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12)
2023(8129)
2022(7030)
2021(6581)
2020(5663)
2019(13275)
2018(12820)
2017(25182)
2016(13572)
2015(15370)
2014(15480)
2013(15328)
2012(14280)
2011(12765)
2010(12796)
2009(11932)
2008(12213)
2007(11134)
2006(9430)
2005(8226)
作者
(39307)
(33290)
(33128)
(31793)
(20956)
(15951)
(15313)
(13071)
(12331)
(11577)
(11251)
(11041)
(10426)
(10410)
(10312)
(10254)
(10226)
(9751)
(9617)
(9557)
(8206)
(8101)
(8030)
(7532)
(7502)
(7414)
(7326)
(7256)
(6627)
(6622)
学科
(57938)
经济(57886)
管理(38341)
(38010)
(30771)
企业(30771)
方法(28667)
数学(25276)
数学方法(25016)
(16318)
(15999)
中国(14773)
(12257)
业经(11600)
地方(11342)
(11062)
贸易(11060)
(10791)
财务(10764)
财务管理(10734)
农业(10690)
(10689)
(10433)
企业财务(10199)
(9266)
理论(8847)
(8812)
银行(8792)
(8768)
金融(8766)
机构
大学(200401)
学院(198772)
(83164)
经济(81413)
管理(75818)
理学(65707)
理学院(64922)
研究(64742)
管理学(63799)
管理学院(63429)
中国(48732)
(41415)
科学(40241)
(38443)
(33553)
(32649)
财经(31225)
中心(30720)
(29775)
研究所(29710)
业大(29574)
(28312)
(26811)
经济学(26796)
农业(26611)
师范(26580)
北京(25682)
经济学院(24429)
(23453)
财经大学(23291)
基金
项目(132520)
科学(104694)
基金(97387)
研究(95804)
(84560)
国家(83896)
科学基金(71992)
社会(62052)
社会科(58707)
社会科学(58686)
基金项目(52482)
(51250)
自然(46424)
自然科(45371)
自然科学(45355)
自然科学基金(44523)
教育(44371)
(43515)
资助(38938)
编号(38649)
成果(31586)
重点(29897)
(29825)
(28368)
(27603)
课题(26097)
国家社会(25771)
教育部(25748)
创新(25736)
科研(25736)
期刊
(89340)
经济(89340)
研究(56484)
中国(33876)
学报(31581)
(31549)
(29643)
科学(28369)
管理(25145)
大学(23689)
学学(22340)
农业(19671)
教育(18793)
(17038)
金融(17038)
技术(16290)
财经(16015)
经济研究(14572)
业经(14501)
(13788)
问题(12483)
(10785)
技术经济(10537)
(10149)
(9824)
商业(9638)
统计(9502)
理论(9374)
财会(8859)
图书(8766)
共检索到2837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宪亢  隋立双  
哈维在继承马克思思想的基础上,着力拓展理论的空间维度,构建了基于时间—空间视角的资本主义批判,形成了对资本的积累、运动,资本同政治的关系、资本主义修复机制以及斗争路径的新认识,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启发意义。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卫东  汪尧翀  
传统资本主义批判以马克思与韦伯为主流,桑巴特相对弱势和边缘化。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从生产转入消费阶段,桑巴特从奢侈消费批判资本主义的视角重新受到重视,并在现代思想中形成了四种理解奢侈的思想范式。德国学者伯麦立足于批判理论传统,认为资本主义已进入了审美资本主义阶段,其特征在于私人领域经济化,关注的重点是消费或者说生产的展示,产生了一个名为审美价值的新价值维度。审美资本主义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积极诉诸传统资源,在价值层面上不断地自我理解和自我建构的特点。这启发我们反思社会主义也应该从传统资源中寻找支撑,实现自身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明明  
市场社会主义具有浓厚的反资本主义色彩,它主张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以祛除资本主义的痈疽,实现资本主义的革新。几乎每一个市场社会主义者都在揭露资本主义弊端方面不惜笔墨,他们认为,资本主义至少存在四大痼疾:一是因为阶级剥削、贫富差距和失业而加剧的社会不公;二是因为强势资本介入和经济民主缺失而导致的政治反民主;三是由于资本的高利润与工人的低收入之间的矛盾而导致的经济频危机;四是由于资本无限扩张和环境有限载荷之间的矛盾导致的生态非持续。在分析这些缺陷的基础上,市场社会主义通过撇清苏联模式与社会主义前途之间的关系并构建新的替代方案,最终得出资本主义具有可替代性的结论。市场社会主义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但它的批判理论为我们客观准确地认识资本主义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素材和思路。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明明  
市场社会主义具有浓厚的反资本主义色彩,它主张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以祛除资本主义的痈疽,实现资本主义的革新。几乎每一个市场社会主义者都在揭露资本主义弊端方面不惜笔墨,他们认为,资本主义至少存在四大痼疾:一是因为阶级剥削、贫富差距和失业而加剧的社会不公;二是因为强势资本介入和经济民主缺失而导致的政治反民主;三是由于资本的高利润与工人的低收入之间的矛盾而导致的经济频危机;四是由于资本无限扩张和环境有限载荷之间的矛盾导致的生态非持续。在分析这些缺陷的基础上,市场社会主义通过撇清苏联模式与社会主义前途之间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贾振博  
