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63)
2023(13104)
2022(11204)
2021(10177)
2020(8989)
2019(20253)
2018(19968)
2017(40052)
2016(21301)
2015(24124)
2014(23907)
2013(23890)
2012(22427)
2011(20258)
2010(20744)
2009(20100)
2008(19481)
2007(17757)
2006(15491)
2005(14093)
作者
(60394)
(50357)
(49903)
(47825)
(31879)
(24005)
(23157)
(19267)
(18894)
(17999)
(16862)
(16824)
(15838)
(15698)
(15604)
(15519)
(15173)
(14706)
(14687)
(14504)
(12360)
(12342)
(12250)
(11509)
(11346)
(11338)
(11182)
(11119)
(10067)
(9834)
学科
(89440)
经济(89342)
(63523)
管理(61249)
(50219)
企业(50219)
方法(44265)
数学(39933)
数学方法(39645)
中国(31299)
(30380)
金融(30378)
(29903)
银行(29879)
(28729)
(27852)
(24522)
(22945)
(19586)
贸易(19571)
(19103)
(18545)
业经(18526)
财务(18509)
财务管理(18459)
企业财务(17607)
地方(17184)
农业(16070)
(14656)
(13684)
机构
学院(306033)
大学(305329)
(132328)
经济(129543)
管理(117610)
理学(99838)
理学院(98859)
研究(97456)
管理学(97403)
管理学院(96836)
中国(86607)
(67377)
(62618)
科学(54910)
财经(53211)
中心(48802)
(48661)
(48146)
(47614)
(45999)
研究所(43394)
经济学(42481)
业大(41064)
北京(39826)
财经大学(39590)
经济学院(38859)
(37673)
农业(37481)
(36738)
师范(36396)
基金
项目(191682)
科学(150488)
研究(143111)
基金(139582)
(119100)
国家(118097)
科学基金(101451)
社会(91976)
社会科(87395)
社会科学(87373)
(74353)
基金项目(72916)
教育(66530)
自然(63186)
(62249)
自然科(61739)
自然科学(61721)
自然科学基金(60656)
编号(59517)
资助(58965)
成果(48983)
(43940)
重点(43101)
(41309)
课题(40173)
(40080)
教育部(38411)
国家社会(37994)
人文(37645)
(37577)
期刊
(143339)
经济(143339)
研究(94869)
中国(56589)
(52806)
(52165)
金融(52165)
(42977)
学报(42304)
管理(40909)
科学(38424)
大学(32504)
学学(30739)
农业(27734)
教育(27645)
财经(27073)
技术(24943)
经济研究(24004)
业经(23517)
(23080)
问题(19230)
(17876)
理论(17306)
实践(15644)
(15644)
技术经济(15592)
国际(15576)
统计(15553)
商业(15294)
(14163)
共检索到4661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匡增杰  
近些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保持着强烈的增长势头,2007年,我国在全球贸易中进出口总额达21740亿美元,其中出口达1218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出口大国。作为一个全球贸易大国,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陈宇妹  
信用证作为一种国际结算方式,以银行信用代替商业信用,大大促进了进出口双方的贸易往来,已成为广受企业青睐的结算方式。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徐倩  
长期以来,不管是在高校教学中,还是在实际操作中,都十分强调信用证结算的重要性。有关国际贸易结算的教科书或其他宣传资料在讲解信用证结算方式时,通常侧重于对其安全性和科学性的介绍,而在介绍其他结算方式时(如汇付、托收等),又侧重于分析其风险和弊病。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强  张宝  
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信用评级机构未能及时向投资者提示结构化金融产品的潜在风险是其原因之一。金融危机使得评级机构面临着"声誉危机",这也显示出声誉机制没有发挥应有的激励约束作用。本文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通过声誉溢价模型考察了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机制,并结合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状况,分析了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机制缺失动因,提出了重塑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机制,提高评级质量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沈鹏  杨丽华  
