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37)
2023(6346)
2022(5763)
2021(5472)
2020(4935)
2019(11724)
2018(11641)
2017(21575)
2016(12771)
2015(15241)
2014(15788)
2013(15095)
2012(14109)
2011(12878)
2010(13156)
2009(12021)
2008(12261)
2007(11455)
2006(9720)
2005(8755)
作者
(37254)
(31489)
(31310)
(30058)
(19797)
(15079)
(14697)
(12415)
(11701)
(11344)
(10509)
(10507)
(10384)
(9927)
(9922)
(9757)
(9698)
(9359)
(9126)
(9100)
(7993)
(7945)
(7679)
(7456)
(7216)
(7074)
(7015)
(6883)
(6474)
(6464)
学科
(47116)
经济(47071)
管理(32738)
(31741)
(25713)
企业(25713)
方法(24945)
数学(22013)
数学方法(21741)
(13542)
中国(13511)
(11812)
理论(11658)
教育(11398)
(10321)
(9791)
贸易(9791)
业经(9554)
教学(9548)
(9517)
地方(8998)
农业(8710)
(8435)
(7994)
技术(7899)
(7529)
财务(7501)
财务管理(7477)
企业财务(7035)
(6781)
机构
大学(186401)
学院(181388)
(67780)
管理(66514)
经济(66017)
研究(59540)
理学(57168)
理学院(56450)
管理学(55168)
管理学院(54839)
中国(41637)
(39666)
科学(38100)
(33303)
(30845)
(30765)
(29685)
业大(28903)
(28290)
研究所(28125)
师范(28027)
中心(27977)
农业(26461)
北京(25319)
财经(24734)
(23233)
技术(22698)
(22304)
师范大学(22259)
教育(21014)
基金
项目(117247)
科学(90803)
研究(88396)
基金(80557)
(69377)
国家(68757)
科学基金(58107)
社会(51828)
社会科(48822)
社会科学(48802)
(48720)
教育(45922)
基金项目(42998)
(41072)
编号(38919)
自然(37578)
自然科(36716)
自然科学(36703)
自然科学基金(36043)
资助(33538)
成果(33295)
课题(28189)
重点(27065)
(26633)
(25097)
(24787)
大学(24716)
项目编号(23214)
创新(23081)
(22895)
期刊
(72899)
经济(72899)
研究(54129)
中国(42385)
教育(39522)
学报(31030)
(29476)
科学(25548)
(25164)
大学(23893)
管理(21883)
学学(20742)
农业(19951)
技术(18747)
(13167)
金融(13167)
财经(12465)
图书(12386)
业经(12213)
(11261)
经济研究(11138)
(10728)
职业(10327)
问题(9930)
技术经济(9647)
(9555)
理论(8750)
(8648)
论坛(8648)
书馆(8585)
共检索到2727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蒋雪梅  龚彬  
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能促进大学生的人生发展。网络交往是大学生社会交往的新手段,交往手段的创新必然要求大学生具备相应的交往能力。因此,大学生要完善自我意识,培养网络交往的吸引能力;要提高心理素质,培养网络交往的心理调适能力;要学会观察别人,培养认识网络交往对象的能力;要掌握语言艺术,培养网络交往的语言沟通能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夏菲  
通过对调研数据的考查和分析,归纳出大学生应用互联网的状况、网络行为特征以及行为方式,并指出只有准确洞察大学生的行为和心理特征,才能真正实现与大学生的有效沟通,帮助他们正确看待互联网,正确利用互联网,使互联网成为丰富、完善他们学习、生活、娱乐、休闲的利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朝晖  温梅  李惠超  
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能力,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对当代大学生非常重要。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习人际交往的知识,培养人际交往的技能两个方面。人际交往的知识学习主要包括人际交往心理学知识和社交礼仪知识;培养人际交往的技能主要通过个体咨询、团体咨询、加强班集体建设、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指导学生社团活动等途径得以实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闫宏微  
在网络普及的今天,网络休闲越来越成为了大众休闲的常态,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最活跃部分,也因其特别的属性特质成为了网络休闲的主要践行者。开展休闲活动可以为大学生个体提供重要的活动场所,思考空间,参与机会,促进大学生文化底蕴的增强、精神世界的发展、生活能力的提高,尤其是批评精神与创造性等的塑造。但种种迹象表明,大学生网络休闲有一种令人忧虑的异化状态,亟需加以分析引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龚彬  蒋雪梅  
网络交往是大学生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新的重要渠道。针对当前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存在的交往原则问题,必须培养大学生具备正确健康的网络交往原则及交往方法,使他们合理使用网络"双刃剑",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煦  吴亚男  张干群  
大学生要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毕业求职中取得优势,获得机会,赢得欣赏,并持续地保持工作机会,必须大力提高综合就业能力,而公共关系的诚信意识与目标、信息管理、沟通、形象以及创新等意识对提高大学生多种就业能力有直接促进作用。为此,高等学校、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公共关系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综合实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彬  霍宇红  李海燕  张峰  霍孟林  
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动机主要有好奇与从众心理的驱使、寻求自我认同、缓解抑郁的心理、情感表达的需要。大学生网络交往具有交往的匿名性、间接性、交互性等特征。本文在全面分析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利与弊后,提出了引导大学生网络交往的有效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荣兵  刘孝群  
网络社交是大学生钟爱的社交方式。积极心理学认为,如果个体成长的社会环境充满利他、关爱、文明、容忍力等积极的公众品质,那么该个体也更容易形成相应的品质,并回馈社会,促进良性循环。文章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讨对大学生网络社交技能的培养,以便大学生降低现实社交焦虑水平,养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增进积极情绪,获得社交习得性乐观,培养亲社会行为,提高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晓伟  娜日  李丹  
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能力是科研实践、知识创新能力的基础。通过对信息素养国内外标准研究,设计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能力量表,该量表由31个题项,4个维度组成。经过对信息管理专业60名学生进行前导性测试,删除不一致的题项,结果显示该量表的Cronbanch系数达到0.815,具有很好的信度,表明该量表对网络信息素养能力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戴春平  
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的重要能力之一,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是高职院校的责任。通过调查发现,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在大力构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将影响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高职院校只有大力构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体系,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留涛  
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培养工作亟待重视和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培养工作未能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较好融合,存在忽略安全意识引导、体制机制建构不善、软硬件设施不完备等问题。开展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的培养工作,可以根据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需要,从执行、内容和保障三个维度创新进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窦艳秋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当代女大学生仍然有自卑自弱意识,极大地影响了女大学生的发展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设立性别意识课程,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具有性别意识的教师队伍,摒弃传统文化中"男强女弱"的不良影响,培养女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和婚恋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四自"精神教育,借鉴并吸收世界先进的性别意识教育,形成有利于女性性别意识发展的社会大环境,当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燕  
网络的深入发展,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增大。本文在探讨网络人际交往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现状,分析了其特点,最后提出了对教育的启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瑜  
丰富的网络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育提供了现实可能。教育者应该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加强网络监控和教学反馈,实现学习者的学习自我评价;还应注意提高学习动机,增强自我效能,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克服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不可控性和低效性,培养创新型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肖立新  陈新亮  张晓星  
作为教育主阵地,高校对大学生上网行为缺乏引导,直接导致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不高,跟不上网络迅猛发展的步伐。加强大学生网络接触情况的研究,并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探索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途径问题,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将在对张家口市五所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社会培育、学校培育、自我培育等方面探索性地提出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相关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