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44)
2023(9294)
2022(8174)
2021(7580)
2020(6791)
2019(15768)
2018(15962)
2017(31809)
2016(17588)
2015(20202)
2014(20592)
2013(20604)
2012(19497)
2011(17812)
2010(18192)
2009(17449)
2008(17795)
2007(16324)
2006(14488)
2005(13387)
作者
(52507)
(44090)
(43870)
(42166)
(27884)
(20961)
(20239)
(17218)
(16432)
(15744)
(14859)
(14672)
(14053)
(13943)
(13792)
(13684)
(13571)
(12943)
(12848)
(12742)
(11166)
(10981)
(10639)
(10011)
(9992)
(9904)
(9879)
(9855)
(8955)
(8712)
学科
(73257)
经济(73139)
管理(56150)
(51967)
(42384)
企业(42384)
方法(34514)
数学(30551)
数学方法(30275)
(23602)
(20770)
(20770)
中国(20743)
业经(15451)
(15263)
贸易(15257)
(14888)
(14345)
银行(14316)
(14304)
(14193)
财务(14156)
财务管理(14110)
(13631)
企业财务(13347)
(13315)
农业(12880)
(12515)
金融(12511)
地方(12175)
机构
大学(265668)
学院(263565)
(112108)
经济(109668)
管理(100019)
研究(87674)
理学(84884)
理学院(83961)
管理学(82679)
管理学院(82178)
中国(69138)
(57697)
(56126)
科学(51674)
(45489)
财经(44543)
(43962)
(41510)
中心(40544)
研究所(40420)
(40063)
业大(37741)
北京(35886)
经济学(35081)
农业(34591)
财经大学(32735)
(32678)
(32423)
师范(32363)
经济学院(31812)
基金
项目(162985)
科学(127247)
研究(120291)
基金(117920)
(101900)
国家(101076)
科学基金(85377)
社会(76238)
社会科(72197)
社会科学(72171)
(63181)
基金项目(62469)
教育(55686)
自然(53872)
(53372)
自然科(52523)
自然科学(52505)
自然科学基金(51593)
编号(49741)
资助(48691)
成果(41967)
(37598)
重点(36826)
(34672)
(34365)
课题(34299)
(33409)
教育部(32243)
创新(31399)
(31374)
期刊
(128470)
经济(128470)
研究(81526)
中国(52115)
(47075)
(39993)
学报(39668)
管理(36698)
科学(36176)
大学(30216)
学学(28434)
(28007)
金融(28007)
农业(25989)
教育(25402)
财经(23124)
技术(22644)
业经(20742)
经济研究(20126)
(19761)
问题(18056)
(15195)
理论(14123)
技术经济(14059)
(13399)
商业(12714)
实践(12661)
(12661)
统计(12651)
(12536)
共检索到4039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南丽军  张献一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权力的触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呈现出不断扩张的趋势。而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保障者,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或不当行使职权的行为往往给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伴随着愈演愈烈的公共利益受损的实践状况,对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研究应运而生,并在学界引起了如火如荼的探讨。文章正是基于此背景,研究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状况,分析当前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从增加行政公益诉讼的提起主体、扩大行政公益诉讼受案范围、明确行政公益诉讼举证责任以及健全行政公益诉讼保障制度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利根  李新庄  钱德洲  沙亮  
研究目的:指出当前违法用地问题突出,分析土地制度还存在的不完善之处,提出立法对策和法律架构。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法理推断法、对比研究法。研究结果:(1)主要依靠行政权力进行监管、保护的模式不利于实现国家土地资源安全;(2)健全社会公益监督机制有助于提升土地资源的监管、保护力度及其效果。研究结论:构建行政与公益诉讼特殊司法救济双轨并行保护模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薛清兰  
1989年《行政诉讼法》尚无行政诉讼调解制度,2014年基于社会现实需要应运而生,其在实践中彰显的生命力足以引起极大重视。我国行政观念的转变为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合理性发展提供了必要前提,行政诉讼调解制度既贴合我国司法实践中解决行政纠纷的内在要求,也是缓解紧张行政法律关系的外部需要。但现行法律规定适用范围较为狭窄,并且"自由裁量权"规定笼统,调解制度设计不够完善。文章以问题为导向,对调整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适用范畴以及完善行政诉讼调解配套机制提出自己的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政  
在阐述林业行政公益诉讼的概念、特征和作用的基础上,指出林业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应扩展至检察机关和社会组织,并对社会组织作出限制性规定;受案范围还应包括规章以下的抽象行政行为。对林业行政公益诉讼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包括诉前程序的设置、举证责任的分配、行政不作为的认定及其法律责任形式等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对林业行政公益诉讼立法提出了具体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政  
