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47)
2023(10181)
2022(8486)
2021(7609)
2020(6688)
2019(15414)
2018(15328)
2017(30706)
2016(16703)
2015(19321)
2014(19567)
2013(19861)
2012(19012)
2011(17665)
2010(17931)
2009(17096)
2008(17112)
2007(15660)
2006(14095)
2005(12986)
作者
(51817)
(43604)
(43193)
(41743)
(27559)
(20774)
(19890)
(17027)
(16160)
(15471)
(14998)
(14361)
(13928)
(13905)
(13688)
(13488)
(13096)
(12825)
(12592)
(12564)
(11097)
(10886)
(10633)
(10093)
(9919)
(9801)
(9580)
(9519)
(8852)
(8611)
学科
(93658)
经济(93581)
管理(44829)
(42879)
方法(36094)
数学(32465)
数学方法(32246)
(32082)
企业(32082)
中国(23221)
(21776)
(21658)
地方(20499)
(18147)
业经(16990)
(16557)
(14952)
贸易(14944)
农业(14570)
(14453)
(14069)
银行(14036)
地方经济(13657)
(13470)
(12920)
金融(12918)
(11919)
环境(11890)
(11236)
(10695)
机构
大学(260192)
学院(259174)
(120666)
经济(118263)
管理(94248)
研究(93733)
理学(79688)
理学院(78763)
管理学(77557)
管理学院(77062)
中国(72377)
(56146)
科学(55501)
(54931)
(49320)
研究所(44424)
财经(44058)
(43882)
中心(41701)
(40189)
(39682)
经济学(39319)
业大(36369)
经济学院(35415)
北京(35395)
农业(34583)
(33127)
师范(32845)
(32761)
财经大学(32252)
基金
项目(158295)
科学(123339)
研究(115127)
基金(114593)
(99886)
国家(99102)
科学基金(82798)
社会(74276)
社会科(70390)
社会科学(70369)
(60853)
基金项目(60061)
教育(51721)
(51474)
自然(51272)
自然科(49961)
自然科学(49943)
自然科学基金(49037)
资助(47700)
编号(46543)
成果(38821)
重点(36301)
(36062)
(35793)
课题(32186)
(31779)
国家社会(31140)
科研(30429)
教育部(30390)
创新(29960)
期刊
(141815)
经济(141815)
研究(83721)
中国(47233)
(43172)
(39436)
学报(39351)
科学(36175)
管理(34065)
大学(29196)
学学(27726)
(26996)
金融(26996)
农业(25951)
经济研究(24139)
财经(23182)
技术(21865)
业经(20858)
教育(20763)
(20047)
问题(19305)
(15686)
技术经济(15366)
统计(14251)
(13534)
理论(13390)
商业(13248)
国际(13093)
经济问题(12209)
(12081)
共检索到4009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富华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客观描述了经济转型期我国收入分配关系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产生这种特征的背景和深层次原因。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志帆  
转型期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明显,前后共经历了五轮经济波动。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时间和经济周期波动特点,将转型期划分为改革开放探索阶段和改革深化阶段。描述性分析表明,前一阶段经济周期波动的核心特征是高增长与通货膨胀,政府调节经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调控的重点是如何抑制需求的过度扩张;后一阶段经济波动的核心特征是流动性过剩、有效需求不足与通货紧缩,政府对经济的调节以间接宏观经济政策为主,调控的重点转变为启动内需。经济周期波动特征、政府调控方式和调控重点的演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运行机制的变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涂巍  王治国  邹恒甫  
本文使用1978—2013年的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从总需求、产业、生产力、就业与工资、价格水平、货币与利息6个方面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波动的规律。不同于已有的研究结果,本文发现中国经济波动具有明显的"转型经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周期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978—1990年和1991—2013年。前一阶段,主要是供给面因素造成经济波动,且波动率较大。后一阶段,经济波动表现为需求驱动型,波动幅度明显减弱。二是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与第二、三产业就业人数之和的比值具有明显的反周期特征。这反映了在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空间上频繁迁移的特点,即宏观经济景气时,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到城市;反之,则迁移回农村。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马贤磊  曲福田  
研究目的:基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保障农民权益的政策体系比较,研究经济转型期的土地征收增值收益形成机理及其分配机制,为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保障农民权益提供政策性参考。研究方法:理论模型法、实证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经济转型期土地征收增值收益由自然增值和土地价格扭曲两部分组成,其中政府失灵导致价格扭曲是现有土地征收中收益分配不当、农民权益受损的主要原因。研究结论:改革的首要任务不是自然增值分配规则的变更,而是要消除土地价格扭曲,让市场成为调节国家和农民利益的主要机制。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卫兴华  黄桂田  
社会转型期挥霍型消费问题浅析卫兴华,黄桂田在社会转型期,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急剧分层及其差距的不断扩大,不同人们之间的消费心理、消费水平以及消费行为在“吃、穿、住、行、用、乐”等所有方面,也相应呈梯度结构地发生分化,这是一个社会在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周富强  
正确认识地方大学领导的矛盾角色,有利于他们提高自身的洞察力、内省力和行动的技巧,从而提高领导效能。运用角色理论和对立价值框架分析地方大学领导在转型期的矛盾角色得出:地方大学领导转型期的矛盾角色是一种客观现实;地方大学领导应积极地面对矛盾角色的挑战而不是非此即彼或者极力回避实际存在的矛盾角色;地方大学领导扮演好错综复杂的矛盾角色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顺利发展的关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冯卓  
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近年来,我国环境治理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环境治理体制缺乏协调性、统一性,政府部门以GDP为导向的绩效标准影响环境治理的效果,环境治理相关法规和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的不完善,不利于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等问题。对此,应明确资源产权,完善资源的定价机制;完善强化环境治理的相关财税政策;改革环境治理管理体制,强调环保机构垂直管理中的独立性和执行力;建立科学全面的绩效考核体系;完善环境治理法律法规,强化赔偿和监督机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周鹏  
本文在探讨区域分工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区域分工的特征与发展势态。作者指出,在全国产业结构趋同客观存在的同时,资源型区域产业虚髙度化明显,区域分工向不利于其长期战略的方向发展,进而提出了协调我国区域分工的几点设想。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钞小静  任保平  惠康  
本文从有效需求角度入手,探究中国经济转型期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中国1978-2005年间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有效需求、劳动力、投资、教育以及收入分配不平等和有效需求交互影响之间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经济转型期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有效需求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收入分配不平等通过有效需求机制阻碍了经济增长,且在短期内效果也非常显著。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姚德全  
过剩经济的出现,是中国20年市场化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带有明显的体制转轨变型特征,具有过剩经济层次低,经济基础脆弱,过剩与不足并存的特点,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为此,除需要财政、货币、产业、投资、就业、分配、流通、消费等政策高度协调一致发挥作用外,要改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经济发展战略,确立以公平为基础,效率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战略,强化人力资本投资战略,切实施行科技发展与创新战略,营造良好社会保障环境,是为根本之策。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毛慧芳  付八军  
不同的大学教师具有不同的心智模式与职业性向,具有不同的发展目标与动机,在专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均存在差异。对于大学教师个体来说,要有意识地选择差异性发展;对于高校组织来说,要积极探索差异性教师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