(30758)
- 农业(30606)
- 州(29409)
- 范(28676)
- 师范(28375)
- 财经大学(25732)
- 经济学(25216)
- 省(24835)
- 基金
- 项目(134349)
- 科学(103115)
- 研究(97870)
- 基金(94915)
- 家(82218)
- 国家(81468)
- 科学基金(68911)
- 社会(58907)
- 社会科(55573)
- 社会科学(55549)
- 省(52943)
- 基金项目(50323)
- 教育(46243)
- 自然(45207)
- 划(44463)
- 自然科(44078)
- 自然科学(44063)
- 自然科学基金(43302)
- 编号(41617)
- 资助(40123)
- 成果(35587)
- 重点(30338)
- 部(29924)
- 课题(28496)
- 发(27491)
- 创(26954)
- 科研(26315)
- 性(25699)
- 项目编号(25679)
- 大学(25675)
- 期刊
- 济(100571)
- 经济(100571)
- 研究(64991)
- 中国(49087)
- 财(45936)
- 学报(36674)
- 农(34095)
- 管理(33138)
- 科学(31756)
- 大学(27298)
- 学学(25434)
- 教育(24919)
- 农业(22289)
- 融(21399)
- 金融(21399)
- 技术(20793)
- 财经(18526)
- 会计(18029)
- 财会(15822)
- 经(15807)
- 业经(15627)
- 经济研究(14738)
- 业(14344)
- 问题(13123)
- 版(12886)
- 图书(12708)
- 技术经济(12379)
- 理论(11113)
- 通讯(10828)
- 会通(10774)
共检索到3521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郭西强 贾宗武
公允价值被引入新企业会计准则,产生了如何衡量会计计量的公允性的问题。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公允价值的一般确认计量准则,这就使得企业管理当局有可能利用公允价值的确认计量进行盈余管理。本文结合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现实背景和新准则中有关公允价值的运用情况,简要分析公允价值计量下的盈余管理,并探讨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
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 衡量标准 盈余管理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殷兴友
第一,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确认、计量和披露。2005年我国金融市场出现了多种金融工具,如权证及其创设制度、短期融资券、资产证券化产品、新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债券远期交易等。随着其后各种金融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推出,使其在金融企业内的作用日益重要,如何初始确认和计量、后续计量、期末估价及减值等问题变得不可回避。由于金融及金融衍生工具具有短期在市场中价值变化比较大的属性,
[期刊] 会计之友(下旬刊)
[作者]
戴桂荣
利用计提八大资产减值准备、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等进行盈余管理,历来是我国上市公司惯用的伎俩。新会计准则体系是否能完全遏制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呢?笔者研读后发现不尽然,本文试图通过新旧准则比较,对新准则体系给予或遏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进行分析,以期能对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监管部门有所启示。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郭斌 张帆
本文选取2007~2009年我国A股上市银行数据,运用利润平滑Jones模型,验证了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存在性。并实证分析了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对我国银行盈余管理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处置损益与操纵性应计利润显著正相关,表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为商业银行盈余管理新的有效工具。但没有证据表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衍生金融工具与银行盈余管理有显著的相关性。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沈烈 张西萍
本文以狭义的盈余管理为出发点,结合今年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全面分析了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澄清了理论与实务界对二者关系的模糊认识;深入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时空影响及新形势下企业盈余管理的新特点,从博弈、法治和德治等视角提出了治理盈余管理的若干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 盈余管理 博弈 标本兼治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曾勇 王琦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是会计准则改革的创新点。本文通过对国际会计准则和英美等国利用公允价值现状的述评,对公允价值的含义、与公允价值有关概念框架及会计准则在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中应用的分析,为正确认识公允价值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公允价值 新会计准则 运用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王兰
一、公允价值产生的历史背景财务会计领域一直沿用历史成本的计量模式,遵循稳健原则和追求客观性原则。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金融市场的发展,历史成本的计量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历史成本计量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何艳玲
我国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地将公允价值列为五大会计计量属性之一。此外,在38项具体准则中,有18项不同程度的运用了这一计量属性,全面引入公允价值表明我国会计向国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杨翼飞 陈守德
本文探讨了会计计量中现值和公允价值的内涵、特征及其应用。分析了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公允价值的应用,从理论上研究了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相关性问题,参考美国FASB关于现值和公允价值的会计规范,探讨了现值和公允价值的内涵,确定公允价值的主要方法;并对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应用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公允价值 企业会计准则 可靠性 相关性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唐敏 金娟 郝环妮
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成为其创新点。本文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应用的扩大是否可行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何建国 向玮
为实现会计标准国际趋同,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17个具体会计准则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这一属性,堪称本次准则修改的一大亮点。公允价值计量依赖于成熟的经济环境、完善的市场信息系统和高素质的评估队伍,因此我国对于公允价值采取了适度引入的审慎态度,颇具现实意义。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必须随着经济发展、法制健全和公司治理的日趋完善,积极稳妥地走渐进式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
公允价值 审慎 渐进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李向红
我国新《存货》准则、《资产减值准备》等准则为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和可能。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新的盈余管理手段和方法也会随之产生。因此,有必要对新准则如何影响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探讨。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张萍
盈余管理是公司普遍存在的现象,与会计准则有着紧密联系。本文介绍了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剖析了新会计准则对公司盈余管理的遏制和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的可能途径,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盈余管理 资本市场 避税 资产减值准备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鄢志娟
盈余管理对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利益影响日益彰显,使其成为目前会计领域研究的焦点。本文借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发的契机,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入手,指出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限制,并提出基于新企业会计准则的盈余管理新手段和识别方法,以期对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有所启示。
关键词:
企业会计准则 动机 上市公司 盈余管理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沈烈 魏承玉
一、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进行了有意识的反制一是降低了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盈余的可能。过去我国会计准则、制度均规定资产应建立减值准备(资产发生减值时计提,资产升值转回)。但事实表明资产减值准备的这一核算规定被用来进行盈余管理的频度及深度均很大。如何有效遏制企业利用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