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88)
- 2023(6277)
- 2022(5483)
- 2021(5374)
- 2020(4649)
- 2019(11220)
- 2018(11290)
- 2017(20228)
- 2016(12639)
- 2015(14969)
- 2014(15718)
- 2013(14644)
- 2012(13910)
- 2011(12742)
- 2010(13191)
- 2009(11874)
- 2008(12046)
- 2007(11364)
- 2006(9712)
- 2005(8784)
- 学科
- 济(43741)
- 经济(43704)
- 管理(27736)
- 业(26217)
- 方法(23234)
- 教育(21009)
- 数学(21007)
- 数学方法(20735)
- 企(20029)
- 企业(20029)
- 中国(16949)
- 农(12915)
- 学(11955)
- 财(11557)
- 理论(10949)
- 地方(8545)
- 教学(8527)
- 贸(8510)
- 贸易(8510)
- 农业(8334)
- 易(8252)
- 制(7660)
- 业经(7636)
- 务(6835)
- 财务(6817)
- 和(6798)
- 财务管理(6793)
- 技术(6707)
- 发(6604)
- 企业财务(6380)
- 机构
- 大学(179642)
- 学院(174621)
- 济(62824)
- 研究(61706)
- 经济(61096)
- 管理(58813)
- 理学(50419)
- 理学院(49659)
- 管理学(48416)
- 管理学院(48061)
- 京(39958)
- 中国(39896)
- 科学(38333)
- 范(34449)
- 师范(34226)
- 教育(33657)
- 所(32105)
- 农(30172)
- 研究所(29241)
- 江(29176)
- 财(29046)
- 中心(27960)
- 师范大学(27899)
- 北京(26234)
- 业大(26028)
- 农业(23930)
- 技术(23399)
- 财经(23094)
- 州(22593)
- 院(21590)
- 基金
- 项目(108922)
- 研究(86434)
- 科学(85450)
- 基金(73346)
- 家(62703)
- 国家(62006)
- 科学基金(51408)
- 社会(49927)
- 教育(49387)
- 社会科(46811)
- 社会科学(46793)
- 省(45115)
- 划(40067)
- 编号(39388)
- 基金项目(38312)
- 成果(35307)
- 自然(31901)
- 自然科(31083)
- 自然科学(31071)
- 资助(30751)
- 课题(30558)
- 自然科学基金(30503)
- 重点(26289)
- 部(26184)
- 年(25334)
- 发(24569)
- 项目编号(23206)
- 性(22875)
- 规划(22843)
- 教育部(22762)
共检索到268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阿里瓦萨
本文简要阐述和分析了当今凉山彝族地区多元文化并存及其相互关系的状况,认为当今凉山彝族人正处在多元文化交融与碰撞的现实环境里,提出凉山彝族地区现代学校教育中受教育主体的彝族青少年学生的教育需求应该是多元文化教育、彝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现代科学技术技能的教育。
关键词:
凉山 彝族学生 教育需求 研究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美英
凉山彝族的学前教育由于幼儿园分布不均、资金短缺、民汉双语教育滞后、本土教材缺乏、师资力量薄弱、部分群众教育观念保守及办园条件差等问题的困扰,使大多数从小生活在民族母语家庭的孩子失去了学前教育机会。当前,只有合理开展校点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推进校舍标准化建设、强化民汉双语教育、突出宣传引领、加强师资队伍及民汉双语教材建设,着力促进凉山彝族学前教育健康协调发展,努力实现教育起点公平,才能从源头上根除当地的贫困累积循环效应,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丁月牙
通过对四川凉山彝族L乡的教育人类学田野调查发现,彝族家长的女童教育观是教育观和女性观的结合,具有实用与发展、传统与现代等双重特征。女性观和教育观的多元差异以及二者的交织融合,构成了家长女童教育观的复杂性。同时,家长的女童教育观及其对女童教育实践的影响,既受制于村寨环境,又有个体性特征,呈现为动态的发展和变迁。本研究最后建构了立足于村寨现实环境的家长女童教育观解释模型,以期对本研究中的女童教育观提出本土化的理解框架。
关键词:
彝族 女童教育 教育观 女性观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红琴
了解农村居民的信息需求是有效开展农村信息服务的基础。笔者通过随机抽样和发放问卷,再辅以个别访谈的形式,对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两百余名农村居民的信息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加快凉山彝族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彝族地区 农民 信息需求 信息服务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安康 曲木铁西
随着凉山彝族地区社会的发展,可以把凉山彝族社会分为三个不同地理空间对应下的三种不同的经济文化类型。教育发展如何适应这些变化,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现在实施的凉山彝族地区教育发展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不同经济文化类型的凉山彝族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不同的经济文化类型实施不同的教育发展方向是凉山彝族地区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凉山彝族 经济文化类型 教育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丰娟 贾巴木甲 马锦卫 阿力莫日扎
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汉双语教育发展迅速,各市县均开展了两类模式的教学。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各地重视程度不一。目前还存在教师量少质弱、教材不配套、学生课外读物少、教学质量(特别是一类模式)有待提高等问题。
关键词:
彝汉双语 教学实效 探析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阿呷热哈莫
全球化作为一个复杂的进程,其所具有的同质化和异质化特征是当前少数民族发展之矛盾所在,同时也是当前少数民族教育现代化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凉山彝族地区存在的"彝族学生低学业成就""民族学校发展滞后""双语教育受冷落""民族职业学校招生难"等现代性困境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有着一定关联。应对这些困境,首先要重新审视少数民族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少数民族的教育现代化不是一架除草机,一个简单的补救机制或一种事后的思考;少数民族教育现代化也不该是无差别导致的差别性后果;少数民族教育现代化应在全球化中找到平衡点。