为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规避信用风险,推动国际贸易发展,创新结算方式尤其重要,因此,本文在对各种传统结算方式的风险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推出结算方式的创新机理,尝试性地提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的结算模式和风险买断的结算方式,并分别从政府、银行、贸易主体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创新措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艾仁智  林文杰  
伴随着此次金融危机的快速蔓延,众多国家的主权信用风险开始上升。反映各国政府债券风险大小的指标——主权信用违约掉期(CDS)利差从2008年9月底以来显著上升。2009年2月,一些国家的国债CDS达到最高点。阿根廷、乌克兰、委内瑞拉等国的主权CDS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Wong Chae Sing  万俊杰  
2008年以来,全世界都处于经济危机的漩涡之中,风险管理的缺失被认为是其中原因之一。一直以来,风险管理主要侧重于市场、信用和营运风险。对于银行机构来说,这些风险实际上已经在巴塞尔新协议中作了规范,而且都单独对这些风险进行管理和应对。但管理层对银行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的流动性风险,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银行利润取决于资产和负债平衡之后的剩余。资产、负债管理与实时风险监控的相互分离,再一次验证了采取整体风险管理机制的重要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章安平  
当前外贸风险的特征(一)外部风险1.全球经济复苏基础依然不稳,外需仍旧疲软,企业订单缩减。目前,由美国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低迷、外需疲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依然较大,究其原因:一是目前世界经济企稳复苏,主要是依靠各国政府以大规模政府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伯涛  
次贷危机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和财政态势,经济增长放缓使得财政的收支压力逐步凸显,风险增大。本文采用在国际上得到广泛采纳的风险指标法对我国当前的财政风险状况进行了度量,结论是短期内风险虽有所增加,但仍处在可控范围内;中长期则需要对政策作出适当调整,以降低未来的风险。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祎  
银行保理业务作为一项综合性业务,主要通过银行提供应收账款管理、销售信用控制、坏账担保以及贸易融资等各项服务,已广受出口企业亲睐。近来,受经济政策变动、人民币升值、美国次贷危机等影响,中国企业出口融资难度和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晨  
为了应对由美国次级房贷诱发的全球金融市场危机,美国政府投巨资购买商业银行股份,使商业银行国有化。这是否意味着美国商业银行就此会走向国有化。文章通过对美国政府这一作法的利弊分析,提出了美国商业银行不会将国有化进行到底的观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忠东  贾荣  
2007年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各国金融业损失惨重,作为金融业三大支柱之一的保险业也未能幸免。文章分析了此次金融危机冲击下全球保险业的风险变动和随之引发的保险业风险管理策略新动向,同时这些变革也给我国保险业在未来的改革与发展中,如何防范风险、健康成长带来深刻的启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魏炳麒  
随着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受到国内和国际因素的严重影响。在此背景下,如何稳定持续地扩大农产品的出口贸易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农产品出口现状入手,分析影响农产品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在对产生原因作进一步论述的基础上,阐述金融危机下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战略调整。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邓斌  张涤新  
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中,信用违约互换蕴含的道德风险使其成为危机发生和发展的助推器。本文通过构建信用违约互换交易的合约设计模型,研究该产品的作用以及控制其道德风险的最优合约设计。分析发现:交易双方资金成本差异决定了信用违约互换具有优化配置信用风险、提高银行收益和拓宽市场主体投资渠道等有利作用,但信用违约互换交易会降低银行监督信贷资产的努力水平,导致信用风险积聚和增加。通过引入不完全保护机制,我们给出了有效控制信用违约互换道德风险的最优合约。本文的研究结论为防范和控制信用衍生品隐含的道德风险提供了借鉴,有利于促进其发挥分散信用风险等积极作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阎坤  
1995年,日本的金融界相继发生数起恶性事件,给已经面临危机的日本银行业带来极大的冲击和震动。特别是"大和银行事件",无疑使濒临困境的日本金融界雪上加霜。那么,造成这次金融危机的原因是什么?它对日本金融业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如何?日本政府将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拟就此作一分析和预测。一、日本金融危机的背景和原因进入1995年以来,日本金融业的运气极其不佳,坏消息频频传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