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82)
- 2023(17277)
- 2022(15100)
- 2021(14058)
- 2020(11826)
- 2019(27623)
- 2018(27447)
- 2017(53346)
- 2016(29171)
- 2015(32934)
- 2014(33422)
- 2013(33050)
- 2012(30539)
- 2011(27509)
- 2010(27439)
- 2009(24876)
- 2008(24623)
- 2007(21771)
- 2006(18622)
- 2005(16104)
- 学科
- 济(118026)
- 经济(117833)
- 管理(85181)
- 业(79180)
- 企(65412)
- 企业(65412)
- 方法(57391)
- 数学(50438)
- 数学方法(49761)
- 农(31191)
- 财(30774)
- 中国(30601)
- 学(27719)
- 地方(25093)
- 业经(24552)
- 贸(21103)
- 贸易(21095)
- 农业(20674)
- 环境(20640)
- 易(20446)
- 务(20287)
- 制(20210)
- 财务(20187)
- 财务管理(20141)
- 理论(19309)
- 企业财务(19090)
- 和(18925)
- 技术(17571)
- 划(16813)
- 银(16559)
- 机构
- 大学(417848)
- 学院(416954)
- 管理(164426)
- 济(162091)
- 经济(158319)
- 理学(143129)
- 理学院(141477)
- 管理学(138695)
- 管理学院(137951)
- 研究(137851)
- 中国(100310)
- 科学(89265)
- 京(88735)
- 财(73260)
- 农(71555)
- 所(69817)
- 业大(66176)
- 研究所(64059)
- 中心(63362)
- 江(60532)
- 财经(59552)
- 农业(56486)
- 北京(55453)
- 范(55131)
- 师范(54561)
- 经(54044)
- 院(50662)
- 州(49282)
- 经济学(48518)
- 财经大学(44357)
- 基金
- 项目(290368)
- 科学(226993)
- 基金(210061)
- 研究(206672)
- 家(184338)
- 国家(182871)
- 科学基金(156488)
- 社会(128484)
- 社会科(121650)
- 社会科学(121615)
- 省(114068)
- 基金项目(112397)
- 自然(104827)
- 自然科(102329)
- 自然科学(102299)
- 自然科学基金(100403)
- 划(96650)
- 教育(95284)
- 资助(87097)
- 编号(84162)
- 成果(67194)
- 重点(65159)
- 部(63291)
- 发(61254)
- 创(59375)
- 课题(57679)
- 科研(56364)
- 创新(55530)
- 计划(53913)
- 大学(53684)
- 期刊
- 济(170348)
- 经济(170348)
- 研究(116101)
- 中国(73905)
- 学报(70146)
- 农(63396)
- 科学(63384)
- 财(56972)
- 管理(56727)
- 大学(52291)
- 学学(49454)
- 农业(43678)
- 教育(42990)
- 技术(36556)
- 融(31189)
- 金融(31189)
- 业经(28489)
- 财经(28236)
- 经济研究(26811)
- 经(24090)
- 问题(24058)
- 业(22831)
- 图书(21210)
- 版(20661)
- 技术经济(20363)
- 科技(19879)
- 资源(19650)
- 理论(19373)
- 统计(19048)
- 商业(18373)
共检索到5899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玉芬 赵弘野
低碳发展是世界经济社会的潮流和趋势。"十二五"期间,我国制定了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目标。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经济转型关键时期,我们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共赢?本文就此进行思考,探索保障性住区的生态建设在法律法规、政策引导、生态规划以及居民自身等各方面的低碳策略,希冀对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智慧低碳城市 保障性住区 生态规划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煜辉 张文涛
城市微气候循环的构建,以局地气候的良性循环实现建成环境对大气候环境的动态适应与优化,进而借助气候舒适度实现城市低碳节能的目的。本文基于微气候循环,一方面通过对重庆市的山地城市住区建设实践进行评价,对其与地形、自然环境、微气候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总结评价山地住区布局微气候适应性;另一方面,以"热度"、"通风"、"湿度"、"日照"四项影响山地微气候循环的制约要素作为评价因子,总结住区山地布局适应性、山地建筑特征和山地绿化组织三个层面的低碳生态规划模式,通过构建生态绩效的"三维耦合模型",提出"山地城市低碳生态住区规划模式",以达到最终实现住区内热度、通风、湿度、日照四项微气候因子的互补循环,进而达...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颜文涛 俞诗言 邹锦
为了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诸多不确定后果,开展低碳住区建设的实践意义重大。通过对重庆主城住区的调查研究,探究住区碳排放构成因子及其特征,采用矩阵分析法分析碳排放因子与低碳规划要素的相关性,结合现有法定规划体系和居住区规划内容,构建基于碳排放因子的低碳住区规划要素体系,提出关键规划要素导向下的低碳住区空间环境类、土地使用类、设施类、行为活动类的减碳路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颜文涛 俞诗言 邹锦
为了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诸多不确定后果,开展低碳住区建设的实践意义重大。通过对重庆主城住区的调查研究,探究住区碳排放构成因子及其特征,采用矩阵分析法分析碳排放因子与低碳规划要素的相关性,结合现有法定规划体系和居住区规划内容,构建基于碳排放因子的低碳住区规划要素体系,提出关键规划要素导向下的低碳住区空间环境类、土地使用类、设施类、行为活动类的减碳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孔俊婷 杨森
旅游业近年来正处于"井喷型"的高速发展与转型期,兼具低碳生态与休闲智慧等特征的景区成为时代发展主流。文章以乌村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开发建设过程的深入解析,探讨在低碳节能、智慧生态思想驱动下,景区的空间结构、功能布局、生态景观等方面的规划设计路径,并依此提出保护式开发、复合组团布局、低碳节能设计、智慧旅游体验等智慧景区的规划新策略,为未来景区开发建设提出更具生态及智慧思想的建设性意见。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吴丹 崔翀
通过规划编制技术、规划控制与管理路径等创新,探索低碳发展目标下街区地块高效协调的实施性规划编制方法,在弹性指引和刚性控制相结合的前提下,提出从街区、子单元两个层面进行规划控制,将子系统规划要素分解落实于法定图则的子单元,并形成子单元低碳规划控制图表,直接用于规划管理和指导规划实施,以期为低碳规划实施作出启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宣蔚 郑炘
