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61)
2023(14860)
2022(12623)
2021(11570)
2020(9562)
2019(22016)
2018(21525)
2017(41090)
2016(22613)
2015(25547)
2014(26025)
2013(25880)
2012(24820)
2011(22956)
2010(23702)
2009(22036)
2008(21953)
2007(20091)
2006(18114)
2005(16798)
作者
(67938)
(56708)
(56698)
(54118)
(36667)
(27152)
(25863)
(21960)
(21709)
(20654)
(19527)
(19124)
(18455)
(18214)
(17926)
(17728)
(16938)
(16809)
(16619)
(16523)
(14511)
(14124)
(13902)
(13281)
(12971)
(12852)
(12668)
(12598)
(11607)
(11364)
学科
(114629)
经济(114533)
管理(60393)
(55895)
(41895)
企业(41895)
方法(38779)
中国(34418)
数学(34071)
数学方法(33725)
地方(32804)
(30088)
(22874)
业经(22832)
(22553)
农业(20418)
(19198)
(18708)
贸易(18696)
地方经济(18071)
(17937)
(17468)
金融(17466)
(17393)
银行(17365)
环境(17195)
(16796)
(15870)
理论(15526)
(15160)
机构
学院(334138)
大学(331028)
(146750)
经济(143413)
研究(125085)
管理(121268)
理学(101509)
理学院(100164)
管理学(98500)
管理学院(97833)
中国(95351)
科学(75235)
(72619)
(66424)
(65135)
研究所(58473)
(57933)
(56710)
中心(56536)
财经(50938)
(47228)
师范(46808)
业大(46342)
北京(46255)
(45809)
经济学(45484)
(44856)
农业(44103)
(43523)
经济学院(40573)
基金
项目(208442)
科学(163402)
研究(155600)
基金(147536)
(127685)
国家(126576)
科学基金(107282)
社会(98150)
社会科(92942)
社会科学(92912)
(83503)
基金项目(77281)
教育(70986)
(69881)
自然(66720)
自然科(65050)
自然科学(65030)
编号(64034)
自然科学基金(63833)
资助(60899)
成果(53394)
(51389)
重点(48022)
课题(46532)
(45711)
(42538)
发展(41873)
(41215)
创新(39916)
国家社会(39838)
期刊
(180054)
经济(180054)
研究(108765)
中国(75245)
(52295)
(50417)
学报(47948)
科学(45915)
管理(45747)
教育(40316)
(36973)
金融(36973)
大学(35887)
农业(35116)
学学(33534)
技术(31359)
经济研究(28597)
业经(28250)
财经(25784)
问题(24389)
(22386)
(18881)
(18646)
技术经济(18371)
资源(16683)
世界(16512)
国际(16335)
统计(16332)
商业(15980)
现代(15878)
共检索到5382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爱林  杨盛标  刘国海  
文章根据九江打造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要求,针对九江市人才现状,系统地分析九江市人才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金根  
中心城市与外围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极化和扩散。城市对外围地区经济的推动作用为扩散效应,而对外围的经济发展起制约作用则为极化效应。所谓极化是物质、能量、信息向中心城市集聚的过程,这种集聚过程既有人才、资金、原材料、能源等流入造成外围地区缺少人力物力财力而降低发展速度的极化效应,又有因城市经济实力增强而促进外围地区经济发展的扩散效应。扩散效应的正影响和极化效应的负影响迭加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新灶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和宏观条件的影响下,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呈扩大趋势。本文从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阐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的原因,并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具体措施。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饶会林  陈福军  权艳新  
本文从生产力要素分析出发,将知识划分为规范的和能动的生产技术、实用的和基础的自然科学、微观的和宏观的管理科学和现代的和传统的人文科学4大类;将知识的生产力特点归纳为创新性、集成性和“软件”性,并论述了它们在知识经济发展机制中的作用;最后,根据大连市城市发展战略变化趋势分析,提出应充分发挥大连城市知识中心作用,将大连建设成为知识经济中心城市。为此,要进一步优化城市知识结构,加强城市发展的全面管理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黄云鹏  顾海兵  
国家“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明确提到要加快中西部的发展,要加大对中西部的投资,政策要逐步向中西部倾斜,这对中西部的经济发展是一个历史性的机会。但是中西部各地区的经济实力也是有差距的,究竟谁会成为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中心,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拟对其主要城市:南宁、成都、重庆、贵阳、昆明、西安、兰州、西宁、乌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航星  
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成因,学术界进行了很多研究,作了多角度、多层面的探讨。这里,作者把我国空间经济结构作为全球空间经济结构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把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成因问题放到整个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来考察,以期获得一些新的认识。一、世界经济中心辐射作用与...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徐翠红  
近代厦门通过有限的集聚效应构建了以其为中心的市场网络和金融网络,其后人口集中,城市扩大,成为闽南的经济中心。厦门之所以成为经济中心,主要因优越的区位和港口、历史优势和对外贸易以及对外大规模移民。但关键在于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体系对闽南地区经济的塑造。因此,厦门成为闽南经济中心是开放经济条件下市场自发选择的结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永琴  
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城市与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西部地区应该以“增长极”理论为基础 ,加快中心城市的发展 ,带动西部整体经济的腾飞。最后就城市今后的发展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周永锋  刘俊峰  
依托国家发展改革委《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和《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通过比较郑州市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面积、人口、经济总量等情况,以及省内各区域经济差异现状,来分析郑州市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因素。借助区域经济学中的引力模型,实证研究了郑州市与河南省内各地市经济联系强度,进而根据实证结果结合现有河南经济金融形势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周永锋  刘俊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玲玲  
中心城市在国家与地区经济增长中起着弥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国家和地区间的竞争往往体现为主要城市的竞争,另一方面中心城市通过集聚和扩散作用带动着区域经济增长。本文基于新古典增长模型建模说明了中心城市影响区域经济的作用机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反应中心城市和区域经济协同度的指标体系,以此作为实证分析的关键变量。通过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该协同度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正面影响,通过增加控制变量和改变关键解释变量的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证实了该结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编者按:本期发表的一组文章系2021年12月20日在河南南阳召开的“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研讨会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记录及综述。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由范恒山、杨开忠、金碚、曹文炼、肖金成倡议,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发起,邀请长期从事区域发展理论、政策研究的具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学者组成。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支持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使南阳迎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展机遇。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何雄  陈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部地区发展的滞后,武汉市城市聚散和辐射功能日益难以承担中部经济中心的功能。基于2000~2006年武汉与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城市产业结构截面数据,本文采用区位商和资金利税率偏离度模型对比分解各城市产业结构指标,试图找出武汉未能担当中部经济中心的原因。研究表明:武汉产业结构老化,资金利用效率低下,金融业发展滞后是制约武汉成为经济中心城市的核心原因。在武汉的产业结构未来选择中,金融业、商贸物流业、汽车制造业、信息产业应成为未来产业发展主要方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玲玲  周华东  
城市化战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它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性发展。中心城市及组织和领导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心城市及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评价体系进行构建,并以我国中部地区的主要城市为例,对各城市的贡献进行评价并排序,准确地反映各中心城市的贡献,并对中心城市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任永昌  叶景楼  邢涛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发挥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论述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中心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东北区域经济的具体规划方案,指出了发挥中心城市作用,打造区域竞争优势的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