关键词:
全球化 少数民族 教育现代化 困境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徐铭
根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洽州彝族人口为1,336,675人,占四川省总人口的1.3%,居四川少数民族人口第一位。同1964年第二次凉山州彝族人口普查的798,449人相比,18年间共增加538,226人,增长67.4%,增长率在全国兄弟民族中居第24位。凉山彝族平均年增长率为2.9%,比全国彝族年平均增长率高0.2%。这说明18年来,凉山彝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美英
凉山彝族传统饮食文化承载着凉山彝族的认知思维、价值取向、信仰表达、生存智慧的实践性逻辑,蕴含着子孙尊祖敬祖的祭祀义务和祖先荫庇后代互惠性表达的人神关系,还承载着凉山彝族热情好客、尊老爱幼,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团结协作、加强合作,调解家支纷争、化解矛盾等协调人际关系的文化适应性策略。凉山彝族传统饮食习俗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促进凉山彝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协调发展。
关键词:
凉山彝族 饮食习俗 文化内涵 社会功能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樊秀丽
人从生命的诞生至生命的终止是要经历一系列的通过仪礼,作为人生最后的通过仪礼——丧葬仪礼——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其对生者所具有的人间形成的影响可以说波及影响民族性格的形成。通过对大凉山彝族地区的田野调查,特别是其中丧葬仪礼中所涉及的三魂、三大丧葬仪礼、《指路经》中《送灵经》、《招魂经》和祖界兹兹普乌的考察,从中分析大凉山彝族丧葬仪礼所表现的豁达的生死观。这种站在生的反面立场死,来强调生的意义、对生者进行历史教育和生存教育的独特方式,反映了大凉山彝族丧葬仪礼对生者的人间形成,从而肯定生与死教育的必要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何仁伟 李光勤 刘运伟 李立娜 方方
可持续生计框架是辩证思考贫困的影响因素及其形成过程的理论总结,有助于对精准扶贫进行规范化和系统化的研究。本文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为蓝本,构建基于可持续生计的精准扶贫分析框架,并从影响农户生计的内因和外因视角,讨论精准扶贫的多维贫困识别指数(MPII)的基本构成。以四川省凉山州作为案例区域,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MPII指标体系;识别出420户贫困户,其中80.48%(338户)的建档立卡户与识别结果重叠;与建档立卡农户相比,所识别贫困农户在各单个维度和综合维度都几乎处于更劣势的水平,识别效果更加精准。根据贫困原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何仁伟 李光勤 刘运伟 李立娜 方方
可持续生计框架是辩证思考贫困的影响因素及其形成过程的理论总结,有助于对精准扶贫进行规范化和系统化的研究。本文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为蓝本,构建基于可持续生计的精准扶贫分析框架,并从影响农户生计的内因和外因视角,讨论精准扶贫的多维贫困识别指数(MPII)的基本构成。以四川省凉山州作为案例区域,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MPII指标体系;识别出420户贫困户,其中80.48%(338户)的建档立卡户与识别结果重叠;与建档立卡农户相比,所识别贫困农户在各单个维度和综合维度都几乎处于更劣势的水平,识别效果更加精准。根据贫困原因的相似性,可将贫困农户划分为人力资本贫困型、基础型资本贫困型、社会资本贫困型、多维资本贫困型、生计环境恶劣型等五种类型,并针对不同的贫困类型提出相应的帮扶措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洪岩 董虎
党的十八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凝练为"三个提倡",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文章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理解入手,从社会成长环境的变化和教育存在的不足两个方面分析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并更新观念、开拓思路、把握原则三个方面探索行之有效的德育新方式。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少年 思想道德教育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威婷 王燕
凉山彝族毕摩绘画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毕摩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凭借独具特色的艺术手法和精神内涵在中国民间美术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从美学视角出发,深入分析凉山彝族毕摩绘画的艺术特色。由刘冬梅编著、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凉山彝族毕摩绘画的艺术人类学研究》一书,参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实践调研成果,从艺术人类学视角,分析凉山彝族毕摩绘画的艺术特色、表现形式及风格流派,并与现代绘画流派进行对比,指出其中的美学特色和文化内涵。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韩琼慧
凉山彝族自治州资源富集,富甲天下的水能资源、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的农业资源、绚丽多彩的旅游资源和极具魅力的民族文化资源,均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发展优势。本文以"资源诅咒"制约经济发展这一命题为前提,对"资源诅咒"效应削弱凉山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寻找原因并探索通过改进制度安排,建立有效的资源补偿机制,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等,以破解"富饶的贫困"这一现实的悖论,避免"资源诅咒"难题,为推动凉山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
资源诅咒 凉山州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