在阐述林业行政公益诉讼的概念、特征和作用的基础上,指出林业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应扩展至检察机关和社会组织,并对社会组织作出限制性规定;受案范围还应包括规章以下的抽象行政行为。对林业行政公益诉讼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包括诉前程序的设置、举证责任的分配、行政不作为的认定及其法律责任形式等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对林业行政公益诉讼立法提出了具体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平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依据民事诉讼法和民事实体法的规定,受害者可以提起环境污染侵权民事诉讼。由于单个受害者的经济实力以及诉讼能力远不及污染企业,为了弥补受害者个体诉讼能力的不足,我国可以参照西方国家的环境公益民事诉讼制度,赋予环境公益组织有限的诉权,给予他们适格原告的身份,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充分保护广大民众的环境公共利益。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韶华  刘潇天  
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设计重点关注保护众多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免受侵害或侵害危险。众多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易遭受侵害,金融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亟待完善。本文比较了各国消费者公益诉讼的主要模式,对我国发展和完善金融消费者公益诉讼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侯丽艳  刘峻岩  
我国《环境保护法》重新修订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环境保护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和环境保护司法实践中遇到的诸多障碍,需要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进行全面检查。扩大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范围、完善保障程序、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将成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深入推进的必然。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水林  郜峰  
法学界一般把公益诉讼看作是民事公益诉讼,其实,公益诉讼是不同于群体性民事诉讼(如代表人诉讼)的一种新型诉讼形式,其适用于损害众多人利益的违法行为引起的纠纷,其目的在于维护公共利益。因而,赋予主体原告资格,并不一定需要其与诉讼所纷争的利益具有直接利益关系。证券纠纷的特点,以及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和法律制度环境,决定了在我国未来拟建构的证券公益诉讼制度中,原告资格应依法得到证券投资者保护组织的许可为宜。具体的诉讼制度可采取团体公益诉讼与示范公益诉讼相结合的二元诉讼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新仓  
"救济先于权利",没有救济,权利就形同虚设。针对层出不穷的土地违法案件,国家的调控政策失灵,行政管理手段捉襟见肘,而土地公益诉讼制度的引入,能有效遏制土地行政违法事件,强化对行政机关的社会监督以及实现土地资源的安全战略目标。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构建土地公益诉讼制度具有必要性,应尝试建立土地公益诉讼主体制度、构建独立的诉讼审判庭、举证责任分配制度以及诉讼费用的承担和奖励制度,推进土地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孙其华  
作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机制,我国涉税行政公益诉讼具有督促涉税行政行为的依法实施、防范国家税收流失的正向功能,体现出明显的制度优势。但该制度在实践层面所呈现出的检察机关权能混同、第三人难以有效介入、行政行为违法的认定标准不明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制度的实践效果,限制了该制度功能的有效发挥。上述现象的出现源于法律规范供给不足所导致的制度目标界定不明、与其他相似制度在适用范围上存在重叠或真空,以及违法行政行为认定标准不清等因素。对此,应进一步完善现有涉税行政公益诉讼机制,倡导多元主体的广泛参与,明确划定该制度的适用范围,并给行政行为违法设置更为灵活妥适的认定标准。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春业  
我国现行由检察机关提起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仍属于一种事后救济类型诉讼制度,难以达到对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全面救济的目的,必须建立对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进行补充的预防性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在侵害行为尚未发生或即将发生或刚刚发生但尚未造成损害事实时,由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以达到预防危害发生的效果,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应通过立法或司法解释,对预防性行政公益诉讼提起范围、提出时机、诉讼程序、裁判形式等作出明确规定。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轶  
对刑事管辖权的质疑,是保护案件当事方合法权益的一个基本功能,也是刑事司法公平公正的必然内在要求。目前在世界诸国的刑事诉讼法中均已明确规定,而我国目前尚未确立相关制度。因此,为正确维护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司法实践的发展迫切需要,应当要借鉴外国刑事诉讼法中相关管辖权异议制度的有益经验,推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管辖权争议制度的构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全庆  
关于经济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一直是经济公益诉讼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通过国外经济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探讨,提出了我国构建经济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条件和范围。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栾志红  
权利的保障必须以切实有效的诉讼手段为依托。就劳动权而言,由于其本身具有注重实质平等、强调社会正义的特点,仅仅依靠传统的私益诉讼往往难以达到目的。近几十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新型的劳动权保障的公益诉讼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成为现代劳动权保障的有效途径。本文从起诉资格、受案范围、举证责任分配以及诉讼费用负担四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我国劳动权保障的公益诉讼制度的几点设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