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变革使得资本主义发展到了数字资本主义阶段。数字资本主义内生为资本逻辑下的监控性社会,进而侵犯人们的隐私、控制人们的生活甚至使人产生技术异化。反思智能技术的发展,有必要推进对数字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要着眼于对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数字拜物教性的批判,从而揭示数字资本主义时代被掩盖的不平等关系,进一步阐释数字资本主义劳动异化的形式和特点,既要促进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又要为当代社会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晓艺  苏百义  
奥康纳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是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他以总体性目光对生态危机进行了全景式的检省,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理论特质和本质特征。他以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话语体系为逻辑起点,实现了对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话语体系的重构;以资本主义生态批判为逻辑主线,开启了对资本主义与生态相抵牾的探究;以生态学社会主义为逻辑旨归,探寻了实现生态社会主义路径的构建。他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生态感受性缺失的指认中、理论和实践的耦合中、资本主义的反思和审视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构筑了其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厘清奥康纳的资本主义批判逻辑,探析奥康纳生态学社会主义理论对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晓艺  苏百义  
奥康纳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是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他以总体性目光对生态危机进行了全景式的检省,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理论特质和本质特征。他以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话语体系为逻辑起点,实现了对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话语体系的重构;以资本主义生态批判为逻辑主线,开启了对资本主义与生态相抵牾的探究;以生态学社会主义为逻辑旨归,探寻了实现生态社会主义路径的构建。他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生态感受性缺失的指认中、理论和实践的耦合中、资本主义的反思和审视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构筑了其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厘清奥康纳的资本主义批判逻辑,探析奥康纳生态学社会主义理论对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卢江   黄旭  
当代资本主义陷入了系统性危机,表现为由内在关联的、超越一定范围的多领域对抗性矛盾相互交织影响的整体危机。《资本论》中阐述的基本原理对当代资本主义系统性危机具有显著的逻辑批判张力。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系统性危机的实质是资本逐利本性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终结。资本积累理论阐明了从国内扩张转向国际扩张下系统性危机从可能转向必然的具体机制。资本循环理论刻画了系统性危机在经济领域内部、非经济领域内部和彼此之间的生成演化路径。在危机中,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孕育的新社会因素不断生成。资产阶级执政党的改良主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平缓了系统性危机的消极冲击,但无法改变资本主义制度被取代的历史规律。
[期刊] 求索  [作者] 简小烜  
数字资本主义出于资本增殖的目的渗入网络空间。数字资本主义精心布置的全景敞视,使人们陷入选择困境。由于网络空间的核心要素是数据,数字资本主义为获取数据资本权力不断占领数字技术高地、攫取数据市场份额,给网络空间带来秩序困境。当数字资本主义进一步延伸到政治领域时,将网络空间打造成自身的政治工具,使国际社会可能陷入政治困境。与此同时,数字资本主义还异化人的劳动价值、剥夺人的主体价值,并带来了基于价值虚无主义的网络空间价值困境。超越数字资本主义,突破由之带来的四重困境,进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需要更多努力。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谢长安  丁晓钦  
20世纪70年代末,新自由主义兴起,经济金融化现象出现,随着后来冷战结束,西方金融资本在全球过度扩张,攫取巨额利益,导致了各种问题。2008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再次爆发了严重的金融经济危机,此次金融危机后,由于金融寡头的统治根基没有受到实质影响,维护其利益的新自由主义依然占主导地位,西方资本主义在经济金融化基础上又呈现出金融政治化、精英分裂化、民主空壳化、军事扩散化等新特征。文章认为,当前西方愈演愈烈的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等动向,其实质是新自由主义应对新变局而采取的策略,反映了资本主义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和困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晓彤  
