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85)
- 2023(6656)
- 2022(6017)
- 2021(5571)
- 2020(4919)
- 2019(11803)
- 2018(11447)
- 2017(21818)
- 2016(12258)
- 2015(13946)
- 2014(14176)
- 2013(14418)
- 2012(13775)
- 2011(12422)
- 2010(12651)
- 2009(11791)
- 2008(12131)
- 2007(11160)
- 2006(9526)
- 2005(8691)
- 学科
- 济(53370)
- 经济(53318)
- 管理(31447)
- 业(31040)
- 方法(28114)
- 数学(25523)
- 数学方法(25314)
- 企(23765)
- 企业(23765)
- 贸(15627)
- 贸易(15627)
- 易(15317)
- 中国(14958)
- 农(14933)
- 财(14795)
- 出(12139)
- 学(11503)
- 制(10855)
- 地方(10134)
- 农业(9670)
- 业经(9294)
- 口(8513)
- 出口(8508)
- 出口贸易(8508)
- 务(8157)
- 财务(8136)
- 财务管理(8107)
- 教育(8029)
- 银(7708)
- 银行(7679)
- 机构
- 大学(186252)
- 学院(181053)
- 济(78379)
- 经济(76617)
- 管理(66993)
- 研究(65301)
- 理学(57400)
- 理学院(56708)
- 管理学(55611)
- 管理学院(55263)
- 中国(47994)
- 京(39767)
- 科学(39274)
- 财(35868)
- 农(34610)
- 所(34108)
- 研究所(30808)
- 中心(29764)
- 业大(28726)
- 江(28657)
- 财经(28520)
- 农业(27480)
- 经(25927)
- 经济学(25780)
- 北京(25175)
- 范(23990)
- 师范(23745)
- 经济学院(23681)
- 院(23076)
- 州(21978)
- 基金
- 项目(118076)
- 科学(91697)
- 基金(85602)
- 研究(84701)
- 家(75003)
- 国家(74403)
- 科学基金(62501)
- 社会(53435)
- 社会科(50636)
- 社会科学(50618)
- 省(45785)
- 基金项目(44916)
- 自然(40388)
- 教育(40062)
- 自然科(39449)
- 自然科学(39432)
- 划(38916)
- 自然科学基金(38732)
- 资助(36370)
- 编号(34273)
- 成果(28062)
- 部(27184)
- 重点(27079)
- 发(25460)
- 创(23998)
- 课题(23740)
- 科研(23268)
- 教育部(23142)
- 大学(22842)
- 创新(22541)
共检索到274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解振明
安徽省统计局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部分汇总资料表明:1987年安徽人口出生率为18.92%,与1981年(人口普查结果)的18.73%相比略有上升,1986—87年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2.27,与1981年的2.77相比下降了0.5。出现了一方面是出生率回升,另一方面是总和生育率下降的矛盾现象。本文仅就现有的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曲以滨
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计划生育使我国人口再生产的类型由建国初期的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逐渐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合理发展型转变。 但是近两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出现了较明显的回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85年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邵宁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印度的人口问题更受到世界的重视。 印度位于亚洲南部,面积为295万平方公里,占全世界面积的2.4%。根据美国人口情报社编制的《1980年世界人口资料表》,1980年年中,印度人口已达67,620万人,占世界总人口的15%。从人口总数来看,印度是世界第二大国。印度人口在世界总人口中的比重比它在世界上所占面积的比重大五倍半,世界上没有一个大国是这种情况。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96人。印度人口中男多于女,根据1971年人口普查资料,男女之比为1000:932。年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郑启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台湾人口的出生率由1951年的49.97‰下降至1990年的16.55‰,降幅之大,引人注目,由于40年来台湾人口的国际迁移人数微乎其微,因而人口的出生率决定着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出生率的大幅下降缓解了台湾岛上人口的沉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铮
出生率、生育率、再生产率是人口统计中反映人口再生产过程的几个基本指标(不是全部)。在研究人口再生产理论中,要利用这些指标,在使用实际人口资料中更经常看到这些指标,因此,对这几个指标的内容及其计算方法有一个基本了解,很有必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彭浩然 孟醒
中国人口出生率下降以及人口老龄化引起了人们对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激烈讨论。作者根据全国27个地区1980-2011年的面板数据,在横截面存在相关性的情形下,运用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方法,定量考察了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城镇职工工资水平、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尽管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但人口出生率与经济发展变量之间仍然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对于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前者会刺激人口出生率的提高,但后者会降低人口出生率,且影响程度比前者大;人口出生率与经济发展变量之间的关系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根据以上结论,作者认为放松计划生育政策不会引起我国人口数量猛增,反而会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关键词:
人口出生率 计划生育 经济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曾毅 ,涂平 ,郭柳 ,谢英
