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54)
- 2023(7846)
- 2022(6889)
- 2021(6414)
- 2020(5663)
- 2019(12998)
- 2018(12880)
- 2017(24411)
- 2016(13301)
- 2015(15056)
- 2014(14810)
- 2013(14677)
- 2012(13928)
- 2011(12613)
- 2010(12810)
- 2009(12030)
- 2008(12294)
- 2007(11609)
- 2006(9783)
- 2005(8607)
- 学科
- 济(53308)
- 经济(53266)
- 业(43161)
- 管理(42377)
- 企(36691)
- 企业(36691)
- 方法(25866)
- 数学(22403)
- 数学方法(22201)
- 技术(16489)
- 中国(14689)
- 农(14670)
- 财(14212)
- 技术管理(12050)
- 业经(11801)
- 学(11404)
- 地方(10626)
- 制(10414)
- 贸(10265)
- 贸易(10260)
- 易(9939)
- 农业(9705)
- 理论(9578)
- 银(9054)
- 银行(9030)
- 和(8954)
- 务(8856)
- 财务(8838)
- 财务管理(8811)
- 行(8569)
- 机构
- 大学(192706)
- 学院(190556)
- 济(78609)
- 经济(76895)
- 管理(75813)
- 理学(65069)
- 理学院(64348)
- 管理学(63381)
- 管理学院(62973)
- 研究(62649)
- 中国(47057)
- 京(40219)
- 科学(38179)
- 财(35755)
- 农(31992)
- 所(31354)
- 江(30449)
- 中心(29507)
- 业大(28424)
- 研究所(28391)
- 财经(28299)
- 经(25531)
- 农业(25266)
- 北京(25265)
- 范(25166)
- 师范(24937)
- 经济学(23917)
- 州(23885)
- 院(22361)
- 经济学院(21675)
- 基金
- 项目(124026)
- 科学(97975)
- 研究(92555)
- 基金(88330)
- 家(76264)
- 国家(75598)
- 科学基金(65093)
- 社会(58106)
- 社会科(55103)
- 社会科学(55085)
- 省(50607)
- 基金项目(47420)
- 教育(43509)
- 划(41969)
- 自然(41207)
- 自然科(40299)
- 自然科学(40286)
- 自然科学基金(39610)
- 编号(38313)
- 资助(34799)
- 创(31915)
- 成果(31426)
- 创新(28841)
- 重点(27949)
- 部(27397)
- 发(27142)
- 课题(26504)
- 大学(23825)
- 科研(23727)
- 教育部(23601)
共检索到2856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颖 吴飞鸣
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的生命力源自于不断创新。针对博士研究生在进行学位论文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人文学科为背景,分析了该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定位、特点,以及博士学位论文创新的内涵,提出可以从健全学术规范、积累知识和人生经验、注重学科交叉、论文选题和研究的独立性四个方面切入推进学位论文创新。
关键词:
人文学科 博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创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曾利君
近年来,研究生教育创新的热潮方兴未艾,成效显著,但人文学科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创新却遭遇了种种悖论,主要表现为创新动力的激发与匮乏的矛盾、学术研究的神圣性与功利性的抵牾、创新培养模式的利弊兼有等等。如何走出悖论,从困境中突围,是摆在教育改革者面前的一大课题。笔者对此展开分析与思考,并对突围的可能性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
文科硕士研究生 教育创新 悖论 突围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丛杭青 沈琪 陈大柔
人文学科博士论文通常被认为是个人的独自创造,协同意识极其淡漠。将协同创新的思想、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博士论文的研究中,通过对能够提高博士论文创新成果的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从而形成博士论文的协同创新组织方式。博士论文的协同创新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和管理(制度)资源。通过实证考察和概念分析,提出了交互互动式的协同创新模式。这一模式不同于学界目前所讨论的分工与合作式协同创新模式之处在于,它强调以行为者主导的各资源要素的交互与互动;协同创新系统的内在动力机制是基于目标耦合基础上的共同目标的确定;协同创新系统的三大理念分别是演化、和谐与共赢。
关键词:
博士论文 协同创新 交互与互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袁行霈
关于人文学科博士生的培养袁行霈人文学科博士生的培养有两个重要问题需要研究,一是如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另一个是怎样才能符合人文学科本身的特点。我想就后一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其实后者和前者也有关系,因为我们所要建立和发展的人文学科应当是适...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潘雨亭 柯平
[目的/意义]考察人文领域开展数字人文研究的现实情况,把握人文学者对数字人文的看法,为数字人文发展提供重要参考。[方法/过程]学科领域期刊的发文情况反映了当前该学科领域的关注与侧重,选取文学、历史、哲学、语言、艺术5个学科作为人文学科代表,以这些学科CSSCI核心期刊发表的106篇数字人文主题文章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计量、关键词分类统计等量化思想,对文章内容展开深入分析。[结果/结论 ]人文领域核心期刊中数字人文尚未成为关注焦点,但诸多知名人文学者已经介入数字人文研究;已有研究以质性为主,缺少实践探索;数字人文在不同学科呈现不同特点:莫莱蒂及其远读思想对文学领域数字人文研究产生极大影响,历史领域集中以清代为主要数字人文研究朝代,数字人文翻译研究以及数字人文对外语专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是语言学者关注的重点,艺术领域的数字人文研究显著聚焦在电影领域;人文学者认为数字人文难以突破既有研究框架,无法平衡与中国传统阐释学之间的矛盾,对数据库质量、中文字符特殊性、研究范式等方面问题持有困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阎凤桥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种巨大的社会转变引发了一个根本性的思考,就是怎么看待我们的文化。党的十九大再次重申“文化自信”将会转变人文社科工作者的研究视角。我认为,人文学科应该重视文化自信。2018年世界哲学大会将在北京大学举行,在几个月前的筹备仪式上,林建华校长提到冯友兰先生的一个观点,即我们的学术发展方向过去较多是重视差异,现在应该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南宫梅芳