数字技术增强了社会需求的透明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盲目性。看似在数字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发生条件已经不存在了,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模式并未改变,数字技术和资本逻辑反而相互强化。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下,马克思所论述的经济危机从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变始终成立,同时也要高度关注当代资本主义自身的调整与危机的形变。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危机倾向表现为数字劳动的异化与全面剥削的出现、数字信息的垄断与生产比例的失衡、数字市场的形成与全球危机的生成。在此背景下,中国应该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转危为机”,把握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维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于蒙蒙  赵春玲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也随之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数字化正在前所未有地塑造着资本主义的新样态——数字资本主义。在数字化时代,作为与大数据技术体系相融合的数字资本主义,是“普照之光”抑或理论建构?数字资本主义催生的新型劳动组织形式——数字劳动又是否具有生产性特征?大数据技术体系的资本主义应用是“自由”的可能性释放还是支配的现实性回归?这一时代问卷需要回溯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角,依托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作出贴近时代、符合实际的回答,准确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认清数字资本主义的发展逻辑,从而克服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更好地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服务。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冉凌宇  
一系列黑天鹅事件的发生标志着全球化进入了新阶段。后世很多马克思主义学者在援引《资本论》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全球化问题时,因缺乏超越论视野,总是将研究集中在生产领域而忽视了流通领域,这将直接导致研究停留在表象层面。基于超越论视野,我们能看到马克思早已从剩余价值在流通领域的实现中揭示出了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本质,即在共同体的差异中追求剩余价值的实现。通过对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构成元素——资本、民族、国家进行分析,还能发现导致当代全球化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根本原因是,资本无法实现对资本、民族、国家三位一体结构的超越而引发的历史的反复。基于上述研究能提供一种全新的视野用以解释民主社会主义、区域经济体、民粹主义和分配正义等现象,进而对基于流通领域社会主义应该如何实现对资本主义的超越有所启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彬  
在金融化的经济学研究中,无论新古典经济学还是激进政治经济学,都共享经验逻辑、抽象逻辑与线性逻辑三大预设,但都不能充分解释资本主义金融化的本质,因而需要引入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的研究视域。作为一种分析与考察社会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总体性原则具有历史性、整体性与辩证性三个维度。基于这一原则,资本主义金融化是资本主义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周期性现象。金融化不仅体现在资本主义经济与金融层面,而且向政治、文化、科技生活等各个方面渗透,塑造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金融化是解决资本主义"积累悖论"的一种重要途径,但同时也在不断积累与激化各种矛盾,并最终以金融危机的形式终结。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于开红  
可持续发展资本主义是当今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及政客蛊惑大众的重要理论。但是,通过对资本主义"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的揭示,不难发现资本主义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建立在对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残酷的生态剥削基础之上的。正是这彻头彻尾的谎言,以及资本主义"消费主义"的灌输,使得大量的无产阶级异化为只有消费冲动的"单向度的人",而与此同时,更多的无产阶级又沦为了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牺牲品——"生态难民"。而这也给"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了新的革命动力源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