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32)
2023(9668)
2022(8489)
2021(8030)
2020(6929)
2019(15956)
2018(15846)
2017(31337)
2016(17504)
2015(19636)
2014(19923)
2013(19891)
2012(18841)
2011(17179)
2010(17607)
2009(16105)
2008(16443)
2007(15100)
2006(13156)
2005(11950)
作者
(51950)
(43540)
(43514)
(41692)
(28042)
(20960)
(20100)
(16962)
(16349)
(15842)
(14864)
(14465)
(14088)
(13945)
(13870)
(13637)
(13521)
(12925)
(12719)
(12505)
(11020)
(10886)
(10649)
(9942)
(9913)
(9851)
(9812)
(9777)
(8927)
(8885)
学科
(70514)
经济(70450)
管理(49406)
(49172)
(38802)
企业(38802)
方法(33315)
数学(29705)
数学方法(29331)
(21229)
(21204)
中国(18776)
(15791)
(14992)
贸易(14988)
(14878)
(14515)
地方(14210)
业经(13783)
农业(13643)
(12876)
财务(12840)
财务管理(12806)
(12531)
银行(12502)
企业财务(12169)
(11883)
(11867)
(11517)
金融(11515)
机构
大学(253523)
学院(252477)
(105556)
经济(103229)
管理(94837)
研究(89104)
理学(80905)
理学院(79950)
管理学(78491)
管理学院(77976)
中国(67476)
科学(54887)
(53543)
(50845)
(47230)
(47095)
研究所(42555)
中心(41006)
(40175)
财经(39381)
业大(38851)
农业(37351)
(35681)
北京(33736)
(33198)
师范(32867)
经济学(32445)
(31725)
(31422)
经济学院(29319)
基金
项目(162223)
科学(126755)
研究(117300)
基金(117257)
(102903)
国家(102053)
科学基金(85909)
社会(72894)
社会科(69101)
社会科学(69077)
(63173)
基金项目(61250)
自然(56226)
自然科(54915)
自然科学(54894)
教育(54517)
(53959)
自然科学基金(53947)
资助(49540)
编号(47668)
成果(40254)
重点(36922)
(36832)
(35170)
课题(33464)
(33079)
科研(31656)
(31464)
教育部(31129)
创新(30993)
期刊
(117934)
经济(117934)
研究(75268)
中国(49707)
(42821)
学报(41836)
(40764)
科学(37096)
管理(33731)
大学(31141)
学学(29220)
农业(28472)
教育(27114)
(26660)
金融(26660)
技术(21369)
财经(19728)
经济研究(18878)
业经(18681)
(16911)
问题(15645)
(15478)
(14257)
技术经济(12872)
(12810)
理论(12276)
统计(12260)
国际(12073)
图书(11831)
现代(11649)
共检索到3847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贾昕昕  
冷战后,由于国际战略力量的对比失衡、中国国力的迅速攀升及日本国内经济、政治新因素的作用,日本对华政策中双面性特征充分显现:既支持合作又防范限制,既积极接触又温和遏制。源于日本国家利益的出发点与地缘政治格局中国家力量对比变化产生的博弈,日本对华战略中形成了借重与防范并举的外交倾向。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贾昕昕  
冷战后 ,由于国际战略力量的对比失衡 ,中国国力的迅速攀升及日本国内经济、政治新因素的作用 ,日本对华政策中两面性特征充分显现 :既支持合作又防范限制 ,既积极接触又温和遏制。源于日本国家利益与地缘政治格局中国家力量对比变化产生的博弈 ,日本对华战略中形成了借重与防范并举的外交倾向。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传剑  
日本的对朝政策体现出明显的两重性特征。朝鲜半岛的战略地位对日本产生双重利益刺激,推动日本在对朝鲜的关系中追求双重战略目标,并采取双重策略手段付诸实施。但这一政策固有的内在矛盾以及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却将使其陷入难以自拔的两难境地。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万文  
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特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在如何定位中国的问题上表现出很大的摇摆性和不确定性 ;其次 ,在对华政策的内容上表现出明显的两面性 ;最后 ,在对华政策的目标上表现出有丰富内涵的多重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少普  