自2012年“环境人文学”这一术语正式亮相以来,在西方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环境人文学被看作是西方传统人文学科在应对环境问题过程中的出路。环境人文学融合了“后人类主义”和“新物质主义”的新思潮,首先反对人类的特殊性,拆解了人类与非人类的二元对立,认为人类与其他所有存在物一样,是构成世界的一部分;其次,主体性非人类独有,非人类也具有施动性质的主体功能;最后,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构建人类与大自然平等的环境伦理。
关键词:
环境人文学 二元对立 主体性 生态伦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南宫梅芳
自2012年“环境人文学”这一术语正式亮相以来,在西方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环境人文学被看作是西方传统人文学科在应对环境问题过程中的出路。环境人文学融合了“后人类主义”和“新物质主义”的新思潮,首先反对人类的特殊性,拆解了人类与非人类的二元对立,认为人类与其他所有存在物一样,是构成世界的一部分;其次,主体性非人类独有,非人类也具有施动性质的主体功能;最后,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构建人类与大自然平等的环境伦理。
关键词:
环境人文学 二元对立 主体性 生态伦理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史耀媛 倪浩然
以美国堪萨斯大学文理学院历史系为例,阐释美国博士生教育独具特色的校院系三级管理架构,以系为主导的博士生录取制度,贯通式课程体系和讨论讲座形式的教学方法。探究其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贯通式课程体系、专业学术训练、全过程考核制度等方面的举措,以期对我国人文学科博士生培养质量提升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
课程设置 学术训练 博士生培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兆印
结合自己从事水利科学研究和指导博士研究生的经验,总结出9种博士学位论文创新思维方法:极端化思维、比拟化思维、逆向思维、标准化思维、规模化思维、平衡态思维、生态学思维、跨学科思维和动力学思维。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红霞
基于多年教学和研究经验,谨就实证研究范式对如何提高博士生的创新性提出"三个意识"观点:研究意识、批判意识、模型意识。具有研究意识就是要遵守科学研究的共同规范,重视论文的创新,而不是文采和修辞。树立基于事实和推理的理论观。要指导博士生以批判的态度对待已经发表的论文中存在的大量的不科学、不规范的现象,不迷信权威,不迷信西方理论;运用国际规范的方法去研究中国现象,并勇于从中抽象出中国理论。让博士生明白,高层次多因素模型的建立需要整个学术界长期的前赴后继的努力。不同层次的模型适合于不同的研究问题,不应片面追求高深的统计方法。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雷顺利
以CSSCI收录的2006-2010年之间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科教师和学生论文引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文引文数量、类型、年代、保障情况等方面的统计分析,了解人文学科中文引文特点以及馆藏资源的满足情况,为馆藏资源的发展与建设提供优化思路,即合理布局人文学科馆藏,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合理搭配;扩充人文学科文献建设的广度;加快民国报刊资源的建设。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茂泽 孙学功
张岂之教授在长期治学和研究生培养中,总结出研究生的培养要兼和、守正和日新。兼和指应努力做到融会中西,贯通古今,虚心吸收其他学科、其他学人的长处,形成自得之见;守正主要指做正派的人,有正义感,追求实现社会公正,在学术上走正道,讲学术道德,自觉地树立优良学风;日新即要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理念。
关键词:
张岂之 人文学科 治学 育人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欧阳剑
本文以大数据为背景,从新数字化环境下数字人文发展及其内涵的变迁出发,分析了数字人文中的人文学科研究的变革。大数据的思维模式给人文学科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维和方法,使人文学科的数字人文研究呈现出大视野、定量化、跨学科、集成化及多维度分析等新特点,给人文学科的数字人文带来了大视野、长时间、大空间等多样化的思维模式与研究视角,形成了大数据时代数字人文研究新的范式,而数字化资料集成与融合及计算机分析成为其数字人文研究的重要组成。
关键词:
大数据 人文学科研究 数字人文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陈尔东 罗英姿
基于历史演进视角剖析,美国人文博士生教育在20世纪经历由高速扩张,到引发危机,再到培养策略调整的发展历程。繁荣的美国高等教育黄金年代在促进人文学科博士生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持续数十年的人文学科博士危机埋下隐患;美国人文学科博士危机其本质是博士学位获得者与大学终身教职之间的自然衔接关系消失,根深蒂固的学术接班人培养理念与培养方式难以适应博士生个人发展诉求。进一步分析发现,人文博士危机的出现及加重同美国博士生教育基本特征相关,包括市场导向、非中心化、结构化等。为促进人文学科博士生教育持续发展,美国学界聚焦于“培养公共人文学者”议题,强调在培养学科继承人、促进多元化职业发展以及提升人文学科社会价值三者间实现平衡。由此借鉴,在我国高等教育高速发展,博士生教育空前繁荣的历史背景下,既需要培养能够走出校园、服务公共文化事业的人文学者,也需要警惕教育市场化所衍生的功利倾向与短视问题,并借助毕业博士追踪数据持续为教育领域提供反馈。
关键词:
人文学科博士 博士生培养 美国博士生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