在全球低碳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城市控规层面还缺少城市发展的低碳引导方法,低碳指标体系不健全,目标层自上而下难以落实。鉴于此,以城市规划中的控规层面作为特定研究对象,以镇江官塘新城的低碳空间规划研究为例,从整体空间结构到街区布局,对城市低碳空间的建构展开研究,提出城市空间规划的低碳优化方案。
关键词:
控规 低碳城市 空间规划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秦萧 沈山 石春艳
低碳城市规划是应对全球气候异常的重要手段,也是新时期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战略转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研究从工具理性向自由理性转变,在低碳经济理念、精明增长和生态理念的指导下,低碳导向已经扩展至城市规划建设的各个领域。低碳城市规划转向的理论体系构建,为规划的编制、实施、评估与管理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现代城市规划 转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汪坚强 高学成 李海龙 郑善文 卜琳
国家“双碳”背景下,城市住区低碳建设对我国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中国知网中检索和选择的442篇相关文献为基础数据,利用Citespace对中国城市居住区低碳研究的研究热点、聚类变化和演进趋势进行了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结合知识图谱分析和文章综述,归纳总结出城市住区低碳研究的四个研究主题、四个研究演进阶段和分析基础性研究、技术方法、标准与规划管控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当前存在的内涵不清、机理不明、管控不足等问题,分别从住区低碳的基础性研究、规划设计碳减排优化模型方法、政策法规与技术标准、控规低碳技术体系与机制建设、跨学科融合研究与跨部门协作等五个方面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以期推动城市住区低碳规划建设研究的实施落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鞠鹏艳
城市总体规划对引导低碳发展、保证落实低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城乡规划领域尚缺乏适用的碳排放评估手段,不了解总体规划综合策略对城乡碳排放的作用机制、不能量化分析规划策略对碳排放的影响,城市总体规划将无法保证社会经济发展与碳减排目标相统筹。结合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低碳城乡总体规划研究与延庆试点应用",阐述城市总体规划层面碳排放计算方法,以此为基础分析总体规划策略对城乡碳排放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特征,提出建构城乡碳排放量化分析手段,并以北京市延庆县试点为例介绍城乡碳排放分析模型及其在城市总体规划策略优化中的应用。
关键词:
碳排放 城市总体规划 综合策略 量化研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猛 吕斌
低碳经济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但现行城市规划在某些方面与低碳经济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针对于此,本文从低碳经济和现代城市规划的缘起着手,认为两者都源自于工业化进程,同根同源决定了其在社会发展中相生相伴的关系。之后采用比较研究法,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要求、多种相关规划理念的比较,探讨我国低碳经济和城市的实质,认为我国低碳城市应将低碳生产、生活与促进新经济形态产生和发展相结合。并据此进一步提出合适的规模、紧凑的形态、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促进低碳技术和政策实施等四点与城市规划密切相关的低碳城市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规划指导思想和编制方法重外延而轻内涵式发展、规划科学性和管理力度不足、...
关键词:
低碳 城市规划 变革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群元 喻定权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求、重要突破口、主要实现途径。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我国建设低碳城市的本质要求。并从降低能源消耗、优化能源结构、增强碳汇能力等3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建设低碳城市的规划构想。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低碳城市 城市规划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蔡琴 黄婧 齐晔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保障能源安全,世界上许多城市纷纷开展了低碳城市建设规划和实践。中外低碳城市规划之间有显著差别,表现在发展低碳城市规划的动机、目标、内容和实施途径等方面。低碳城市规划和建设肇始于西方发达国家,其积极性、主动性和规划目标较高。而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相对较晚,规划的动机更偏于经济增长,减碳的主动性较弱,目标贴近国家要求。中国的低碳城市规划内容多,以产业规划为核心;西方的规划内容相对较少,集中于市政领域。在规划实施上,西方的规划多采用市场手段,而中国的规划较多依靠政府推动和行政措施。
关键词:
低碳城市 城市规划 中外比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董琦 甄峰
根据低碳城市理念,探讨如何以建设低碳城市为目标,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中,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保障,重点从城市空间规划、交通规划和产业规划三方面阐述了建设低碳城市对于城市规划政策的引导要求。
关键词:
低碳城市 城市规划 引导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郝向举 何爱平 薛琳
基于政策协同视角,利用2004-2017年中国1890个县域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分解和三重差分模型,从“质”和“量”两方面考察智慧城市和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的协同减排效应,从区域、规模与减排压力方面对其异质性进行了拓展分析。研究发现,低碳城市与智慧城市发展模式叠加加速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从“质”的方面来看,在低碳城市基础上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碳减排效应更大。从“量”的方面来看,智慧城市建设使低碳城市碳减排效应更加突出,但两类城市发展模式的协同减排潜力仅在东中部地区、大型城市和超特大型城市以及减排压力较大的城市得到了释放。据此提出创新城市发展模式,激发协同减排潜力,分类推进低碳基础上的城市智慧发展,强化城市发展模式叠加中的政策协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