冷战后的日对朝政策框架是一种在对美协调的大框架内,以谋求安全保障利益为主、以绑架疑案和历史问题挂钩为基本策略的多因性协调的政策框架。日本对朝政策框架的这种基本特点是由冷战后日本的国际国内条件所决定的。在这些条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日本的对朝政策框架将继续这一模式。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杜士平  
浅析战后日本的低利率政策对其经济的负面影响上海财经大学,杜士平利率作为资金分配的杠杆和调节经济景气变化的金融政策工具,在现代经济和金融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战后日本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与其实行的低利率政策密切相关。但是,这种低利率政策挽杂了过多的...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孙菁  
浅析战后日本的金融政策工具大和证券株式会社上海代表处孙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由一个满目疮庚的战败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因此有些经济学者将此称做为“经济史上的奇迹”。尽管日本所取得的成功包含着多种原因和机遇,...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徐万胜  
冷战后日本政党政治演变历程的最大特点就是联合政党时代的到来和新一党优位制的初创,并体现出政党政治的世代交替性。在政治改革潮流中,有一股不容忽视的新国家主义思潮在抬头。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卢国学  
冷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政治分析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卢国学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的海洋工业国家.这就意味着,要在这样的一个国度里发展经济,首先必须从海外进口工业生产所需要的大量原材料;其次还要找到有利可图的产品销售市场;第三,还必须有进口原料和出...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曹迎泽  
战后日本经济的兴起与其正确的产业政策和对政策的及时调整有很大关系。从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看,随着产业政策的调整,日本企业走过了联合、兼并的道路。企业联合和兼并使得战后日本大量闲置或利用率很低的资产流动起来,从总体上提高了资产利用率;同时,资产存量的流动又促进了资产增量的革命,从而挖掘了已有的社会生产力,减少了重复建设,改善了日本的投资结构,使不同国有经济主体拥有的资金流向资金产出率高的行业和企业,使有限的资金得到了合理的配置。通过企业的联合和兼并,战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蔡亮  
安倍内阁的对华外交呈现出鲜明的两面性,其目标设定是使双边关系重回战略互惠关系的原点,但却采取"以包围迫谈判"的路径依赖,一方面制造舆论,渲染"中国威胁",另一方面重拾"价值观外交",积极构筑对华的"战略包围"。本文认为,这种两面手法的实质是多边战略对冲和双边"政经分离"的综合布局,为进一步提高中国对日战略布局的能力,亟须战略定力与政策弹力的相辅相成,以应对新的挑战。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振远  
孙景超、张舒英主编的《冷战后的日本经济》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出“世界经济论坛”的论著之一,已于1998年10月出版。该书运用日本官方公布的大量资料和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系统评了论日本经济发展模式的利弊、功过,研究和考察了日本经济当前发展过程中遇...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郑小贤  刘东兰  
战后日本的森林得到了迅速的恢复,现在日本的森林面积2515万hm2,森林覆盖率达67%远高出世界平均水平。日本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大规模人工造林,到1983年森林面积达到2527万hm2。占后日本政府林业政策分为四个阶段:1946~1954年恢复性林业政策,1955~1960年经济高速发展期林业政策,1961以后的促进木材贸易政策,70年代后半期开始重视森林生态功能新林业政策。在新林业政策中,主要增加防护林面积,完善保护机制;重新审视人工林与天然林的功能加强天然林保护;实行分类管理。将国有林分为水土保持林、占50%,共生林用来维特生态平衡,占30%,可持续利用林。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联合  
冷战结束后 ,由于内因与外因的交相作用 ,美国外交决策过程发生了重大变化 ,总统外交权力相对削弱 ,国会外交影响显著扩大。尽管这一变化并未根本改变总统主导外交政策的局面 ,但国会的积极介入还是对冷战后的美国外交政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楼冕  
冷战后 ,大规模毁伤武器呈现出向中小国家扩散的趋势 ,国际核军控的形势日益严峻。本文分析了核扩散加剧的原因 ,并阐述了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及其局限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