一、引 言 与80年代初特别是与1984年相比,近年来全国与大多数省、市、自治区的人口出生率出现明显回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全国1987年出生率比1984年增加20%,有26个省、市、自治区1987年出生率比1984年增加幅度超过10%。 许多同志对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回升的成因作了十分有益的探讨。大家都认为这是由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婚龄提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后计划生育控制机制的削弱以及部分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贾威,彭希哲
中国出生性别比的异常并非是8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在此之前,虽然总体上无显著异常,但在不同的家庭原有子女性别结构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无男孩结构的出生性别比明显高于有男孩的出生性别比,且超出国际上普遍认同的出生性别比范围。另外,在无男孩结构中出生性别比随孩次的升高呈上升趋势。这表明我国的出生性别比的异常是和我国传统的文化习俗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并且这种文化因素长期以来一直影响着我国的出生性别比。在这一影响消除以前,中国的出生性别比上升将是生育率下降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阶段。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赵学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苏联人口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战争结束后,经历近十年之久,1954年才恢复到战前水平。到1984年初,苏联总人口为27,380万人,比1954年的19,100万人增加43.35 %。 战后苏联人口的增长中,国际迁移因素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主要是人口的自然增长。从1950—1982年的三十二年间,人口净增9,029.7万人,比自然增长的累计数9,301.4万人少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坤 胡东婉 刘扬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科学评价政策实施的效果尤为重要。以2001年《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提倡一对夫妻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生育两个子女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1982~2013年省级年度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和门槛模型评估生育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及机制问题。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育政策与人口出生率显著为正;生育政策和生育成本社会化的交互项与人口出生率显著为正。说明生育政策有效,可以提高人口出生率,且生育成本社会化转移越多,人口出生率越高。从地区分组来看,东、中部地区的政策有效性更强。从门槛效应看,相对于低房价地区,高房价地区的政策效果更明显;相对于低文化水平群体,高文化水平群体的政策效果更明显。
关键词:
“二孩”政策 成本社会化 政策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荆明
基层不宜以人口出生率作为评价计划生育工作的标准荆明一些地方在考核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并在执行一票否决权时,单纯采用人口出生率作为主要依据,而且在下发的政府文件中作了规定,要求其下属单位或基层的人口出生率必须比上一年下降多少个千分点。如果地区一级要求县一...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梁昊 张涵宇
近几十年来,全球生育率持续下降。根据联合国推算,若想保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稳定平衡,生育率应该保持在2.1左右。而目前,除印度外的世界前十大经济体的生育率都跌破了该水平。夫妻的生育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可被看做是一类有关时间分配的经济决策。简单地说,在生育决策中,夫妻双方面临将时间分配于工作还是生育的选择。选择生育小孩不仅会给夫妻双方带来"直接成本",而且还会带来一定的"机会成本"。一个面对多个选择机会的人所做的某个选择的"机会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龙见 陈建伟 徐琰超
本文将政府收支行为以及消费者个体代际之间的优化选择纳入到Diamond(1965)的模型中,从而构建了一个生育率内生化的世代交替模型,分析了政府教育支出对个体生育行为的影响。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政府教育支出对人口生育具有抑制作用。利用系统GMM估计方法,考虑了人口出生率一阶滞后项、政府教育支出等变量的内生性,分析了人口出生率的动态演变。基于1996-200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表明,政府教育支出对人口出生率有显著的负作用。经验与理论保持了一致,这表明在中国"多子多福"的传统下,财政教育支出兼有降低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的功能。本文的研究为国家人口生育政策的转变提供了一个战略空间。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郭志刚
文章用2006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调查公开出版的数据资料对该调查所反映的"近年生育率回升"结果进行了研究与分析。通过对该调查的抽样方法、样本分布等方面的研究讨论及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的比较,可以断定2006年调查在抽取样本上明显有偏,偏重反映了新近结婚并在户籍地怀孕、生育、哺育的育龄妇女,但严重遗漏了年轻、未婚的育龄妇女。因此,该调查显示的"近年生育率回升"主要是由于调查偏差所致,并不能代表全国的生育情况。文章分析了已婚总和生育率和常规总和生育率之间在水平及年龄模式上的差别,指出这两种口径的统计结果之间无可比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胜利
各项概括性的生育率指标,如出生率、一般生育率、总和生育率等,都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人们曾根据各种人口统计资料,做出很多回归方程,描述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但是,对于生育率的概括性指标与分项指标(如胎次率、年龄别生育率等)之间关系,却很少有人研究。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要大力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清楚地揭示出出生率与一胎率之间的制约关系,这对于正确制定人口规划,估价各地计划生育工作效果,提高计划生育统计质量,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